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女配之子(711)
女真族也眼红大宋,可是吸取了契丹的教训,于是识趣的他们就自动上门来求和。
企图希望这次的求和,能让他们女真部落也如同契丹一般,受到大宋的庇佑和帮助。
契丹刚被大宋收复的时候,他们还在嘲笑契丹人没有骨气,就这么轻易折服了。
可如今随着两年过去,契丹族人日子越来越好,女真族也笑不出来了。
为了冬天不挨饿,不再受冻,他们只好赶紧带着珍贵的礼物求上门来。
对方都已经发出求和信号了,赵璟自然也不会放任不理。
于是同样也提出了和契丹一样的要求。
要让大宋的士兵驻扎到女真部落里,而且女真族人要接受朝廷派去的官员管理。
若是触犯了大宋法律,一律要按照大宗法律来处置。
这要求,那么壮大的契丹族都能接受,女真族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于是双方就这样愉快的聊了下来,吸取了契丹族首领全家灭门的教训。
女真族首领也不敢有任何小心思,应了大宋的要求以后,就认真做好了一个小弟的职责。
如今大宋的板块已经扩大了将近两倍不止,想要把这些板块的百姓都发展的和京城百姓相同的水平。
需要很久很久。
所以接下来的很多年,赵璟也没有在开疆扩土的打算。
一直在认真管辖范围内的百姓,然后亲自教育儿子赵尧,时不时陪着年迈的父母。
赵尧在父亲的一手教导下,慢慢的也长成了和赵璟相似的性子。
对于这个儿子,赵璟也效仿了曾经爹爹对他的培养。
在儿子十二岁的时候,就带着儿子上朝,开始来接触国事了。
而赵尧也不负众望,也成为了一个睿智有手腕的未来君主。
最终在他长成的那一年,赵祯也寿命终尽,毫无遗憾的离开了人世。
爹爹走后,赵璟把张氏和曹氏都接到了宫里侍奉。
而苗氏则被赵汐玥接去了公主府。
赵祯剩余的那些太妃,则全都留在了行宫养老。
有赵璟这样一位君王,她们倒也不必节衣缩食,日子不如以前。
把两位母亲接到宫里以后,赵璟倒是没有区别对待。
张太后有的,曹太后也有。
他今天陪着张太后,明天就陪着曹太后。
而两位太后早年间还会有意见偏差,可如今上了年纪,又过上了安稳富足的日子,到了晚年,反倒成了无话不说的伴了。
第634章 生死两皇后番外
赵璟这一生只娶了一个皇后,遗传了祖辈子嗣稀少的传统,他一生也只有一个孩子。
赵尧在他的培养之下,其政治能力很是出色。
之后的多年里,在张氏离世以后,赵璟就把皇位传给了儿子。
然后带着王氏去游历天下了,偶尔也做一做见义勇为的事。
但更多还是观察,自己这些年提出的政策,到底有没有传达到每一个地方。
夫妻二人游山玩水的同时,也不忘给赵尧寄信件报平安。
游历了几年之后,赵尧的孩子也出生了。
王氏想抱孙子,于是赵璟就带着她返回了京城。
之后的多年里,一直到离世,他都呆在皇宫中陪伴妻儿,教导孙儿。
在他离去之前,也给儿子留下了长达万字的计划书。
按照大宋这些年的发展,往后该会达到何种生活,他在书里都有说。
达到了一定的繁华之后,要如何继续,他也在计划书里给儿子留下了答案。
安排好未来百年的事情以后,赵璟也不操心多余的了。
在儿孙的陪伴下,最终也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离世之后,大宋的子民无疑是最伤心的。
赵璟这个君主,直接带领大宋的发展和周围国家拉开了近百年的差距。
如今他们大宋繁荣昌盛,没有一个百姓是饿死的,衣食住行更是提升了好几个层次。
每当听到周围国家发生灾难,导致百姓衣不裹腹,活活饿死的时候。
大宋的子民们都在感慨,他们遇到了一个极好的君主。
提出的种种政策,给他们带来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赵璟的离去,是那么让人不舍。
赵璟离去之后,京城的百姓们在长街旁相送,一直跟随着棺椁走了几十里地。
看着父亲如此受百姓爱戴,赵尧也在心里发誓。
务必要做一个像爹爹那样的人,为百姓谋利,为江山社稷献身。
百年之后,也要百姓们这样不舍的相送他。
—
张氏的晚年生活过得很是精彩幸福。
赵祯去世之后,她是真心实意的难受了许久。
后来被儿子接到宫中,有孙儿和儿媳妇的陪伴照顾,她慢慢也从这种伤心的情绪中缓了过来。
孙子生的讨喜,那张嘴也会哄人,看着孙儿,张氏就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赵璟。
整日有这小家伙陪伴着,她的日子也过得和乐乐起来。
作为太后,本就享受着天底下最好的供奉了。
这会儿又儿孙绕膝,人间幸福也不过如此了。
对比起坎坷的前半生,她的后半生真的是一帆风顺。
只是随着上了年纪,瞌睡越发少了之后,她想起之前的事情的时间就越发多了。
赵汐玥嫁了个好驸马,生了四个孩子。
她经常会带着孩子入宫来看望曹氏和她。
每当看着赵汐玥那几个孩子……以及赵汐玥的时候。
张氏总会有些恍惚。
如果她的三个女儿还活着,有赵璟这样出色的弟弟做靠山,想来如今的日子也跟赵汐玥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