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799)
桑枝夏若有所思地顿了顿,笑着问:“那你们觉得,左诚及其左家一派的人,最后的下场会是什么?”
被问到的几小只纷纷侧目对视,半晌后桑延佑才摸着下巴说:“我是希望他死得透透的,不过他应该不会死?”
“我也觉得。”
徐明阳带着不甘说:“尽管不知道为什么,但我觉得王爷应该会留他的命。”
“但也仅限于是留着命。”
陈允两只手往边上一摊,懒懒地说:“这样的人,留了命在也就是个虚架子,搭不起来了。”
从此不会再如从前那般得到重用,左家在岭南王城中的地位也会大不如前。
兜兜转转一圈,能得到这样的结果也勉强能让人满意了。
陈允想了想,摸着下巴奇道:“只是我现在都想不通,徐二哥是怎么那么快就集齐证据的。”
“徐二哥是对这人早就有防备之心了吗?”
可要真是那样的话,左诚怎么还会有机会蹦跶到桑枝夏的面前?
难道不应该在有苗头的第一时间就及时掐断吗?
任由风险暗中发酵,这显然不是徐明辉的行事风格啊。
陈允想不通的问题,他们几个私底下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但都没想出结论。
说着说着这几小只又忍不住凑头在一起嘀嘀咕咕的,揪着眼下发现的疑点就不肯放。
桑枝夏安静听着他们说话,好笑的同时又觉得感慨。
这几个孩子年纪不大,心性沉稳敏锐,看似鲁莽的也粗中有细,再假以时日长成了,绝不会有泯然众人的下场。
这都是待飞的雏鹰啊……
只要时机到了,都会有翱翔天际的那一日。
但要说起搜集证据的人是谁……
桑枝夏摩挲过指腹无声笑了。
她可能猜到了。
桑枝夏心里揣了明白装糊涂,看热闹似的看几小只继续疯狂讨论猜测。
与此同时,远在王城很远之地的徐璈一目十行看完了手中的信,把信纸用火折子点燃烧尽。
跟着徐璈的卢新小声说:“头儿,左诚那个老东西这回是彻底蹦跶不起来了,王城那边都处好了,你应该也能放心了?”
“处好了?”
徐璈讥诮的掀起唇角,话声无端透出了令人胆寒的冷意:“这怎么能算处好了呢?”
胆敢冲着桑枝夏拔刀的爪子,现在还都在那些人的手上挂着呢。
这不算完。
卢新悻悻地龇了龇牙,心说左诚这回算是真的踢到铁板了,下一句还没出口,就看到徐璈转身的衣摆凭空卷起了一阵凛冽的冷风。
“走。”
“传令下去,今晚起程。”
卢新愣了下:“可是……水梁州的城守到现在还没松口,他这边要是没处好的话,会不会……”
“要么让他下跪自此臣服于岭南,要么让他即刻去死。”
“杀人,还要我教你?”
第634章 你为什么会觉得,徐璈不知道呢?
徐璈磨光了预备见血的刀,但事实证明,很少有人会想主动寻死。
前两日一直咬着牙要当忠臣的水梁州城守,敏锐地察觉到徐璈所剩无几的耐心,在自己的脑袋搬家离开脖子之前,到底还是松了口。
暗中抵达水梁州当说客的潘晨苦笑道:“孙大人,早这样不就好了?”
何必非要僵持,惹到徐璈这尊杀神真的要动刀呢。
永州是徐璈下手时被选中的第一个幸运儿,潘晨也是识时务转投阵营最早的人。
在永州的三千驻军悉数被灭,所谓的神谕传得不可开交时,潘晨就已经明智地给自己选好了退路。
这次前往水梁州当说客,还是潘晨自己主动要求的。
潘晨客客气气地目送徐璈走远,猛地舒出一大口气的同时低声说:“虽说此举是与初心有所违背,可换个角度想,岭南王不也是皇室的正统血脉吗?”
“咱们要忠的是这坐拥天下的君主,何必非要去较真把控天下的人到底是谁?”
潘晨说着面露唏嘘,微妙道:“孙大人仔细琢磨,如今京都皇族丑闻遍出,德行有亏的太子,心狠手辣的几位王爷,胡搅蛮缠直接杀成了一团。”
“传言若是为真,说起名正言顺这几个字来,那些其实还真的比不上如今的岭南王。”
岭南王好歹曾经是被帝皇最是看重的皇子,就算是深陷困境,当时的皇帝也想方设法给他单独在岭南开辟出了一番天地,可见其深得帝心。
可京都里的那些呢?
已经驾龙殡天的先帝身上屠戮亲族的恶名扑朔迷离,被先帝看重的太子德行亏损,还有加害先帝弑父弑君的罪名。
其余几位被封了王的皇子也不干不净的,甚至连正统二字都为此受到天下人的质疑。
按规矩,先帝殡天四十九日后新皇登基。
如今国丧已有一月,先帝留下的几位皇子都盯准了龙椅不放,厮杀攀咬,不择手段,甚至完全顾不上在天下人眼中的皇室声誉。
如此情形,这忠的君到底是谁,大可不必那么较真。
孙安难掩苦涩地呵了一声,看着潘晨说:“潘大人倒是想得长远。”
“那你可曾想过,你我今日投了岭南王的麾下,来日万一事败,何来命在?”
“你也说了,那是万一。”
潘晨讥诮地扯了扯嘴角,微妙十足地说:“可照我看来,这一点万一发生的可能微乎其微。”
潘晨想到自己明里暗里打探到的消息,压低了声音轻轻地说:“孙大人还不知道吧,岭南王并非如世人所知那般膝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