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娇软知青养娃记(244)
……
没等两天,红旗大队又出了一件大家伙喜闻乐见的大事情。
分粮食了!
要说这年头的人最盼望是哪一天,那只有两天。
一是秋收之后分粮食的这一天,二就是过年前大队杀猪分肉分钱的这一天。
今年秋收刚结束没多久,大队里刚把要交的公粮交了上去,剩下的这些留大队的储备粮,那就是要分给各个社员们的了。
这一日,红旗大队的社员们一个个面上都喜气洋洋的早起。
不为别的,分粮食了,高兴。
早上八点多,江建华就拿着学校里头的破锅来敲。
“红旗大队各社员,红旗大队的各社员,带上你们装粮食的兜儿,场里集合,场里集合。”
“红旗大队各社员,红旗大队的各社员,带上你们装粮食的兜儿,场里集合,场里集合。”
大家伙儿都欢呼不已,纷纷拿着家里头的粮食袋子就去了。
裴雪和江临川当然也去了,二人拿着家里头的粮食袋子,带着孩子们就往场里赶。
到的时候,大队里已经在分粮食了。
由大队长江建华和会计莫大春负责过称,秦铮负责对工分表计数打钩,江猛在一旁看着。
“江建国,两千七百五十六斤,东西都带好没有?带好了赶紧过来称了。”
“带好了带好了,这就来。”
两千七百五十六斤,这个数字看似很重,实际上像眼前的江建国一家,那可是村里头的大户,家里头的人口多达十一二个,能下地的劳力更是有七八个。
当然,这只是在分人口粮,还没有算上工分粮。
一般来说,那都是要先按人口粮分完了,然后再到工分粮。
要是年景不好收成差的话,那别说工分粮了,就是人口粮都要再压缩压缩。
其实算起来,红旗大队现在的人口粮食就是压缩过的。
第351章 分粮(二)
按道来说,国家规定一个月的人口粮食是一人一月30斤,但实际上,现在的农业并不发达,所以根本没法满足这个数。
如果不用给国家交公粮的话,那当然是可以满足的,甚至还绰绰有余,可是不给国家交粮食,城里人吃什么?
每年粮站那边都是给到各个大队要交的粮食数量的,这几年还算好的,已经是缓过来了。
前些年闹大灾荒的时候,粮食打下来了,全部都先交给粮站,别管你有多少粮食,全部都交了再说。
全部交了乡下的社员们吃什么?那就要谈到这时候政府的骚操作了,农村人打下来的粮食全部都上交,等城里供应够了,再把城里那些往年剩下的粮食下发回到农村,这叫做返销粮。
说白了,这返销粮就是陈粮,不过闹灾荒的那几年,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谁又会嫌弃这个?多少人的命是靠着那一口返销粮度过来的?
现在有很多大队都是粮食下来之后按照人口粮去分,能达到人均多少就多少,所以诞生的懒汉就特别多。
人家都想着,反正我又饿不死,我有人口粮,那就下地的时候少干点儿,反正这年头粮食收成再好,那能多出多少工分粮?
所以说,在有些大队,工分不工分的,那都是个白摆设,因为勤快的人,往往是大队欠他们钱发不出来。
因为粮食不够,又有多工分的话,这工分就会换算成钱。这钱又怎么来呢,往往是多了粮食卖粮食之后得来的。
所以这么一来又绕回来了,粮食都不够分了,哪里来的多余的粮食卖钱?不卖粮食又哪里来的钱去发给那些多工分的人家?
所以这就是一笔烂账。
裴雪所在的红旗大队倒是还好,前些年的时候红旗大队也是采用惯常的管,先优先满足人口粮,但当他发现这样做之后村里头的懒汉懒婆娘明显变多之后,就改变了策略。
先把人口粮的份额降下来,国家说一人一个月要满足30斤粮食是吧?好,那我红旗大队就按照15斤,20斤这样子来,这样就能有多余的一部分粮食能够拿去算成工分粮。
也是因为这样,红旗大队虽然穷一些,但精神面貌对比别的大队要好许多。
毕竟环境是很重要的,前头有工分有粮食吊着你,你就有势头要去拼一把,要是干多干少都一样结果,那谁又乐意多干活?
裴雪听着这个数目,在心里默默算了算,这样看来的话,那红旗大队今年的人口粮就是平均19斤一人一月,算起来倒也还可以。
不过往年大人和孩子的人口粮是不一样的,往年大人要是能有二十斤的话,小孩就是八九斤,也不知道今年他们家能得多少。
没用裴雪想多少,很快,上头秦铮就报到了她家的名字:“江临川,852斤,拿兜上来领啊!”
裴雪:“来了来了!”
一番忙活过后,裴雪拍着自家满满的几袋粮食坐在原地,别人家那是分了人口粮都先扛回去放家里的,她不行,因为江临川的眼睛,她有点不放心让江临川抗。
好在大队里有骡子车,一会儿晚些时候从大队借骡子车拉回去就行。
别看这些粮食听着不少,但实际上,其中只有30%是细粮,剩下70%那可都是粗粮,像是现在裴雪家得的这八百多斤粮食里头,只有两百五十斤左右是细粮,别的那都是玉米高粱什么的。
裴雪粗粗一算,按照她往常的吃法,那这么些粮食,不出半年就得见底。
此时此刻,她恨不得给自己一个爆栗,难怪每次她做饭的时候方芸芸几个人都直呼她败家,当时她仗着手里有钱有票不觉得有什么,现在票用完了,这才惊觉不对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