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母重生退婚,摄政王哭着求入赘(58)+番外
姚不为候在一边,抿唇偷笑。
皇帝无奈摇头:“瞧你没心没肺的样子,不知多少人羡慕。”
不管说什么,也挡不住谢秋光嘴巴不停吃。
很快吃完一碗饭,他要求再盛一碗。
一桌子御膳,不吃可惜了。
皇帝摆摆手:“给他盛。”
姚不为赶紧再端来一碗饭。
谢秋光接过继续吃。
皇帝摇摇头:“人家十五六岁能撑起整个家族,你十五六岁只知道吃。父皇我正为朝事烦心,你也帮不上什么忙。吃完便回吧。”
谢秋光边吃边说:“又不是多难解决的事,用得着那么烦恼吗?”
姚不为大惊,连忙低头。
皇帝来了兴趣:“那你说说,此事该如何解决?”
谢秋光盛汤喝一口:“指挥使的位子,那个什么副将不挺合适的吗?事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他选择上报。证明无私心,有责任感。在我看来,挺好的一个人。”
此话一出,皇帝沉思。他看一眼太监总管。
姚不为躬身回禀:“此人名为祝长吉,平民出身。”
也就是说不属于任何一方势力,皇帝满意一笑:“带他过来,朕亲自审问。”
“是。”姚不为领命退下去。
谢秋光吃得差不多放碗:“父皇处理政事,儿臣先行告退。”
“吃饱喝足就想走?坐着,陪朕一同见见你口中挺好的一个人。”皇帝摆手。
立刻有太监进来把碗筷撤下去,宫女上茶。
既然走不了,谢秋光干脆坐下品茶。贡茶的滋味到底不一样。
大牢。
牢头打开牢门:“祝长吉,皇上宣你进宫面圣。”
祝长吉一愣,没说有这一出啊。他起身慌忙整理下衣裳,走出大牢。
牢外,几位太监等候。祝长吉跟随进宫,一路低头不敢多看多说。
御书房。
太监通禀:“皇上,祝长吉带到。”
“让他进来。”皇帝合上奏折,越看大臣们举荐的人选越闹心。
谢秋光淡定饮茶。
祝长吉躬身进屋跪下:“罪臣祝长吉拜见皇上。”
皇帝抬眼打量:“平身。事情具体为何,你仔细说说。”
“是。”祝长吉战战兢兢站起,垂头回话,“指挥使素来好酒。那日邀罪臣进城饮酒,再三推脱下无法拒绝。罪臣与指挥使骑马进城,于酒楼痛饮。不久后,醉酒离去。”
谢秋光毫不掩饰审视的目光。长相周正,不卑不亢,还可以吧。
“谁知回去的半道,指挥使突然坠马。罪臣原以为他不胜酒力,醉得骑不住马。哪知指挥使暴毙。罪臣大惊,立刻携指挥使赶回向上禀报。”祝长吉期望这套说词能过关。
第51章 我可救你性命,来日也能收回
皇帝听完没什么反应:“老九,你对他说的怎么看?”
祝长吉这才知道陪坐的少年是谁,皇上的第九子,陵昭王谢秋光。
外面传言陵昭王不得宠。虽封王却不参与朝政,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谢秋光一脸无奈:“事情简简单单,说的不是很清楚吗?我还能怎么看。”
“你啊你。”皇帝摇摇头,“祝长吉是吧。出事后你没想过隐瞒吗?认真算起来,指挥使的死和你无关。若不想受牵连,把尸体带回营。拖延死讯,你大有机会撇清关系。”
祝长吉心一紧,皇上猜透他起初想做的事。
恐怕瞒下来才是最糟糕的选择。
他越发恭敬:“罪臣以为。事情发生必须上报,不该有其他想法。”
皇帝满意点点头:“老九啊,眼光不错。他确实是个挺好的人。退下吧。”
“是。”祝长吉躬身退出去。走出门,他惊觉手心都是汗。
底下人总认为做的那些事瞒得很漂亮,实际圣上心里门清。
不发作,自有深意。
幸好他并未一意孤行,听从了上官姑娘的话。
御书房。
谢秋光起身:“父皇,无事的话儿臣告退。”
皇帝摆摆手:“每次让你多陪朕一会,便像要你命似的。去吧去吧。”
“是。”谢秋光退下。他脚步轻快,追上心事重重慢行的祝长吉。
小太监很有眼力见,默默退到一边候着。
祝长吉抱拳行礼:“罪臣拜见陵昭王。多谢王爷在皇上面前美言。”
谢秋光没忍住再度上上下下打量:“本王与你素昧平生,本来没必要趟这趟浑水。你要谢,该谢上官姑娘。若非她……本王卖她的面子,才说你两句好话。好自为之吧。”
一想到上官姑娘为此人请求,他心里就不舒服。
转念一想,上官姑娘为他做得更多。
谢秋光一脸得意,负手而去。
祝长吉拜送。上官姑娘?她不是三皇子的人吗?
为何又与陵昭王牵扯上?
他正准备走。
后面传来太监的喊话:“祝副将,慢点。皇上有旨。”
祝长吉回身,跪下领旨。
太监摆好架势:“传圣上口谕,祝长吉私自出营饮酒,罚俸三月,闭门思过。钦此。祝副将,回家好好休息,大牢不用去了。苦尽甘来,恭喜恭喜。”
祝长吉欣喜起身:“罪臣接旨。公公,你看我从牢里来,身上没什么值钱物件……”
“不妨事。快回家去吧。”宣旨公公含笑道。
有些东西心照不宣,祝长吉拱手:“多谢公公。在下告辞。”
他转身离开皇宫。
宣旨公公笑笑,转身回去复命。
皇宫前的大街,一条巷子口。
马车里。
上官海桐耐心等待,如果事情不顺需再想想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