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种田养崽日常(176)
姜璃去了铁匠铺子,之前她一直想着太贵了,都没来问。
看这小摊子应该是能继续弄,还是买一个,家中的锅具太少了。
做豆腐煮豆浆都要分锅比较麻烦。
人还没到铺子前,就听到了哐当哐当的声音响起。
“掌柜的,有铁锅吗?”
“有,等等。”
回话的人头都没回,继续手中的活计。
姜璃等了片刻,那人锤完之后才放下回头,这不是刚才吃了三份的壮汉吗?
看到是姜璃的那一瞬间,他也愣住了。
“是你啊,买铁锅去做鸡子?”
姜璃笑了笑:“嗯。”
“现成的只有两口,你要多大的?”
问完他又道:“算了,我都拿出来给你看看。”
说着就转身进了屋子。
片刻之后,他端着两口铁锅出来,两口摞在一起,大的那个看着直径估摸着有六十多厘米,小的那个四十厘左右。
姜璃摸了摸这铁锅,这厚度真不是现代里那些铁锅可比的。
铁匠看着她说道:“这锅耐用,很多人家传两代人都还好的。”
“我们家几代人都是铁匠,往后要是用坏了,还可以拿回来补。”
姜璃点了点头,这质量确实可能用到死都不会坏。
要是只做饭炒菜,小的这个足够了。
但要是做豆腐,那肯定是大的方便好用。
“大的这个多少钱?”
“大的这个九两,小点这个是七两三钱。”
说完他又补充道:“这俩其实都有点大,可以打小一点的,镇上很多人打六两左右就够了。”
他第一次瞧见姜璃卖吃食,六文钱一份她那些卖完也才一百多文吧。
这两年战乱,生铁价涨了不说,还被官府严控着,他们也只能跟着涨。
九两啊,真是贵得让人咂舌。
现在银钱倒是凑手,但她也不能乱花。
就卖这些东西多久才能赚到九两,花这么大成本进去,她得再算算。
茶叶蛋往李府送一个月差不多是四贯钱,鸡蛋成本是七百文左右,加上料和骨头汤,她纯利润还有两贯多点,今天这个鸡蛋和豆浆,只要这三十份每日都能卖出去,那她一个月就能有五贯钱,大致扣除一下成本,一个月她至少也还能再赚两贯钱。
要真是如算的这般,那她几个月铁锅的成本也就回来了。
可做生意就是说不准,姜璃纠结了片刻还是决定买下。
她往后要来摆摊的话,肯定也不止做茶叶蛋,李府那边要是不用送了,那她也还是要做豆腐豆浆卖,再者这个东西总是要用的,就当早买早方便吧。
“就这个大的吧。”
说完她就拿出钱袋数那些碎银出去。
铁匠瞧着她数出来的碎银都怔了一下,随后接了过来拿去秤上。
有九两四,他挑出一块小点的,剩下八两七。
他回头和姜璃说道:“我这儿零头不凑手,拿掉这块是八两七,还需要给三百三十文,娘子手里方便吗?”
姜璃从背篓里拿了布袋出来,数了三百三十文过去。
付了钱,拿了锅,就准备往背篓里放。
铁匠连忙制止:“娘子,锅不可背。”
姜璃怔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铁匠说道:“端着回去。”
姜璃想了想端着回去也好,放在背篓里还有点大,怕磕到头。
“你明日还来卖早食吧?”
姜璃笑道:“来的,我会多做点。”
“嗯。”
端着这口铁锅到家,薛满和阿宁都惊呆了,一直围着转。
姜璃瞧着他俩说道:“有这个大锅,咱们做多点东西就不用倒腾来倒腾去了。”
说着她就去看压着的豆腐,按了按没被簸箕压到的地方,有些软弹。
心下激动,这肯定是成了。
迅速抱掉石头,拿起簸箕,解开纱布结,完整的豆腐呈现在面前,上面有簸箕和纱布的印记。
豆腐微黄,是记忆中老豆腐的样子。
她拿了刀过来,在边上切了一小块下来,就这样尝了一口。
浓厚的豆香味在嘴巴里散开,她一直觉得老豆腐香味更能让人回味,吃完一口心满意足,她的脑海里已经出现它的无数种做法了。
“小满阿宁,你们要不要尝一口这个豆腐?”
“要!”
俩人异口同声的应着跑了过来,姜璃一人切了一小块给他们。
俩人耸了耸鼻子深吸一口,随后才开吃。
刚咬下去感觉没什么味道,淡淡的,口感倒是很好,咽下去之后才感觉到余香。
这黄豆子,做出来了好喝的豆浆,还有嫩滑的豆腐脑,竟然还有这嫩却不会碎的豆腐!
“娘,你真厉害!”
薛满由衷感叹,姜璃笑了笑:“好吃吗?”
他嘿嘿一笑:“没有昨晚甜甜的好吃。”
姜璃咦了一声,颇为嫌弃:“你是觉得甜甜的糖好吃吧。”
阿宁瞧着姜璃问道:“娘,你背去的都卖光了吗?”
“嗯,都卖光了。”
“那明天要多做一些吗?”
姜璃微微摇头,明日不用给李府送茶叶蛋,所以不用做太多,摊子上卖的话,她准备做五十个鸡蛋,还是三十竹筒豆浆。
她端了一下簸箕估了一下豆腐的重量,应该有十三四斤,主要是她舀了的豆浆还有那两瓢嫩豆腐。
若全部做成豆腐的话,应该能十六七斤。
她得去邱村正家借一下秤,秤一下好算成本,也好定价格,确定以后豆腐是按块卖还是按斤。
第67章 提前恭喜娘子,要发财了
姜璃行动也快,跑去借了秤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