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87)
徐明阳跑出去又冲回来,抱着厚厚的被褥说:“大嫂,这是我娘的被子,哥哥让我拿过来的。”
屋里都是女眷和孩子,这还是桑枝夏跟徐璈的房,徐明辉谨守着礼数站在门外没进来,直接把徐二婶可能用得上的东西拿了过来。
被褥之类的物件不便用他人的,如此倒是正好。
许文秀起身帮着把床上的被褥换成拿来的,扶着站不住的徐二婶靠了下去。
“靠着跟我们说说话也好,省得你自己一人无趣。”
徐三婶怕她再受刺激犯糊涂,也说:“正好了,明阳在这儿挨着我们,让明辉去跟他三叔伺候老爷子,咱们也能凑个热闹。”
所有人都默契的不提昨日的混乱,桑枝夏把人安置好就准备去地窖拿红薯,徐嫣然立马站了起来:“大嫂,大哥说你不能出去吹风。”
她年纪小心思细腻,拉着桑枝夏就软乎乎地说:“我们就是来替大哥看着你的,大哥说你不能出这道门。”
“我去!”
徐明阳自告奋勇地举起手:“我现在就去!”
他刚冲到门口,门外去而复返的徐明辉就说:“明阳,来把大嫂要的东西拿进去。”
屋里忙着的时候他就去拿了桑枝夏要的东西,除了她提到的红薯,还有一个装满水的茶壶和一摞喝水的碗。
屋里的凳子不够,桑枝夏索性把徐璈打地铺的板子拉出来铺好,围着最中间的炭盆坐排成了个圈。
茶壶在炭火的煨烤下咕嘟冒出滚滚热气,埋进炭块里红薯也烤出了绵绵的香气。
桑枝夏先让徐明阳给别处的人送了一些过去,在板子上坐下就开始动手。
烧得黑漆漆的红薯外皮扒开,在软烂香甜的红薯上再滴上一点点糖浆,勺子一挖就能甜进心底。
几个小娃娃炭盆吃得小脸通红,说笑声绵起不断,徐二婶闻着空气中的蜜意,面上多了几分血色。
徐三婶怕她无趣多思,拿着手里做了一半的香包说:“二嫂,你帮我看看这处的走线?”
要说手巧,妯娌几人中当属徐二婶的最佳,她当年尚在闺中时可就是靠着一手无双的好绣技出的名。
徐二婶接过荷包改了一下针脚,摩挲着香包上小巧精致的纹路笑道:“这么个小东西倒是花了不少心思。”
家里的绣线少得可怜,仅有的三色也编股出了花样。
徐三婶无奈道:“被大雪困在家中无事,可不只能在这些玩意儿上花心思么?”
只是碎布难成型,做了这么多小玩意儿,其实也都用不上。
现在可买不起能往香包里装的香料。
徐二婶听完看向低头走线的许文秀,愣了下说:“要不做了拿出去卖?”
第63章 他为何不能?
“卖?”
许文秀错愕抬头:“我们做的这些拿出去会有人买吗?”
“怎么没有?”
徐二婶说起这个来了几分精神,略坐直了说:“我在闺中时就见过卖绣品的,料子不同花色不同,拿出去的价格也不一样,但高低都是能卖的。”
屋里的小娃娃听不懂,许文秀和徐三婶不曾做过买卖。
桑枝夏不懂经商,也听得一知半解。
她眨了眨眼说:“二婶是说,咱们去买了不同的布料回来做成绣品,而后拿出去卖了换钱?”
“哎呦,这布可用不着花钱买。”
徐二婶从小就在家中耳濡目染经商之道,略一想就说:“养得起绣娘的绣庄不多,通常都是在主顾的家中接了活儿,再找来合适的绣娘去做,不管是料子还是丝线,都是绣庄自己备下的,绣娘只管顾着手上的活儿就行,赚的是手艺银。”
“只要手艺能被绣庄的老板看得上,再跟老板定个契,就能领了东西回家做,做出来的成品不出差错就可拿工钱。”
徐二婶指了指被暖意隔挡在外的风雪,眼里隐隐发亮:“正巧风大雪厚,外头的活儿也顾不上了,可要是咱们能多接一些绣品的活儿,那在家里也不耽误赚钱。”
许文秀和徐三婶隔空对视,眼里闪动的都是雀跃。
唯独桑枝夏尴尬地拧起了脸:“我的只怕是不行吧?”
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她做的丑东西大约只有徐璈能昧着良心说好看,拿出去卖是万万不行的。
许文秀失笑道:“哪儿用得着你?”
要是接绣品的成算真的能行,家里好几个人都能做呢。
徐二婶也笑道:“这活儿我熟,各种绣法我都会,等我稍微好些了,我一个人就能顶两个人的份儿。”
被勾起了兴趣的许文秀和徐三婶凑了过去,几人说着恨不得现在就赶着去绣庄打听。
桑枝夏插不上话静静听着,感受着面前的融融暖意不由自主地勾起了唇。
搬砖砍柴烧炭,下力气洒汗水磨合了这么长时间,现在想着赚钱的人可算是越来越多了。
互相补短,这样挺好。
徐璈回来的时候,西棚里热闹还没散。
他推门进去被扑来的暖意烘得一顿,怕冷风袭入反手把门关好,张嘴就开始挨个叫人。
“娘。”
“二婶,三婶。”
被叫到的人正在专注谈论敷衍地哎了一声,坐在炭盆边的桑枝夏冲着他招手:“过来坐。”
徐璈怕自己身上残留的冷意冻着她,换下被雪浸透的鞋盘腿坐下,特意跟她隔开了一些距离。
他刚坐下就被桑枝夏往手里塞了个碗,碗里装着剥了皮的红薯。
桑枝夏抓起茶壶给他倒了碗热水:“二婶提议说可以去绣庄接绣娘的活儿回来做,她们正在研究选个天好的日子去县城里的绣庄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