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328)

作者: 五贯钱 阅读记录

“将军听闻此处流窜入了一伙山匪,凶狠伤人,特令麾下兵士前来剿匪,以庇护一方安宁。”

“所以等该运的粮食运走以后,村里还是会留下些人,直到匪患除了才会离去,这些人留下期间,还烦请诸位长者多多关照,劳神费心。”

村长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儿,狠狠一猝后错愕道:“这……这来买粮食的,还帮着咱们剿匪?”

“这是真的?”

老爷子用手抵在嘴边咳了一声,颔首道:“是真的。”

“陈将军仁义,心怀百姓,知道咱们这边有了山匪流窜,特意派兵前来剿匪,这是好事儿。”

村长瞪着眼激动得红了脸,不住地拍大腿:“这可太好了!”

那一伙山匪本来就是村里人的心头大患,昨晚进了徐家打谷场几个,最后还放跑了!

村长等人本来就在担心山匪会生出祸端,最近也一直在为了这事儿心神不宁,生怕村里的这些人遭了山匪的屠戮。

可现在既然是有军营里的兵来了,那就不用发愁了啊!

这么多彪悍的兵,难不成还能怕区区百来人的山匪?

再无什么可怕的了。

村长等人喜出望外连声说好,不等多说就要赶着出去给村里其余人报信。

邬连走之前特意慢了几步,等旁人走远了,对着老爷子躬身抱拳:“既是得了您老的一句话,那我就回去回禀将军了。”

老爷子嗯了一声:“去吧,记得敲打好手底下的人,切勿扰了村民安生。”

“您老放心。”

邬连带着搬出来的粮食走了,顺带还把桑枝夏安排好了施粥去处的人一起带走。

吴副将带着一千人留下了,都等不及再换个日子,当日傍晚喝了自己的粥就带着人上山了。

剿匪刻不容缓。

桑枝夏都被这些人的积极性震住了,紧接着扑面砸来的就是村民自发的热情。

村长搓着手说:“虽说谁家的米缸子里都不富裕,可牙缝里稍微挤一挤,还是能给他们把粥熬得稍浓稠些的嘛。”

“土豆番薯黄豆子,大白菜咸菜梆子腌黄瓜,能吃的就是好东西啊!”

“萝卜不行,萝卜是越吃越饿的,这些年轻后生正是壮实能吃的时候,再多啃了萝卜,肚子里更是要打鼓了!”

“快快快,各家各户的都存了些啥吃的,能挤得出来多少都拿点儿表示个意思,这些饿着肚子的,可都是帮咱们村里剿匪的兵!咱自己饿着,也不能让他们一顿干的都吃不上啊!”

在村长的号召下,洛北村的村民有了前所未有的激情,纷纷回家开始翻箱倒柜,下地窖扒拉吃的。

有什么算什么,来者不拒。

在饥荒初显的时候,桑枝夏就对村里伸出了援手,中间也不曾断过。

村中各户人家的生存现状其实还凑合,跟往年比只是裤腰带稍紧一些,此时咬牙拿出一些东西来,完全可以接受。

桑枝夏见了好笑得不行,想了想侧首对着身后的薛柳说:“我记得农场圈舍那边攒了不少鸡蛋?”

第249章 都搞援军犒劳,那她也不能太落后嘛

薛柳一下就明白了她的意思,笑道:“是攒了一些。”

外头的饥荒闹得厉害,徐家受到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圈舍里的猪。

早些时候一天两顿酒糟是管饱的。

可缺粮的饥荒闹起来以后,就再也没有粮食可拿去酿酒了。

这些猪的一日两顿也变成了一日一顿,吃的还多是谷糠混着煮开猪食。

一段时日下去,之前白白胖胖的猪崽子瘦得都见了排骨,看得负责喂猪的那几个人心疼得不住吸气,可也是实在是没办法。

人都吃不上了,哪里还顾得上猪?

鸡鸭鹅那边受到的影响倒是相对小些。

毕竟这些长得快,不等饥荒闹起来就已经大了。

每日按桑枝夏说的那种调配法子弄了去喂,外头饥荒闹得生死难料,圈舍里的这些东西也没耽误吃饭下蛋。

前前后后,攒下来的数还不少。

桑枝夏看着从家中搜刮了半袋子糙米,番薯,大白菜,一股脑都朝着东山下扛的人,失笑道:“送五百个鸡蛋过去,也算是咱们感谢吴副将的剿匪之恩了。”

都搞援军犒劳,那她也不能太落后嘛。

薛柳忍笑说:“要我说送鸡蛋,倒不如送鹅蛋。”

“也是。”

桑枝夏戏谑道:“鹅蛋的个头大,虽是口感粗糙腥气不好吃,可顶饱啊。”

“就送鹅蛋。”

村里风风火火地搜刮东西,想给剿匪的兵吃顿好的,上了山的人对此毫不知情。

等第二天天亮了。

上山的人押了头一批逮住的三十多个山匪到了东山,看到临时驻扎起的营地里堆得满满当当的各种吃食,泪窝子浅的都在红眼睛。

吴副将显然也很无措,看着林云奇道:“这……这是给我们的?”

林云点头:“村中民风淳朴,也不忍见护民的仁义之兵忍饥挨饿,都是村中百姓自发筹集的。”

吴副将盯着满地五花八门的东西什么也没说,当日一人啃了半个白水煮鹅蛋,杀气腾腾地摁着几个领路的山匪上了山。

山匪隐患,在吃饱了饭的仁义兵马兵戈下毫无抵抗之力,几日便被清缴了个一干二净。

因着村里的老人提了一句,在村里杀这么多人只怕会坏了村里的风水,吴副将还不辞辛苦,特意把抓来的山匪押送去城里刑场才砍的脑袋。

村里人的担心顿时解除,在洛北村落脚的兵却也没走。

桑枝夏正在翻看城中各处施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