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女配之子(1058)
这些话他也不指望底下的人能全相信,但从今日起,他的话就是风向标。
有了这些话在这里,此后不会再有任何人敢盛传赵汐若和洛无丰的事情。
一切都会以他今日的话为标杆。
而事实也果真如他所想的那般,自从登基大典上他说出了那些话以后,从此以后再无人敢传赵汐若给先帝戴绿帽子的事情。
之后裴璟大肆封赏了韩琦和洛无丰。
之后朝臣们在朝堂上看见洛无丰,也全都当做没那件事情发生,交往的依旧不错。
裴璟性格不是优柔寡断的,彻底掌握了朝政以后,他对于各项制度都提出了种种改革。
把不完美的地方,都添加了相对应的方法,让原有的机制更上一层楼。
然后就开始慢慢清理朝中的这些人,直到把原本的蛀虫贪官,以及德不配位的人都清理了以后,又重新开设了科举,选定了自己想要的人才。
如此种种改革以后,朝中倒是慢慢清明了一片,众人也全部以他的口令为尊。
如今的大禹百姓的日子算不上艰苦,只能算勉强果腹,一家人一个月能见一两次荤腥,那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等到朝中彻底是自己的人以后,裴璟也开始想法子去改变,开始大肆推行利国利民的政策。
争取能让百姓们都过上好日子。
其实谁做皇帝百姓们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有没有战争,他们会不会流离失所,能不能吃饱。
起初在裴璟登基的时候,民间还有许多小道消息,称先帝是被他亲手所杀的。
而他是一个踩着父亲的骨血登上皇位的人,那段时间,不少养儿子的人都在纷纷唾骂裴璟。
大家迂腐的认为,哪怕裴渊这个父亲做了错事,裴璟也不能无声无息的杀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可是后来在裴璟提出的种种政策开始实行,百姓们从中得到了红利,吃到了甜头以后。
便有人开始歌颂起了裴璟,闭口不再提裴渊的事情。
但凡有人还在谣传裴璟杀了自己父亲的事,百姓们当即就不干,还会和人大喊一架,严重的还会动手。
裴璟从百姓唾骂,到有人拥护,也不过短短五年。
大禹其实并不大,和其他国家相比,国土还相对较少一些。
但是有裴璟的带领,不过10年的时间,大禹百姓的生活水平就已经和其他国家的生活水平拉开了层次。
百姓富足了,国库也有钱,那么守在边关的士兵们待遇自然也更好。
士兵们待遇好了,身体强壮了,国家就会强大,无人敢欺。
后来随着大禹百姓的农业以及养殖技术的成功,甚至还和其他国家做起了来往生意,一时之间,大量的金钱往外而来,百姓们倒都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
国家在裴璟的治理之下有条不紊的繁荣发展着。
而赵汐若这边也没闲下来。
等到儿子彻底坐稳皇位以后,她就让人把在小院的裴渊带进了皇宫。
如今他后宫里的那些妃子和孩子,能送出宫的都被裴璟送出宫了。
所以赵汐若并不怕有人会认识裴渊,哪怕认出了,如今他们母子才是大禹的掌权人,谁若敢胡言乱语,直接拉出去乱棍打死就是。
赵汐若这辈子最恨的人就是裴渊了,她关了裴渊这么些日子,裴渊早已经瘦的不成人样了。
看见他这么惨,赵汐若心里还挺痛快的。
但就光光是这么一点报复,不足以平复赵家以及她受过的的冤屈,所以后来赵汐若想了个好法子。
裴渊不是一直介意她和洛无丰吗?那赵汐若就要膈应死他,不仅要给他生理上的伤痛,心理上的也是绝不放过。
于是赵汐若吩咐人直接阉了裴渊,又弄哑了他,把对方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一个哑巴太监。
让他整日伺候在自己跟前,做一些最低等的宫人做的活,一言不合非打即骂,还能任由宫中的人去欺辱。
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她经常召洛无丰进宫,为的就是羞辱折磨裴渊。
这宫中的人向来最会折磨人,哪怕赵汐若放过了他,其他会看脸色行事的宫人,也不会放过裴渊。
所以之后的许多年,裴渊在宫中过的日子那都是猪狗不如,生不如死。
每当到人人欺辱饭都吃不着,还要不停的干活的时候,他都在怀疑自己曾经做皇帝的那段日子,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在做梦?
—
赵汐若之后的许多年里,经常会照见洛无丰。
起初是为了气裴渊,到后来慢慢演变成了不见面还有些不适应的友人。
两人的关系最终也没有突破那一步,只依靠着年少时的情谊,如同老友似的畅聊着。
第942章 年代文里的真千金之子(4)
她明白丈夫在外拼搏,都是为了他们母子,一边期待见面的时候,一边又很是心疼他。
他们在村里都赚不到那么多钱,丈夫每月却能按时寄钱回来,可想而知外面的日子有多苦,他有多拼。
从前他们相隔两地,她见不到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过的是什么日子。
也不知丈夫在部队吃的好不好,住的好不好。
她这次来包里可是带了许多东西的,有在老家做的酱,也有符合老家那边的腌菜,和干菜。
丈夫离家多年,想必也是想念这一口的。
等她去到部队以后,就天天给丈夫做饭,把丈夫和儿子养的白白胖胖的。
等以后回村了,人人都得赞她一句唐秀秀会照顾人。
想到马上就能一家团聚了,唐秀秀那心里的困意是一点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