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872)
薛先生心说我也没想到你喝的是月子汤,愣了下忍着笑说:“我今日来时给桑东家带了些滁州的特色之物,本来是想拜访一二的,不知可否方便?”
徐璈恹恹地说:“先生来得不巧,早前半个时辰刚出去。”
桑枝夏在滁州也是有铺子的,还是好大的一连串。
之前滁州未被攻破,除了徐璈和陈菁安之外,也没人知道这些产业是桑枝夏的。
现在滁州安稳了,桑枝夏也难得亲自来了这边,有空的时候自然要出去看看。
徐璈绝不承认桑枝夏是被自己缠得烦了才会出门。
薛先生感慨了一句是不凑巧,赶紧把自己今天来的重头戏拎了出来:“将军在这里养伤,只怕也暂时不知外头的情况。”
“我今日前来,主要是想跟将军说个好消息。”
徐璈耳廓微动,玩味道:“小王爷那边进展顺利?”
薛先生乐得合不拢嘴地不住点头:“可说呢,一切顺利!”
“滁州攻防之战的细节传了出去,已经在岭南大军掌控之中的城池不乏庆幸小王爷的爱民之声。尚在京都掌控之处却是另一番情形,人人都在畏惧滁州的惨烈会再次上演,民心浮动军心不稳,根本不堪一击。”
江遇白带领大军一路攻势凶猛,势如破竹。
短短四十日,在急行军的情况下还连破了两处城池。
其中有一处还是守城将士自发打开的城门投降,岭南大军入城时,城中百姓更是不见半点惊慌恐惧,全都夹道相迎。
薛先生摸着胡子满意道:“现在天下大势乍一看是一分为二,实际上咱们岭南占了江山六成,永顺帝手中不足半壁。”
“而且……”
“民怨既起,星火燎原,剩下的饼他握不住多久,就算是咱们的攻势暂缓,这江山,永顺帝也守不住。”
说来天子应是高高在上,永远在万民心中宛如神明的人。
可天子之所以如此受人尊崇,并非是因为出身所谓皇权天授的皇家,而是因为脚下匍匐了万民。
站在万民肩上,能低头怜视万民,苦万民之苦,忧万民之忧,那才是真的顺天承命。
否则……
不得人意,何来天命之说?
徐璈微妙一嗤,没有对永顺帝日渐艰难的处境发表看法,眉眼间也不见半点得意。
只是顿了顿说:“等小王爷带兵再往前走一截儿,南边儿差不多也该是时候动一动了。”
薛先生迟疑道:“小王爷特意传了消息回来,说一切不必着急,万事当以将军的伤势为重。”
“依我看,其实大可再耐心等一等。”
“先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徐璈戏谑道:“我日前得了封来自西北的传信,关外北狄似有异动想侵犯入关,西北大营正在调兵布阵。”
薛先生心头一惊,错愕道:“西北?”
“狄人若是真在此时攻破关口,那西北大地的无数百姓岂不是……”
“先生莫急。”
徐璈掸了掸指尖失笑道:“这北狄异动的真假暂不可辨,但有一点是明确的。”
“京都有人要找到机会破出囚笼了。”
薛先生怔愣一刹,狐疑道:“将军说的人是?”
“陈年河。”
徐璈微妙道:“陈大将军,领兵打仗三十余年,作战经验丰富,在军中威望极深,还曾驻守西北大营数年,熟知北狄的情况,也熟悉西北的地形兵力。”
“这样的人,不正好是无人可用之际,抵御北狄的最佳人选么?”
“也是永顺帝此刻,唯一可用的人选。”
第688章 若真有那一日,也算是命了
徐璈安心躺着当个大废物,好好养伤的同时,滁州再往南的地界上方都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其中当以京都为首。
尽管朝中不乏仍有骨头软嘴硬的人依旧叫嚣,断定岭南叛军纵然是现在暂时占据先机,但也成不了气候,假以时日定会被朝廷剿灭,威胁不到京都半点。
但大多数人对现在局势的严峻程度,心里门儿清。
永顺帝不是上马能战下马能治的太祖皇帝,现在的皇族江山也不是往前几十年的太平永固。
岭南大军来势汹汹,战绩悍然令人闻之生畏。
朝廷的平叛大军却接连败绩,堪称是惨不忍睹。
如此情形,再谈高枕无忧那无异于是痴人说梦,必须及时制定出对策。
否则的话……
受到威胁的不仅仅是永顺帝的江山万里,还有跟随永顺帝的臣子也不可善终。
正当朝中文武百官为了平叛一事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屋漏又逢连夜雨,西北大营那边传回急报,关外北狄似有异动,正在集结大批兵马朝着西北关口逼近。
北狄人世代定居苦寒塞外,却祖祖辈辈都不曾放弃过对中原大地的觊觎之心。
江氏皇族掌控中原百年间,北狄常年来犯,贼子之心始终不死。
现在岭南叛军以势不可当之势冲锋在前,关内大乱,人心不稳,北狄人若是选在这个时候大举攻关,一旦西北关口失守,北狄的兵马被放进了关内,那……
永顺帝脸色铁青一字不发。
原本还吵得面红耳赤的臣子们也是识趣地陷入了沉默。
岭南是被朝廷认定的叛军不假,可朝臣都有所知,岭南叛军并不伤当地百姓,也不多造杀戮劫掠之难。
只要永顺帝还在,大可徐徐图之,慢慢再设法把被岭南侵占的城池夺回也不迟。
北狄不同。
北狄人与中原世代为仇,每逢起战火必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血流成河,残忍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