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295)
“按你说的办。”
徐三叔当真是说干就干。
出了农场马不停蹄的就回去张罗人手,当天就来欢天喜地的开了粮仓拉高粱。
如今酿酒坊里请了五个壮汉做工,一时忙活起来还挺热闹。
徐璈得知后嘴角一抽,看着乐得合不拢嘴的徐三叔暗自生笑。
“三叔说以后补给你?”
桑枝夏乐不可支地点头:“是这么说的。”
尽管在她看来,自己占了酿酒坊的三成收入,半价出些粮也不曾吃多大的亏,可徐三叔的确是这么保证的,说得言之凿凿。
徐璈忍笑:“三叔既说了会给,那想来也不会亏了你。”
“对了,娘今早上还说,让咱们把该收拾的东西尽快收拾好,两日后便是请人算定的良辰吉时,咱们就要搬去新屋那边了。”
徐家手里有了银子底气十足,新屋盖得极大极气派。
青砖黑瓦大气亮堂,前屋后院罗列分明。
徐三叔在工部修盖多年房屋积攒的经验全花在了新屋上,新屋占地广,跟村中常见的格局不同。
以正屋为轴向四方而建,门廊相接小而精细,还仔细分了东西南北四个院子,敞亮得很。
徐璈抬手把桑枝夏散在侧脸的碎发揽到耳后,低声说:“枝枝,我们住北院。”
一个院各有大小屋子数间,除了住人的卧房,还分别建了各自的库房和书房,在现有的条件下,当真是做到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都有了。
桑枝夏想到北院的宽敞,忍不住笑道:“起初说要盖房子,我还以为是按了人头算的,不曾想三叔竟是这般大手笔,北院空的就还有两处呢,用来堆粮么?”
北院和老爷子住的正院空的屋子最多,可徐三叔花这份儿银子的时候当真是半点都没含糊。
宁可空着,也要建全了。
徐璈见她勾起的唇角心情大好,见无人注意低头凑在她的耳边说:“现在是空着的,来日谁知会怎样?”
“说不定现有的还住不下呢。”
桑枝夏意识到他这话什么意思,耳廓猛地一烫。
徐璈含笑还想逗她几句,谁知不远处跑来一个急急的小家伙,不等站稳了就扯着嗓子喊:“大哥!”
“大嫂!”
冲来报信的徐明阳跑得一头一脸的汗,憋足了劲儿喊:“祖父让我来叫你们快回家去!”
徐明阳虽是不大,读书也实在不成。
可受老爷子的教导极晓得分寸,心里再急也不曾喊出更直白的话。
徐璈闻声和桑枝夏对视一眼,在对方眼中看到的都是不可言说的深深。
桑枝夏微微抽气,声音轻微:“难不成是老太太她……”
不行了吗?
第222章 去跪着,好生看着
老太太的确是不行了。
一口气悬了那么久,熬到整个人只剩下一层枯皮包裹着枯肉,熬到气血干枯油开烬散。
在徐家宽敞明亮的新屋落成,即将举家搬入的时候,终于是彻底熬不住了。
桑枝夏等人得了消息赶着回去,进家门就看到了都在院子里的人。
就连大半年不曾露面的徐二叔也来了。
许久不见的人身上更添了许多肥肉,穿戴打扮瞧着也不比谁差,进了门却找了个角落兀自待着,一脸紧绷的阴沉,也不愿开口跟谁说话。
当然,也没谁上赶着去搭他。
见桑枝夏喘气都不匀,许文秀赶紧示意徐嫣然给她端了一碗水,低声说:“你祖父在里边陪着呢,也不让谁进去,先在这边守着,若有万一……”
“也好及时应对。”
老太太亡了,徐家发丧定是要办一场。
虽说现在一切比不得从前的排场,诸多细节也不能疏忽了,否则传出去就是徐家的笑话。
徐三婶拉着桑枝夏到边上坐下,担心她年轻不懂这些忌讳,小声提点:“万幸喜木什么的都是提前备下的,该有的白布麻衣也都准备好了,只是老太太走得不容易,前后遭了不少罪,孝子贤孙守灵发丧的时候要吃些苦头,要连着跪上几日。”
村里的规矩不大,通常都是停灵三日,最多七日便抬棺发丧。
但按徐家从前的规矩来算的话……
徐三婶面上带了一丝无奈,苦笑道:“四十九日也是常有的,具体怎么操持,最后还是得看老爷子的意思。”
庆幸的是地里的秋收忙完了,城里的粮庄和绣庄也都各自打点上了大道,暂时脱手交给旁人处也耽误不了什么。
否则在节骨眼上把人耽搁下来,误的事儿可不是一件两桩。
虽说是自家的老太太,曾经高高在上的侯府老夫人,可时至此刻,真的为了老太太伤怀的人屈指可数。
徐三叔倒是真的难受,毕竟屋里是他的亲娘。
可再大的为子之心被老太太磋磨许久,现在还剩下的也不多了。
至于徐二叔……
眼眶发红的徐三叔扭头看着他,无声冷笑:“二哥还晓得回来?”
“娘病倒了这么些时日,前后不知给你送了多少次消息,怎么唯独就这回的听见了?之前我去找到的都是死人不成?!”
徐二叔目光闪烁,别过头恼道:“都说了是回不来,你……”
“怎么就回不来?!”
徐三叔罕见地失了态,赤红着眼低吼:“难不成是有人用绳子拴了你的脚不许你回来吗?”
“不想回来娘的病榻前伺候,生怕家中的事儿会耽搁了你的吃喝,直说就是,何必找这种三岁小儿都信不过的由来糊弄我?!”
“你……”
“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