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769)

作者: 五贯钱 阅读记录

寻常人家就算是热得再厉害了,顶天也就是把吃食放在井水里湃一湃,稍微镇一下再入口。

毕竟冰那么金贵的东西,哪儿会是人人都买得起的?

不过对桑枝夏而言,夏制冰不是难题。

“自古有籍记载,古人取沸汤置于瓮中,密以新缄,沈中三日成冰。”

桑枝夏呢喃过这一句,嗤道:“除此外,倒也还有别的办法。”

桑枝夏在仔细询问过徐三叔后找来了人开始打造冰窖,开始命人四处搜集制冰用的硝石。

等硝石制成,茶山中陈年积压的那些成色不佳的老茶,或许就不愁销路了。

农场正是农闲的时候,桑枝夏手中别的都不多,唯独人多。

在人多力量大的疯狂建设和尝试下,一个月后,改名为忘忧阁的茶肆重新开张。

茶肆原本卖的都是热茶好水,但在桑枝夏的一通改造后,从此就不光只会是卖热的了。

牛乳蜜糖加上茶叶熬煮出的奶茶,加入敲碎的冰块冰凉解暑,入口既无老茶的苦涩,还有牛乳蜜糖的余味香甜。

更重要的是,这是冰过的。

冰过的不止是奶茶,还有各色花茶,甚至是加了陈皮等物的消暑梅子汤,以及各类采用当下时节出产的各种果子榨成的果汁,每一样都在保留原样果味的基础上,又多了不一样的香甜和清爽。

与茶肆紧邻的酒楼,趁机推出了酸辣可口的各色辛辣之物,其中泼满红油,却又入口冰凉爽滑的凉拌鸡丝和凉面凉虾,短短几日内成为了广大食客们的心头好。

就连之前无人问津的北地和淮扬菜色,也都在口味改良后,有了二次点单的食客。

酒楼和茶肆的冷清一扫而空,驱蚊药皂也成功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徐二婶店里新出的棉麻质地特别,也在顺利打开销路。

至于徐三叔他们的酿酒坊……

跟在桑枝夏身后的点翠笑着说:“按您的吩咐,忘忧阁开张前十日,酒楼和茶肆每桌送一小壶冰镇过的果子酒。”

“尝过的人有五成都在问是在哪儿买的,已经循着地方去找了。”

至此,开在岭南王城中的铺子全都起死回生。

桑枝夏满意地敲了敲手边的栏杆,笑道:“之前看好打出来的铺子,可以都在半个月后准备开张了。”

岭南属地,除王城外尚有四城十三个县。

而早在之前筹备忘忧阁的时候,桑枝夏就已经着人去剩下的四城内分别打点出了合适的地方,只等着开张大吉。

如今有了名声在外,这些铺子的生意不会太差。

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岭南这片土地上,汲取出能力范围之内的最大财富。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一碗又一碗的奶茶梅子汤,汇聚起来就将成为徐璈身后最大的底气。

桑枝夏这边铺子买卖的事儿刚出个头绪,转眼就到了农场该收获的季节。

江遇白这个忙得脚不沾地的小王爷,难得地在秋收的第一日露了面,带着自己随身的几个随从,亲自拿起镰刀跟着挽裤腿下了地。

江遇白顶着半空高悬的烈日,任由辣眼的汗水滚落下颌,笑着说:“嫂夫人,你觉得长于北地的粮种,到了今日,所得会有在北地时的多吗?”

桑枝夏抬手把遮阳的草帽往下压了压,笑得淡淡又带着旁人难有的志在必得。

桑枝夏说:“我觉得啊……”

“那定然是更多的。”

“不过猜测无凭,等把这三十亩地的稻子都割出来,答案或许就能见分晓了。”

第612章 这些东西,并不要什么代价

岭南的农场耕种过程,桑枝夏并未全程跟进。

但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桑枝夏对自己拿出的粮种很有信心。

她说的只多不少,那就不会有差错。

被最先划出来收割的三十亩地收获出人意料的丰厚。

甚至还超过了江遇白最初的设想。

心有怀疑跟着江遇白一起来到农场的薛先生,清楚地看到秤上高高悬起的数,一颗心在胸腔里蹦了又蹦,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太惊人了。

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一亩地收割的稻米脱壳晒干入袋,按一亩地的产量而言,竟是直接突破了千斤大关!

这一亩地的收成赶得上往常五六亩地的总和之数,而这居然不是例外。

薛先生起初只是想跟着江遇白来看个热闹,可亲眼见到了奇迹就在自己的眼前发生,随后就不肯走了。

“小王爷,这粮种丰产的关键到底是什么,这一点咱们必须得不惜代价弄清楚。”

薛先生背过人小声提醒江遇白:“粮为万民之本,大多数地方困苦难脱,十有八九就是因为地里的粮食产量贫瘠。”

“只要咱们能得到这个关键,那不管是我岭南之地的百姓可以受益无穷,推广开了更是惠及全天下的善事儿!”

只要能让更多的人吃饱,那何愁无盛世可见?

薛先生急得额角冒汗,飞快地朝着桑枝夏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低声说:“那人是徐都尉的妻子,想来是不介意做些让步的。”

“只要徐都尉能在军中有个远大的前程,小王爷不吝施恩,再加上稍以利诱,不怕得不到这粮种。”

薛先生是幕僚,一心只为江遇白打算,计策虽算不上多光明正大,可起因仍是发自内心,也是实实在在的想为百姓谋多一点活下去的机会。

江遇白听了只觉得百感交集:“你是说,去威逼利诱徐璈的夫人,让她把粮种的诀窍教给我们?”

“不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