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坏娇娇勾到大佬后真香了/八零:黑心娇娇被厂长宠到腿软(266)+番外

作者:萝莉抱抱糖 阅读记录

望着宋鹤城的方向,她几乎连抬手挥别的力气也被抽去,无声哽咽到几乎窒息。

罢了,这样也好,她配不上宋鹤城,终是应该离开的。

陶鱼眼泪落了下来,可人海中那道高大的身影已越来越模糊。

陶鱼心中割舍道别。

再见,宋鹤城。

呜鸣的火车,走了。

还是带走了他刻苦铭心的爱人。

宋鹤城胸腔里的心脏像被捣碎,眸里深如寒潭,僵直站着挪不动脚步。

是他亲眼看着她走,默许他的小鱼离开。

宋鹤城不知站了多久,直到火车站的人潮散去,周遭变得空荡。

他才空寂离去,扬起的衣摆,凛冽生风......

一周后。

陶鱼南下,在鹭岛定了居。

因着周知乐的帮忙,加之周宁还是知道了陶鱼要离开的消息,也给家乡小姐妹们写了信。

于是,陶鱼到达鹭岛后,便收到了热情的招待,更有好几位年轻的女孩同她成为了朋友。

鹭岛是一海岛,这里气候宜人,岛上民风淳朴。

陶鱼租住了一空置的渔民小居。

一层小院的格局,不算很大。

院外围墙是用贝壳、螺壳等,整整齐齐地堆叠而成。

坚固且耐海风风化,看起来很有沿海特色,质朴好看。

陶鱼简单地安了家,时间一天天过着。

时间从晚春,走到了初夏。

她已经很好地适应了鹭岛的生活,自己一人买菜做饭,闲暇时和周围的阿公阿嫲混得熟悉。

同时,她认识的几位新朋友,带着她将整座鹭岛逛了一遍。

从六十年代初开始,鹭岛多华侨归国投资建设,是以鹭岛上有许多别致的别墅建筑。

陶鱼来到鹭岛后,暂时无事可忙。

她常常同邻家十来岁的小妹沿着岛上小路,去到最高处看海。

小妹对岛上的情况很熟悉,她喜欢陶鱼,带着陶鱼来到她的秘密基地。

原来海岛最高处,建着一栋最好看的白色别墅。

沿着小路绕到别墅后方,那里有一大块平坦的绿色草地。

而草地前方,便是一望无际,清透湛蓝的大海。

陶鱼也很喜欢这里,常常,她和小妹坐在这里,能呆一整天。

鹭岛的最高处安静,有后方别墅挡着,陶鱼她们所在的空地,有着天时地利人和。

很是晴朗无风,面前一片开阔蔚蓝。

陶鱼望着远处的海,她淡淡笑着,想着心事。

小妹虽然才十一岁,她安静靠在陶鱼的身侧,也有心事。

陶鱼和小妹聊过天,才知道小妹的父母以前是蛋民,在十岁之前,她一直和父母居住在蛋居上。

以前生产技术落后,蛋民多以潜下深海,人工捞取野生珍珠买卖为生。

他们常年辛劳勤苦,居住于海上自己搭建的船屋,是以蛋民的住所称之为蛋居。

新华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条件变好,蛋民也回返陆地。

捞珠这一行业,过于危险、对身体损伤大,从事的人也逐渐减少。

小妹的父母就是最后一批留下的蛋民。

可就在最后一次下水采珠时,出了意外。

那次小妹的爸爸被水下暗流卷走,时隔至今,都未找回。

而小妹的妈妈因为伤心过度,染了病,半年后也走了。

小妹失去了父母,跟着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她常常来这里,看着远处的大海,在想爸爸妈妈。

第222章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大合唱)

陶鱼不知该如何安慰小妹,时常做了好吃的,便送到小妹家。

毕竟是十一岁的孩子,愿望很容易满足,小妹重新高兴了起来。

看着小妹开心地笑,陶鱼空荡荡的心脏也慢慢平静下来。

一天无所事事,总不是办法,陶鱼开始给自己找些事做。

在邻居小妹阿公阿嫲的帮助下,陶鱼承包了内海口处的一个半大的鱼塘。

有了鱼塘以后,陶鱼开始学着下鱼苗,养起了鱼。

她变得忙碌,每每同周围的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不甚熟练的体力劳动使她无暇想得太多,她的内心一日比一日平静下来。

对于养鱼这个业务,陶鱼从一开始的生疏,在大家的帮助下慢慢变得熟悉。

而她烦恼不断的失眠,难熬的夜晚,也随着她劳作一天的疲惫,慢慢消失。

陶鱼白天忙得疲累又充实,夜里她可以慢慢入睡,一夜好眠。

无疑,陶鱼的勤劳好学,赢得了一片好评。

她又长得那样好看,很快成了岛上最受欢迎的年轻女仔。

在岛上,无论她走到何处,总会有和善的招呼声。

陶鱼喜欢这样简单无需考虑太多的氛围,她都一一友好地回应了。

俨然不知,她的笑,惹得众多年轻的小伙红了脸。

夏季,蝉鸣阵阵。

陶鱼穿来这个世界已经一年,她其实变了很多。

从一开始的淡漠,凉薄,对周遭事务充满防备。

到现在的放松、和善,能像正常人一样自在生活。

陶鱼不知不觉中改变了。

唯一没变的是,她会来往邮寄的信件和特产物品中,想起李娟。

陶鱼从很早的时候,便将李娟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不可避免的,她自然想起了另外一人,他很重要。

那人被她放置在心里最柔软的位置,贴着心口妥帖收藏。

陶鱼不敢轻易去触碰,更不敢在北城来往的信件中提及有关他的半字。

她怕那难抑的思念如野草般疯长,无药可治。

那种感受太过于刻骨铭心,痛到窒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