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拂晓(130)+番外

作者: 沈未清 阅读记录

包括开民宿也是一样,她没有在朋友圈宣传自己开了一家民宿, 是因为,她不想去跟别人解释, 她是如何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 在陌生的城市, 开了一家海边民宿的。

因为没有人会理解那段昏暗的日子,她到底是怎么挺过来的。她似乎被磨平了所有的棱角。

呼——

过去的事情不想再提起。

她不惧怕任何。

但苏以拂出现后, 施晓发现自己好像突然有了软肋。

像是什么命脉,被人给握住了。

她既欣喜,又害怕。

欣喜是,她有可以说话的人了,可害怕的是——

她不知道这样的陪伴是不是会在将来的某天,也突然消失了。

施晓很少在苏以拂面前展现出脆弱的一面,但这次,她的内心似乎被什么给触碰到了,她闷着脑袋,摇着头说:“不是的——”

“不是你的问题,而是我自己,是我似乎很天真地以为,每个人都应该要有自己的梦想。都应该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苏以拂没说话。

施晓还记得她在学校论坛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乐队玩吉他的何郑。他是法学院的高材生,两人都很喜欢美国民谣之父——

鲍勃迪伦。

还特别喜欢同一首歌叫《Hotel California》,翻译成中文叫《加州旅馆》。

前奏很长,但却可以听一宿。

两人机缘巧合开始在线下熟络,施晓很多法律知识都是他给普及的,包括后来,他知道施晓想要自己创业开民宿,很多跟合同有关的法律条文,都是他做成一个压缩包,在毕业那年就发在她的邮箱里了。

可以说,他是施晓在大学里认识最好的朋友。

他也曾经很意气风发地说,将来以后,他一定成为法学界最会唱歌弹吉他的人。

可是——

短短几年后的今天,曾经意气风发的他,已经挺着一个啤酒肚,每天都借酒消愁。

他说,没考上公务员啦,也没去当律师了。

反正想进体制内是没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也不能全职备考,没收入会被饿死的。

家里人嘴上说,要去考公靠编啊,他们会无条件支持的。可现实是,他们会第一个站出来抨击你。

当你第一次没考上,他们会说,那再试一次吧。再试一次,可不能像第一次那样失败了。考不上肯定是你没用心思,没努力啊。所以第二次没考上的时候,他们一句安慰的话没说。只说了句,隔壁那个谁,都考上事业单位了。

现在一个月 7000多,还有公积金。

你看你。

好。

那就试着再考最后一次吧。

到第三次没考上的时候,自己的心态也崩掉了。

所以成年人在没有联系的那几年里,都在忙着稳定,忙着沉淀。从学校一毕业后压在每个人身上的东西,突然开始变得特别沉重。

有那么一种感觉,两三步就要把所有的人生大事都完成了。

一次就上岸,看一眼就结婚生子,然后继续工作养家。

何郑说:“不是我不想弹吉他啊,而是实在很累。有时候想和大家聊聊天,都不知道应该要怎么聊,就是莫名觉得累。”

身心疲惫。

没什么快乐的事情了。

“那你要不要再试试看,再试一次,为了自己曾经的热爱和喜欢,再去试试曾经让你悸动的感觉啊。”

当初施晓可以那么顺利地成立乐队,她有那个底气去试试看,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

他真的非常优秀。

做什么都非常的有自信。

但那天他说,“还是不要了吧——”

“实不相瞒,施施,我现在觉得,赚钱更重要。虽然我也很想和你们见一面,也很想像以前一样,所想所念,皆是热爱。可是,这几年太累了。实在打不精神去面对了。”

“你看洛天怎么说都成家了,对吧。”

“我还什么都没有呢。”

“人家说,事业不成,家得有一个吧?可我一事无成不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成家。”

他轻笑。

“怎么会呢?”曾经那么优秀的你啊,施晓说。

他叹了口气:“这几年全职备考太累啦。”

一个公务员的岗位,只招一个人,报名的人却有3到4万人。他不是考一年,而是三年啊!这三年来,没有的任何收入,全靠家里支助。家里人从最开始的背后说,到会当着他的面暗示。

原本以为大学毕业后就可以出来赚钱了,让家里稍微轻松点,但没想到——

都三年了。

到最后什么都没有。

“施施,你知道吗,我曾经真的以为,上了大学就是自由的开始。所以那时候啊,我们谈论喜欢的歌手,去创作,去追梦,站在舞台上,享受掌声。就以为那是自由的开始。”

“可是一毕业后,所有的一切都崩塌了。你知道吧,就好像你之前以为理所当然的一些事情,突然就没了。很突然的,就没了。然后你会被催着去做其他的事情。”

“而那些其他的事情,或许并不是你喜欢的。”

“但却是世人眼中最好的,所以所有人拼了命似的,一定要上岸,一定要迈向光明。”

“不管多累。”

“即便透支所有。”

“你说,那值得吗?”

-

施晓把何郑的事情和苏以拂说了,苏以拂顿了顿身子,一直没回话。

他说,其实无数次,在无人诉说心中苦闷的日夜里,他真的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家里人把他的吉他都扔掉了,觉得那玩意坏事。

是他不务正业的开始,是他没有考上公务员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