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219)
桑枝夏的脸色一下就变了。
见她像是懂得这玩意儿的厉害,谷大叔抓起腰间的旱烟杆子塞进嘴里砸吧了一口,吐出白色的烟雾说:“这东西看着小,却是个实打实的大祸害。”
“寻常人家的三五亩地里遭了这害人的东西都要哭上大半年,更何况你家二百来亩地呢。”
地越多,给害虫提供的养分就越大。
越广袤肥沃的耕地里,害虫蔓延滋生的速度就更加惊人。
徐家开荒的时候为了方便后续管有意并拢,二百亩地几乎都是连在一起的,一块地里出现了这种虫子,几乎可以想象得到,数月后这里害虫漫天飞的可怕场景。
谷大叔不再会桑枝夏眼中的沉沉和徐三叔的难以置信,转头看着一眼看不及尽头的田地,神色惋惜心疼。
“可惜了,这么多难得的好苗子,保不住。”
换句话说,徐家这大半年相当于是白忙活了。
徐三叔惊得下巴一下就砸在了地上,战战兢兢地说:“这……这不是刚发现吗?咱们把害了虫的秧子拔了不就行了?怎么就说不成了呢?”
“拔?”
谷大叔好笑地说:“你能拔出来这一棵,你还能把地里的都找出来全拔了?万一有找漏了的呢?”
一个漏网之鱼可殃及全部,耗时耗力最后可能仍是血本无归。
谷大叔抓着锄头跟泥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这时候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了最中肯的建议:“现在最好的法子就是明显害了虫的秧子拔了,别费多余的劲儿去找更多的,等再长长,顺其自然吧。”
“你们也都做到位了,不是谁的错,认命吧啊。”
若真是白瞎了一年的辛苦,那也只能是说是天时不利时运不济。
人力如何能与天时相斗?
在地里见惯了兴荣衰败的老农差不多都是这么想的,徐三叔听完脸一下就白了。
时运不济几个字说来轻巧,可眼前这些耕地的秧苗中灌入的是徐家大半年的辛苦和大半家底,这样的失败上了年岁的人能受得住,可桑枝夏呢?
小丫头在地里灌注的心血最多,这要是真的出了岔子,十几岁的孩子要怎么……
徐三叔喉间一哽不忍再想。
桑枝夏缓缓攥紧手中暂时还看不出异样的秧苗,沉沉地说:“不,来得及。”
“还有办法。”
认命?
那是什么东西?
桑枝夏什么都认,就是从不认命。
第165章 我怕他们说我不尊老
谷大叔一听这话面露惊讶,在桑枝夏的身上看到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
可莽撞和一腔不服输的志气顶什么用?
他欲言又止地张了张嘴,耳边再响起的是桑枝夏笃定的声音:“最先是在哪里发现的虫子?出现害虫的地方,那一块地里所有的秧子全部拔了,一株都不许剩。”
“暂时没发现的地方先不必管,我去想办法。”
徐三叔愕然到声音颤颤:“全部拔了?”
“夏丫头,我刚才打听了一圈,大家伙儿都说虽然害了虫会让能收的粮食变少,可只要留着也还是能有些收成的,这要是一股脑不分好坏全部拔了,那不是什么都没了吗?”
“就是全部拔光金秋颗粒无收,也不能让更多的虫卵落在咱家的地里。”
桑枝夏在短暂的沉默后迅速拿定了主意,果断道:“三叔,就按我说的做。”
“另外给我找几个进山的熟手,最好是能割过蜜能寻得到蜂巢的,越快越好。”
徐三叔大起大落之下脑中全是浆糊,他是真的不太懂桑枝夏的这些安排有什么关联,不过请来干活儿的人很多,要想找出来这么几个人不难。
桑枝夏定下明日进山寻蜂巢的人,在诸多不忍心痛的目光中,挽着袖子亲自下了地。
她表情决然地把发现虫卵那片地里的秧子扯出来,下手狠辣无情。
谷大叔默默瞧了半晌,突然笑了。
“年纪不大,性子倒是果敢得很。”
尽管不觉得桑枝夏说的办法能胜得过自己半辈子的经验,不过她既然是出工钱的主家,她说的话请来的人也都会一一听从。
桑枝夏要求大家的动作尽可能的快,忙了一个白日都不肯歇下。
时值夜半,在家等得心焦的许文秀和徐二婶结伴而来,看到滚了一身泥的桑枝夏脸上都带着心疼。
“不是请了这么多人吗?你怎么还跟着自己滚下去了?”
桑枝夏脱力的跌坐在地上呼哧喘气,随手擦了一把脑门上的汗珠,苦笑道:“请来的人心软手也软,我不去带个头,这些人下不去这样的狠手。”
一亩地平产二百斤粮,他们今日一共拔了八亩地的秧子,就是一千六百斤米粮。
这么多粮食足够一家人一年到头的吃喝嚼用,谁见了都于心不忍,只能是她去开这个头。
许文秀看着也心疼得够呛,见桑枝夏一时站不起来的样子,索性蹲下去拿着帕子给她擦汗。
“地里的事儿我们在家都听说了,夏夏,一定得拔了吗?”
“我听你吴婶说不拔也是行的,留着或许还能有些呢?”
“不拔不行。”
桑枝夏接过她手里的帕子捂在脸上,闷闷地说:“咱家地里今日发现的那些虫卵叫稻苞虫,幼时蚕食稻叶,长大些就吃的稻花稻穗,厉害的时候能把一株稻子吃得只剩下杆子,繁衍的速度也快得惊人。”
“三五亩地可以冒险,咱家的数太大了,冒不起这个风险。”
越早出手,越能及时将潜在的隐患扼杀在未爆发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