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京港往事(11)

作者: 楼问星 阅读记录

倘若真能提前,那么孟氏在京的局势便可彻底扭转。

他现在唯一担心的是,中港这潭水在各方势力的搅动下,会越变越浑。

老陈将来赴京的阻碍,说白了,还是静养在太平山上的那位。

但孟行之始终觉得,这一天不会等得太久。

因为,陈敬渊三个字,就是最大的信服力。

半小时左右,17楼的拍卖会已进行过半。

聊完公事,周时叙突然兴起,按铃叫来顶层管家,交代对方把楼下的拍卖实况转接上来。

酒店人员办事高效,不过几分钟,宴会厅东侧的巨幕液晶屏便全方位铺满整个墙面。

为方便三位贵客远程竞拍,管家戴蓝牙耳麦,连接现场,拿着藏品册子亲自作讲解。

“陈邵安那小子,花五千万买了幅水墨画?”周时叙听着愈发感到好笑,转头看向陈敬渊,“你这弟弟,被女人害得不浅。”

三人尚且不知,太子爷随口一句中的女人,就是咱兢兢业业的梁秘书。

梁微宁可以作证。

陈邵安不傻。

他只是喜欢当着异性的面孔雀开屏,肆意挥金如土,以此来展示自己作为权二代的财力和优越感罢了。

但陈邵安没想过,梁微宁待在陈敬渊身边,每天做着首席秘书的工作,过目经手的支票面额,尾部那一长串零,何止区区五千万。

别的不谈,仅凭大老板停放在西港口的那艘私家游艇,就足足价值1.5亿港元。

梁微宁不是没见过世面。

只是归根结底,她一个工薪阶级的打工人,真没必要为了争口气,去跟富家子弟硬碰硬。

学会适当服软,必要时戏精上身,说两句好听的话,陈邵安尤其吃女人这套。

短信的事,在她耐心周旋下,终于就此翻篇。

接下来白玉纹雕砚台竞拍,梁微宁直接以三千万拿下。

虽然拍到自己钟意的东西,但她并不开心。

三千万,太低了。

本以为经过几轮加价,至少得五千万以上。

谁知那些人,会如此给陈敬渊面子。

当时梁微宁举牌之后,现场安静如斯,竟无一人敢继续追加。

众人都知道,那个位置坐着的,是中港集团陈敬渊的秘书。

陈先生看上的东西再好,若非万不得已,别去抢,这是整个港圈心照不宣的共识。

所以自然而然,最后一件藏品,毫无悬念便落入梁微宁口袋里。

太没劲了。

她感到好无奈。

陈邵安今晚现身拍卖会,明摆着也是冲董事长生日来的。

如果那幅《高山仰止》真被当做寿礼送到董事长面前,那么陈先生的这尊白玉纹雕砚台,就万万拿不出手。

三千万与五千万之间,差得不仅仅是数字。

陈敬渊作为董事长的长子,更是家族继承人。

这才是关键所在。

跟随主办方去后台签字,加盖老板私印,留完地址后,手机闪进徐特助的电话。

梁微宁一边接听一边朝会场外走。

电话里,徐昼让她先去车里稍坐几分钟,等陈先生从顶层下来,可能另有事情交代。

梁微宁看了看挽在臂弯的男士西服,点头,“陈先生的衣服还在我这,正好给他送过去。”

顺便,把今晚的拍卖情况讲述一遍。

毕竟,差事没办好。

等她出去时,加长普尔曼已驶出酒店的地下车库,于浓郁夜幕中静停在泊车道旁。

梁微宁走近,后座车门自动开启。

车内氛围灯光慢慢溢出,相比于平时,今晚似乎显得格外明亮。

她上车的动作顿住,因为里面已经坐着一人。

确切来说,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年?

少年眉目清隽,背脊笔直贴合座椅,面前小桌板上躺着一本书,车门打开那刻,他自书中抬起头,将目光落向站在车外的梁微宁。

短短两秒,很有教养的打量。

对方朝她点了点头,没说话,转过头去继续看书。

进中港董事办三个多月,虽然没机会见面,但梁微宁还是第一眼,就认出车里少年的身份。

他是陈敬渊的养子,Josie。

中文名,陈家泽。

上车后,为避免打扰到对方学习,梁微宁提前将手机调成静音,这一动作落入少年眼里,倒引得他主动打招呼,“姐姐是爹地的朋友?”

极为纯正的港式粤语。

梁微宁能听懂“朋友”两字,只微笑颔首,“Josie你好,我是陈先生的秘书,我姓梁。”

秘书。

“梁秘书是内地人?”Josie问。

这次,他用的是普通话。

发音不够准确,却不影响日常交流。

第10章 男人心,海底针

得到她肯定的答复,Josie垂下眸来,似是迟疑了几秒,向她提出一个请求。

梁微宁听完一愣,将视线转向小桌板的那本书上。

原来是一本诗词集。

翻开的这页,正是诗仙李白的代表作《将进酒·君不见》。

不仅要做到诵读流畅,还要解诗句含义,这对于港区的孩子而言,才十岁,未免有些困难。

梁微宁忍不住问:“是老师要求的?”

Josie摇头。

其实略作思索,便能猜到是怎么回事。

没再多问,梁微宁伸手接过诗词集,从头至尾看完一遍,心里大概有谱。

她母亲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谢老师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将自己女儿培养得‘腹有诗书气自华’。

结果呢。

梁微宁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路上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