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往事(214)
那么,宁宁肯定很喜欢孩子。
喜,喜欢。
听出不对劲,梁微宁红着脸,及时找补:【当然喜欢,因为从某种层面而言,我自己也是宝贝。
哪怕足够隐晦,她都能敏感地辨别和避开。
二十三岁,谈这些为时尚早。
陈敬渊轻抬唇角,留最后一句,熄掉手机。
新信息进入,传来震动。
没急着看,梁微宁再次将目光落向主桌,发现餐至尾声,男人已在一群高层的簇拥下离席。
慢悠悠收回视线,手指划开聊天界面。
一行字引入眼帘。
嗯,是我的宝贝。
呼吸滞住。
下意识凝神屏息,看完第二遍,将手机倒扣在膝上。
然后,深深呼出口气。
打直球的陈先生。
她完了。
-
飘飘荡荡间,思绪被少年打断,“宁姐姐,你很热?”
“……”
不用看,一定成熟透的虾子。
梁微宁镇定自若地转过脸去,温馨提醒:“等会儿吃完饭,找机会跟你爹地谈谈。”
“谈什么?”
“今天打架的事。”
少年不解:“不是已经处好了?”
太天真。
这件事在大佬心里,还不算完。
随年龄增长,Josie已不同以往那般,愿意跟他爹地沟通。甚至有时候,仿佛在刻意规避正面交流。
从抵达山庄到现在,父子俩说的话,加在一起不超过十句。
问题出在哪。
她不懂。
记得自己十几岁那些年,跟老梁可有的聊了,谢老师还经常吃味。
梁微宁不知,这便是小棉袄和皮夹克的区别。
晚餐后,有一场高层例会。
不算特别正式,仍旧以休闲放松为主,主题是关于各部门的制度完善。
陈先生让大家畅所欲言,想到什么说什么,权当饭后闲余消磨时间。
话虽如此,但没人真的敢拿例会当闲谈。
高位者心思,作为下属的,听一半留一半就对了。
几位资历较深的部门负责人打头阵。
从用人基准到资源分配,包括绩效梯度的合化,以及更具人情味的奖惩制度,就如何有效避免新员工因短期内无业绩而积极性受挫等常见问题,作出看法和解决方案。
尤其轮到销售部总监发言时,期间举了很多现实版例子,梁微宁认真记录和消化,在部门管方面受到很大启发,整晚收获满满。
等所有人依次讲完,仅剩她一个。
新晋事业部,管层中年龄最小的梁主管。
大家将视线无声落在她身上,其中有一道,来自上首主位。
关闭手机备忘簿,梁微宁抬头环视半圈,目光定格人力资源部总监,向对方请教一个难题,“如果部门用人过度年轻化,该怎样在利用他们优势的同时,减少人员流动和不稳定性。”
这是她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梁主管当初招聘他们的原因是什么?”人力总监问。
静默两秒,梁微宁说:“有活力有干劲,朝气蓬勃初生牛犊不怕虎,很适合事业部的特性和需求。最重要的是,初入社会未经职场浸染,不会携带太多陋习。”
很直白的由。
但年轻人要的是发展空间,他们对各类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而且没有车贷房贷的压力,更愿意多去尝试不同领域。
所以,伴随而来的,就是梁微宁口中的‘不稳定’。这对于一个刚成立的新部门而言,影响极大。
略作思索,人力总监跟她提议:“既然决定要用他们,就要接受他们的优缺点,认准你想留下的优秀目标,为每个人量身定制职业方向,明确晋升空间,适当作出一些实际性的物质刺激,挨个击破。”
量身定制。
这让梁微宁想到一部经典教育片。
剧中主人公将五名差等生带入清华,成为教育史上一段传奇。
而她刚好相反,是要把优等生拉下神坛,跟着她一起搞事业。
“什么程度的物质刺激,才能对年轻人极具诱惑力?”梁微宁抛出关键点。
闻言,人力总监没说话,在场众高管也都诡异般保持沉默。
毫无疑问,自然是股权激励。
可是,这在分公司只针对总监级以上。面向基层员工,乃至中低层管者,并无先例。
鬼使神差,梁微宁直愣愣,一本正经看向集团最具话语权的某大佬。
接收到女孩征询目光。
上首主位,传来陈先生意味不明的淡笑。
第180章 关于代沟
例会结束的猝不及防。
CEO邹廷和人力资源部总监以及几名副总留下,其余人很快散场。
自然,作为话题中心人物的梁主管,也要继续待着。
由事业部用人标准引发的一连串蝴蝶效应,最终,上升到股权激励制度变更。
一片沉默中,陈敬渊面色平静轻叩扶手,淡腔开口:“刚刚梁主管的提议,诸位怎么看。”
梁微宁:??
她分明一个字都没说,大佬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
本以为只是无关紧要的小插曲,没想到会被陈先生单独拎出来再议。
倘若股权激励真能面向中低管层或者基层,对于整个中港员工而言,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福音。
隐隐约约,几人落在小姑娘身上的目光,变得不同寻常。
殊不知,当事者表面故作镇定,实则内心翻江倒海,焦虑至极。
回过神,邹廷率先发表看法,“股权制历来是大宗企业的热议焦点,但依据实际情况出发,我认为,中港目前暂不适合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