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22)+番外
她对情感的需求很薄弱,大多时候,都忙于事业。她想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赚钱。
她认定了是世界是物质的,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所以任何情感,都比不上实实在在的物质回馈。但同时,她又很理想主义。
想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去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想在现实主义土地上,开出理想主义的花。
但大多数时候,她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纠结体。
有时候会很笃定地去肯定一些事情,但更多的时候,她时常又会去否定一些事情。
不断地肯定又不停地否定。
但她从来不会把内心的想法告诉其他人,她看上去一直都是一个情绪非常稳定的成年人。可只有她自己清楚,她在情绪崩溃的时候,整个人会陷入到一种非常糟糕的情绪状态。
每次都需要花上一定的时间自我疗愈。
她习惯了什么都自己消化。
苏以拂的出现,是施晓完全没有想到过的。
她会甜甜地喊她姐姐,会一直在期待她的回复,会记得她说过的所有的话,也会把她想到的话,毫无保留地说给她听。
那种被信任的感觉,在施晓看来,这是她所缺少的情绪表达。
她没办法很自然地很身边的人说出她内心的想法,喜怒哀乐,好像都没有办法确切地形容。
但她又很明确地感觉到,苏以拂在跟她联系时的那种开心和快乐。
老实说,施晓从没有给过任何人这样的机会,细细地去听她说些什么。唯独苏以拂。
她给了她足够的耐心和包容。
一开始施晓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把她当成妹妹一样相处。
所以她说什么,她都会应下说好。她也没有去细想其它,就觉得,姐姐照顾妹妹是应该的。
可时间久了,她忽然意识到,她心里是觉得是她给了这样一个机会,让妹妹在她面前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但在某个深夜,她开始期待妹妹回复她消息的时候,她忽然意识到——
她好像是习惯了她的陪伴了。
习惯她什么事情,都跟她分享。习惯了,自己被她需要着。也习惯了,她总是一脸笑意地跟她说很多细碎的事情。看到她穿自己的衣服,也会有很有种很莫名的感觉。
‘合适’这两个字,出现在脑海里。
虽然很多时候,在苏以拂说完后,她都没有什么回应。但其实她都听进去了,只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应。她没有忽略,只是放在了心里。
因为情感上的一些缺失,让施晓没办法想苏以拂那样,可以肆意表达。
她更多的是行动。
她始终都觉得,任何事情,嘴上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唯有付出实际,给出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让人可以真真切切感觉到的。
可是对于十八岁的苏以拂来说,她太过于敏感,以及对于情感的需求,太过于渴望了。比起物质,她似乎更需要某种程度上热烈的回应。
她渴望得到的答案是肯定。
而不是否认。
而施晓,总是在否定中前行。
她不是不想回应苏以拂对她的喜欢,也不是想明确地拒绝她。而是她没有经验,想等自己想明白了,再去考虑一些事情。再加上碰上了毕业季,乱七八糟的事情堆在一起,她确实很忙。
面对苏以拂的表白,她回应的抱歉,不是拒绝她。
而是,她对于这段时间,自己的回避而感觉到抱歉。她觉得有些话线上说不太清楚,她想线下说。可是就在她想要打出抱歉后面那些话时,她又被喊导师喊去改论文了。
等她彻底忙完后,想要跟苏以拂联系时,发现自己被拉黑了。
所有的联系方式全部都处于失联的状态,那一刻,施晓有了前所未有的害怕。
她好像要失去这个女孩了。
这是施晓第一次有了失去的概念。
从前她对除了自身以外的任何事情,她都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但在现在看来,她的情绪有了起伏。
她回城北十七中找过苏以拂,但那几天她刚好请假回老家了。
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施晓不知道。她只知道,她找不到她了。电话始终在拉黑的状态,她用别人的电话去打过,也是无人接听。
施晓也开始意识到,是不是苏以拂已经不想再跟她接触了。
所有选择了躲避和消失。
如果自己再去找她的话,反而会给她添了麻烦。
现在的她又处于高三,学业繁忙。即便施晓的内心有再多的困惑,也选择了隐忍和不打扰。
但她一直都记得苏以拂什么时候要高考,什么时候放榜。
莫城十七中只要是考上了重点大学的学生,学校都会把名字和照片打印出来,贴在校门口美其名曰为“光荣榜”。当年施晓考上莫大的时候,学校也放上了她的名字和照片。
施晓站在学校门口,看着“光荣榜”上苏以拂的名字后面跟着莫大时,她的嘴角忍不住勾了起来。
那时候的施晓已经毕业,她最后一次试着寻找苏以拂,知道了她已经考上了她想要考上的学校后,她放心地离开了莫城。
因为她知道,没有了她施晓的苏以拂,也一样过得很好。
莫大是重点高校,不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以及校内资源,都是一流的。在那里,苏以拂会开启新的人生。
……
在施晓说完后,苏以拂整个人呆愣在原地。
她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施晓后来有去找过她。而且还不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