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弃奴持刀重生(460)+番外

作者: 今州 阅读记录

李无棠手中出现过和这一模一样的吊坠,谢漆戴着它,也算是在时刻的窒息里提醒自己,调查睿王一派的过去,也是在彻查自己的身世。

他翻看着青坤搜查出的谢红泪姐弟档案,谢青川亦是娼妓所出,幼年时被年长他七岁的谢红泪收养,不管怎么对照,他都不太可能是高沅之前在月湾城所说的睿王之子。

众多疑点和谜团都汇聚在了睿王这个人物身上,谢漆想找出有关这个悲情惨死的先驱者记录,可惜当年焚书杀人,留下的寥寥无几。

睿王与梁奇烽、梁太妃的梁氏有关联;与二十几年不回长洛的大长公主高幼岚可能有嫌隙;谢红泪可能是他的孤女高钏儿;他是李无棠追随的改制派首脑、是玄坤的主子,他甚至还承载了云皇的执念。

活像是一个死了犹生的漩涡。

谢漆还认真思考过,依照方师父说的第三句话,幽帝高子固是重生之人,假如存在另一个并行的晋国,在那里很可能是睿王登基——改制先驱掌权下的晋国,也许会是一个比现在强大数倍的晋国吧?

谢漆估量着身体和现况,打算初九夜易容回长洛城,进一趟护国寺。

*

初九这天早晨,梅念儿在医师们的小心治疗下,摘下了掩住眼睛的纱布。

医师们私下来向谢漆汇报她们的身体状况,张忘武人出身,虽然历经多番重伤,但还不算太糟糕。

但梅念儿寿数不多了。

即便用尽灵药、尽力精养,她的寿命最多也只剩下两年。

谢漆听到这时,先是问:“有告知张忘吗?”

医师们摇头:“属下没有向玄忘明说,只道太子妃在好转。”

谢漆点头。

他踩着晨阳的影,独自去见梅念儿。

到药寮时,谢漆看到梅念儿素面淡衣,从容地坐在院落的藤椅上闭目养神。她沐浴着初冬的日光,许是因为在关在地下太久,皮肤呈现一种看起来就命不久矣的透白。

谢漆缓步上前去,在药寮门口出声,恭恭敬敬地行礼:“卑职谢漆,见过太子妃。”

梅念儿睁开眼睛,细弱的手撑着扶手缓站起,谢漆来到她三尺半前垂立,她才堪堪站稳,笑道:“谢大人不必多礼,你是我和小忘的救命恩人,该是我向你行礼才对。”

谢漆垂眼看地面,竖着耳朵,只觉她的声线谈不上天籁,但声调咬字、节奏韵律都自然得恰到好处,好似在听浅唱低吟的安魂诀。

“您言重了。”谢漆顿了顿,“是我们无能,才未能尽早将您和皇女救出樊笼。”

“何故引咎,霜刃阁在世家中夹缝求生,本是自顾不暇。”梅念儿笑叹,“不能全己,何周他人?”

谢漆不由自主地掀起眼皮,想看一眼说出这话的人的神情。

梅念儿正撑着藤椅的扶手站着,眼睛望着庭院里的野草,温和得看不出任何作伪的迹象。

“您担心小皇女么?”谢漆直截了当地轻声切入,“她在吴家手中,而我们对吴家仍难以下手。”

扳倒世家之事,梁氏内外皆忧,劣迹众多,不愁无从下手。但吴家却不同,论迹追踪,霜刃阁至今很难找到足以令吴家崩塌的罪行,而吴攸本人的弱点又太少。

如何在将来削灭吴家,一直是困扰北境一派的难题。

不灭吴又是不可能的,若是不灭,世族就只是完成了内部的权柄重组而已,世权依然凌驾中央。

谢漆想向梅念儿请教来日怎么灭吴,也是想请她作为先东宫旧部的首脑,与他们同心戮力。

“自是担心的。”梅念儿笑笑,“但是,想要拔除世家,吴攸仍然得靠后于梁家。谢大人,不知你们准备何时册立小九为储呢?”

谢漆预估最快是来年的正月。今年剩下的两个冬月,梁家需得从东境的变乱中抽出正影,削除一切不利的痕迹,用光正的表象粉墨登场。而且以梁奇烽的作为,高沅的易储大典当隆重得传扬晋国四方,大典筹备同样需要不短的时间。

谢漆又注意到她指称的特殊:“您说拔除世家,后说梁家,前面却只道吴攸,在您看来,吴家除了吴攸,其他的都不算在世族当中吗?”

梅念儿深色的瞳孔朝他转过来,温声反问起了其他的事:“我听闻,陛下将云国的前太子作为俘虏,不日将一起带回长洛?”

谢漆顿了顿:“是。”

“改制一脉,操之过急,杀之甚重,或有灭国先兆。”梅念儿把推翻世族和打败云国联系在了一处,“共存迫其降,远比锐杀好。说到依法论刑,谢大人,关于吴攸,我正有想问的,不知你们搜集到了任何能定吴攸重罪的线索了吗?”

谢漆合手行礼:“有愧太子妃所期,我等尚且没能搜集到。”

“这样啊……无事,我和他也算多年同党了,十年论事,从不见吴攸手上沾明血。同为万人之上,他与梁奇烽掌刑狱而藐视法刑不同,要给他定罪,本来就不是易事。”

梅念儿笑了笑,而后指了指自己。

“但请谢大人与陛下宽心,我命数将尽前,会为你们扫路。”

第203章

谢漆从药寮离开时已是巳时,阳光此时才算暖和。方才与梅念儿共话的一个半时辰里,无论阳光怎么晒到她身上,她的面容始终是白如金纸。

想来对于自己的命数,即便医师不告知,她本人是熟知的。

谢漆缓慢地走在山路中,回想梅念儿说的话,不知该怎么形容心中感想,但觉触动异常。

梅念儿虽然在密室中被关了三年,但大抵是这三年里吴攸遇事不明则询她的意见,外界的变化她仍有认知。谢漆问杀伐,她问改制安良,两人多有异议但谈兴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