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18)+番外
她会拿着相机,用胶片去定格每一个她去过的地方。
她也会满心欢喜地拍下她觉得最想要和施晓分享的景色,然后做成明信片,再写一封信,写上时间,一起装进信封里。
去重庆的时候,她拍下从居民楼穿过的在沿江河边上的轻轨。
在信里写道:“假如有机会,或许我们可以一起坐上这趟轻轨,去看沿途的江边景色,感受轻轨像是弄堂风一样从居民楼中间穿过去。”
“或许,你会笑着指给我看,说你看到了哪户人家的窗户。我会顺着你指的方向看过去。”
“虽然,我也不太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但应该就在不久的将来吧。”
“我想。”
去武汉拍长江大桥的日出时,站在江岸边,迎面呼呼地风吹来,苏以拂感觉自己要被吹成傻子了。但她笑得很开心,快门在晨曦浮出江面的那一刻定格。
她在信里写:“我想,此刻的风是自由的,是无所畏惧的。你来,定会很喜欢。”
“旁边就有户部巷,不论是江的这头还是江岸的那头,只要是我们一起走,那都可以。”
后来,苏以拂又去了一些沿海城市。
以北向南的地方,她都去过。
唯独倔强,从未来过S市。
因为她一直都知道,她在这里。
在那一刻,苏以拂忽然意识到——
或许重逢从来都不是什么时机吧,而是早有预谋。
第10章
和莫倾说完那些藏在心底的话后,苏以拂莫名地就困了。
原本心里有些堵,但在开口的那瞬间,忽然通了些。她突然笑了笑,莫倾有点摸不着头脑,明明那些写满了错过的往事,光让人听着就觉得唏嘘,可她的室友,现在竟然还笑得出来。
苏以拂看着屋顶,这里的海边民宿,基本上是独立的房间。木质日系的装修的风格,配的暖色系灯光。
简单又让人感觉特别温馨。
她小声地说:“能跟自己一直想要见到的人再见一面,原本就是一件让人非常开心的事情啊。”
莫倾竟无言反驳。
苏以拂没再接过话。
翻了身,合上眼,沉沉入睡。
她又做了一个梦。
这个梦,跟来之前在车上做的梦完全不一样。
在车上的时候,她梦到了海,很晦涩。可是那晚,她好像梦回了高中时代。她身上穿着高中时的校服,站在校门口,在很冷的天,她一直抖啊抖。
虽然是在很冷的冬天,但她好像感觉到了温暖。
莫城没有海。
可不知道为什么,她听了一夜海风海浪的声音。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才意识到,她不在莫城,而是在靠近海的S市。就睡在海边民宿的她,听了一夜的海风和海浪的声音,再正常不过了。
只是她觉得很意外。
苏以拂醒来后,疲倦不已。
每次在夜里做了梦后,第二天醒来,就会被这样的疲倦感所包围。她坐在窗前,细细回想昨晚做的梦。
昨晚上,她确实是梦回高中时代了。
她没记错的话,是她升高三那年的冬天。
莫城骤然降温,她来不及赶回家拿御寒的衣服,就试着给施晓发了简讯。她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发出了这样的信号。但她没想到,她说她第二天就给她送来。
还问她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
苏以拂哪敢挑什么,就说都可以的。
“姐姐穿过的也行。我不挑的。”
姐姐难得开她玩笑说,就咱们俩这身形,我的衣服给你穿估计会漏风哦。
苏以拂赶忙回:“没关系的呀,我的校服也都是偏大的!”
姐姐没再回话。
当时苏以拂以为是自己话太密了,姐姐不太想搭理她,但第二天在她送来的那些新衣服最底层,还夹了一件姐姐的套头卫衣。她说,那件衣服,她没有穿过几次,有点偏小了。
“给你穿,要是里面加件打底衫应该还可以的。”
苏以拂的笑意,即刻爬上了嘴角。
姐姐对她完全是有求必应。
要不是门口还有老师在,当场苏以拂就想一把抱住她,回以感谢。
从小到大,就没有人好好地听苏以拂讲些什么,也从来不会有人在意她的想法。唯独施晓,是第一个会很耐心听她把话说完,而且,每次都能很准确地抚平她所有情绪的人。
苏以拂记得很清楚,她升高三的那年冬天,还下了一场大雪。
大家都在说,瑞雪兆丰年,来年一定风调雨顺。那年冬天,格外地冷,往年不是很冷的天,苏以拂都抱怨冷。但唯独那年,苏以拂半个字都没有抱怨。
因为——
有某个人的存在,温暖着她。
她的内心充满了期待,眼里的光,好像也慢慢找回了。
那年冬天放元旦,苏以拂没有回家。
她去了施晓住的地方,算起来其实那是她第二次去了。第一次去,是十一月放的月假。
高三的月假很少,其他年级的学生都是半个月放一次,一次放两天。但高三一个月才放一次,一次一天半。
苏以拂自从高一那年跟家里大闹一场后,就特别排斥回家。
升入高三后,早就习惯放月假不是在学校呆着就去发小家了。这次的月假她本来也是打算在学校的,但因为天骤然降温,学校实在是太冷了。
一个人住原本十个人在的寝室,苏以拂怕自己夜里扛不住。
打算还是去发小家,但放假的那天,发小被学校安排外出实习了。无奈之下,苏以拂胆子大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