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世种田养崽日常(108)

作者: 穗穗长安 阅读记录

罗大元想着那十两银子蠢蠢欲动,独自去找老太太。

老太太提起姜璃和阿宁就骂。

“娘,那十两银子就这么算了?”

老太太瞧着儿子的一脸不甘心的样子,淡淡道:“阿宁那贱丫头送不去,就送茵茵去吧。”

罗大元顿了一下,只听老太太继续说:“反正茵茵也是要说亲的,那样的人家,即便丈夫死了,她也不会饿着冻着,不比嫁在村里好?”

“后天早上,我们就送茵茵去镇上。”

罗大元点头应下,从老太太的屋子里出来。

罗茵茵正在拌糠喂鸡,罗大元看着她说道:“茵茵,爹给你在镇上找了一门好亲事,后天咱们就去相看。”

“真的吗爹?是不是镇上的富户?”

罗大元淡淡道:“是富户。”

*

翌日清晨,姜璃带着薛满和阿宁早早起床,三人就开始去挖黄黏土。

背黄黏土的地方不算远,之前建房子的时候姜璃跟着去背过,但她还是第一次挖这个东西,和翻地完全是两个感觉。

地里的土就算硬也不会粘锄头,下了雨潮湿后挖起来都是松散的,锄头上几乎不沾土在上面,但这个黄黏土,一锄头下去锄头都拔不出来,用力拔出来土也粘在锄头上,抖下来也需要大力。

薛满和阿宁就是挖下去之后,拔不出锄头还摔了个跟头,俩人没磕到碰到摔在泥土上,不痛但是狼狈。

俩人爬起来看着姜璃抿着唇忍着笑,他们自己先笑出声来。

“娘,你想笑就笑,别忍着。”

姜璃没忍住直接笑弯了腰,刚才她看着薛满一个轱辘的滚下去,圆咕咚的,像是刺猬翻身。

“算了你俩别挖了,我挖给你们端。”

姜璃把黄黏土一块一块的挖起来,薛满和阿宁将土抱了丢在背篓里。

两个小背篓装了不了几坨就满了,但是姜璃那个大背篓,像是个无底洞似的,怎么都装不满。

薛满抱到最后都怀疑起自己是不是没把土丢进背篓里了。

等背回家里倒出来,薛满就知道他没丢错了,他们的背篓里倒出来看着只有一撮箕,但姜璃那一背篓倒出来,是一大堆。

姜璃看了看地上的黄黏土,估摸着说道:“咱们再背两趟,应该就差不多了。”

带着薛满和阿宁又背了两趟,背完回来早就过了午食点了,三人都饥肠辘辘。

放下背篓洗了手,姜璃拿了面粉出来和面打揉,拉出面条子,简单的煮了一锅鸡蛋面,里面放了点野蒜和麻椒油,鸡蛋和麦面的清香混在一起,加上两滴麻油,格外有滋味。

吃过午食,姜璃去挑水,回来开始做泥砖。

一直做到了傍晚,早早的做了晚食吃了,她拿着草木灰开始画线,把鸡舍和地窖口的位置都给画了出来。

画好线她才开始往下挖,撮箕放在一旁,挖出来的土她直接端了倒进背篓里。

“娘,建鸡舍要挖吗?”

姜璃笑了笑低声说道:“鸡舍建在旁边,我这是挖地窖藏东西,这可不能往外说啊。”

兄妹俩愣住了,转念想到了那一群人冲进东屋里四处翻四处看的场景,薛满没说话,安静的在旁边帮忙端土。

地窖要挖成什么样姜璃已有设想,地窖口的直径一米三左右,总深度要四米左右,里面储物的空间高度两米,长度和宽度在一丈左右,这个大小的地窖足够她们储存粮食了。

地下的土质挺硬的,并不好挖,姜璃刨到了大半夜,完成了五分之一左右的工程。

今日又是背泥端泥,薛满和阿宁累得够呛,她倒是还可以继续干,但考虑到俩小崽子,只得歇下,让俩人去烧水,她去老屋子那边抱了一堆茅草过去,拿了一个圆簸箕出来盖上,茅草堆上去。

趁着薛满和阿宁烧水洗澡洗漱,姜璃在院子后面的空地上浅浅的挖了一片空地出来,把刚才刨出来的土铺了一些进去,也堆一些在旁边。

次日有人看到了那宽宽大大的一个坑问她:“姜娘子,你这个是挖了做什么吗?”

姜璃笑着回:“沤肥呀,我们今年没养牲畜,明年地里一把粪肥都没有。”

“这沤肥要怎么沤,能出来肥吗?”

“不晓得勒,我也第一次干,等我要是沤成功了跟大家说法子。”

白日里,姜璃进山把那些落叶全都背了回来,顺便挖野菜,割杂草。

太阳落山就回来做晚食吃,黄昏就开始挖地窖。

连续挖了五天,终于把地窖给挖出来了,她拿着扫帚下去,把挖起来的浮土全都扫了弄出来。

薛满和阿宁特别好奇下面是什么样子的,又不敢踩着土下去,只得拿了梯子过来架着下去看了看,俩人新奇得不得了。

“娘,上面是不是要做一个盖子啊?”

薛满仰头看着上方问道。

“当然要做。”

不仅仅要做盖子,还得把地窖口给垒高一点点,不然下雨积水时会渗水进来。

从地窖里出来,姜璃搅拌了黄黏土垒窖口,垒了差不多三寸高,窖口周边她继续用黄泥土填平,用做泥砖的模具框了一个四方窖盖,拎进了屋子里去晾,并没放院子里。

之前做的泥砖已经晾干,姜璃第二天开始砌鸡舍。

搭在鸡舍上面的苇箔是她用竹子和茅草编的,编成了两块搭在一起盖在上面,不仔细看以为是一块的,让人瞧不出来那下面是地窖口。

铺好苇箔,上面再稳稳的铺上一层茅草,严严实实便是雨大也漏不进去。

鸡舍的门她是用竹子做的,类似做梯子的流程,鸡舍门矮也没费掉多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