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后我成了女配之子(702)

作者: 顾锦年 阅读记录

看着他爹一边赞同着他的话,一边又皱眉说出这些。

赵璟倒是并不失望,反而又提出了一个想法:

“爹爹,扶摇役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就暂且忽略它,我们先从土地这一块说。”

“因为百年积累的原因,如今百姓手里的田地很少,但家里人口又众多。”

“每年从地主权贵那里租来的地,除去上交给地主的,还要上交给当地官府,统一运到国库,留给他们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所以儿子有一个想法,可不可以重新把这些地收到国家手里,然后按照人头比,以租的名义,把这些地分给百姓?”

“到时候百姓种出来的粮食,就不需要上交给地主,只需要上交给当地政府完成税收,那剩余的粮食,肯定足够他们一家人一年所用。”

赵祯听着儿子这话,倒是觉得很有道理。

但是现实与理想之间,沟壑可是很庞大的。

在太祖开国时,国家对于土地管理这一块是放任的。

也并不干涉百姓之间的土地买卖,这也导致了如今这样的场面。

很多地主权贵仗着自己的权势和钱财,低价收购了百姓手里的良田,又高价租出去。

造成了如今贫富差距极大的场面。

若想要官府重新来管理土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那些土地多的人肯定不会同意。

“平安,爹爹知道你想为百姓们做点什么,但是如今那些田地都在那些权贵手中,哪怕爹爹作为皇帝,也没有权利去分配他们的土地。”

“想让那些权贵把土地分给百姓来栽种,除了租借,根本没有其他办法。”

若是赵祯真凭着自己的权利,去抢了那些富豪手里的土地。

那不出一月,整个国家上下都得乱了套,所以此法也只是道理上可行,实行起来,困难重重。

赵祯想到了这些问题,赵璟当然也想过。

至于还要提出这个话题,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把握的。

“爹爹,那不如国库出钱,以朝廷的名义,向那些土地多的富商权贵把地买过来。”

“到时候土地在朝廷的手里,想要怎么去分配,自然就是朝廷的事了。”

赵璟这话音落下以后,赵祯随即就笑了出来。

“平安啊,你还是太天真了。”

第626章 生死两皇后张氏之子(34)

“先不说那些富商权贵会不会卖地,就咱们国库银子来看,那也不够买地啊!”

儿子果然还是书读多了,没有实际操作过。

法子天马行空的在脑子里,说出来简单,做出来却要耗费一大笔钱。

这一笔庞大的数字,不是现在的国库能出得起的。

哪怕就算国库出得起,恐怕朝中的大臣也不会同意这个政策。

有那么多钱去买地,倒不如多提升一下士兵伙食。

看着他爹又打击他,赵璟也不气馁,反而胸有成竹地接话:

“爹爹,我话还没说完,你先听我把话说完啊!”

“行。”

赵祯点头,随后就闭嘴不说话,眼神盯着赵璟,等着他接下来的话了。

赵璟也不磨蹭,开口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

“儿子提出收回土地这个想法肯定不是立刻执行的,咱们定一个20-30年的期限,在这几十年里慢慢来完成这一件事。”

“如今国库的银子不够,那咱们可以想办法去赚银子,而且也不一定非要用钱来买地,可以推出其他政策,来收回土地。”

“若是那些富商不肯卖地,那咱们也不勉强,就针对这一类土地多的,专门出台一项赋税政策,多收他们的税就对了。”

这些富商靠着朝廷的庇佑而活,哪怕到时候他们有怨言,到时候该交的时候还是得交。

“到时候咱们鼓励百姓开荒,把从这收上来的税,再补贴给百姓也能促进土地增加。”

“而且还有一个方法,如今大部分的土地都掌管在地方的地主或者富商手里,但是商人的地位向来不高。”

“咱们还可以针对这一类人专门提出专项政策,只要他捐出多少亩地,就给他一个官当,儿子相信肯定会有人乐意的,土地这种东西嘛,能收回一点就是一点…”

赵璟脑海里的想法很多,于是拉着爹爹说了一整晚。

赵祯虽然觉得儿子说出的这些种种都太过不现实,但还是耐着性子听着儿子说了起来。

但是听的多了,海里忍不住也会幻想起儿子嘴里描述的未来。

父子俩彻夜长谈了一整晚,第二天赵祯起来的时候,赵璟倒是还睡得香甜。

这些年以来,他的后宫依旧子嗣单薄。

所以赵璟这个儿子一直都是他的眼珠子,虽然觉得儿子的言论有些滑稽。

但是赵祯还是认真考虑了。

但是按照朝廷如今的情况来看,想要实现儿子嘴里的这一步,很难。

不过有了理想也好,然后儿子才有动力。

等赵祯下朝回来以后,赵璟也从资善堂学习回来。

关于儿子昨天那番言论,赵祯又单独叫住了他:

“平安,你昨日说的那些话是你的理想,爹爹也并不反对。”

“但是如今国库确实没这么多钱,一时间推出这么多政策出去,天底下也会乱了套。”

“如今你年纪还小,你的这一番言论,可以等你继位了以后亲自来实验。”

“至于你所说的那些赚钱的法子,若是钱最终进到国库里,爹爹支持你的想法。”

“但如果是进到自己的私库里,那爹爹可就不许你和百姓争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