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草原生存记[穿越](124)

作者:芃县令 阅读记录

贺兰定:.......

“还有个人......”段宁冲贺兰定眨眨眼,形容猥琐,压低声音,“专门留给阿定的。”

贺兰定大喜:“账房先生?!”这是他目前最短缺的了。

段宁脸上的笑容僵住,无奈道,“你就不能想些别的?!”

“是郑氏女。”

“哈?”贺兰定隐约明白过来,忙道,“舅舅,我不需要,我还在守孝呢。”

“守孝不也得有人服侍?”段宁劝道,“那郑氏女模样极好,细眉毛细眼的,阿定肯定会喜欢的。”

见贺兰定还是一脸吃屎的表情,段宁怒道,“别不识好歹,舅舅我是看你可怜,才把那小娘子留给你的。不然.....”不然他早就自己收做房里人了。

“他们家是犯了什么事儿?”贺兰定问。

“贪赃枉法。”段宁道。

贺兰定无语,“朝廷上下,有几个不贪的?”给大魏当官,俸禄少得可怜。官员倘若不利用职位之便为自己谋些福利,肚子都吃不饱。

段宁道,“朝廷就是这么判的,咱们不管那么多。”

说是贪赃枉法,其实是在朝堂势力斗争中被充作了炮灰。

“我走了!”段宁袖子一挥,不搭理贺兰定的纠结,“反正人我送到了,你不要也得要!”

“多谢舅舅!”贺兰定苦笑。无论如何,舅舅也是出于好心,为了自己张罗了这么多人送来给贺兰部落。

“阿兄,我来给他们登记造册。”阿昭自告奋勇。阿昭已经搞过好几次的人事档案登记,早就熟门熟路。

“阿兄与你一道。”这一回贺兰定却不放心让小孩儿顶大梁,毕竟这一次来的可是流放犯。

如今的刑罚有五种:一笞、二杖、三徒、四流、五死。

流放是仅次于死刑的刑罚,这些流放犯成分复杂不说,还有许多人身上背着人命官司。

段宁自己走了,却留下了交接人员。管事的笑嘻嘻地将名册呈送给贺兰定,“姓名、年龄、原住地、所犯何事,都给您整理好了。”

段宁送来的流放犯一共八十二人,这些人并不是同一批被流放来怀朔的,而是陆续抵达。段宁攒到一处,攒了个大的,才给贺兰送来。

八十二人中男人五十名,女人三十二名。三十二名女人大部分是犯人家属,被一同流放过来的。

贺兰定先将八十二人做了粗略分类,首先把手上有人命的剔出来,这些都是需要重点观察的对象。

再筛选出有一技之长的人,会建房子、会做首饰、会织布等等,通通都算一技之长。

“这几个匠人,不仅有手艺,还识字?!”贺兰定惊喜。

管事的解释,“毕竟是给皇家做事的,不能目不识丁的。”

而贺兰定细问之后发现,这些匠人不仅识字,竟然连算术都不错。

“你姓祖?”贺兰定问那干瘦黑枯的匠人。

“是。”匠人回得简略,有一股不卑不亢的气度。

“祖冲之?”贺兰定晓得的姓祖的南北朝名人就一个:发现圆周率的祖冲之!

这个匠人姓祖,又是为朝廷负责建造的,不会是祖冲之家的人吧!

“将军认得文远?!”那匠人一改麻木的神情,双眼冒出一簇火花似的明亮。

原来,这祖姓匠人与祖冲之同出一脉。只不过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士族衣冠南渡,祖冲之所在的那一支南下在建康定居,而祖姓匠人一支则留在了北地。

“祖....祖先生可还好!”贺兰定忙问。心道,我要是见着祖冲之,定要把圆周率背出来吓他一吓。

谁知,“文远已经去世十多年了。”

两家虽然一南一北,也曾断了音讯,但今年南北两国趋于安定,边境通商,两家又重新有了书信往来。

祖姓匠人虽然年纪不大,可按照家谱排序和祖冲之却是平辈人。且祖冲之博学多才,在算学、天文、机械等各个方面都有极高造诣和成就,在整个祖家声誉极高。

此时见贺兰定竟然听过祖冲之的名声,且言语间多有仰慕之情,祖匠人对北地的抵触顿时少了大半。

“啊......”贺兰定哑然。他还想给祖冲之背圆周率来着......

能捡着祖冲之的族人算是意外之喜,贺兰定让族人们先带着匠人们极其家眷下去安置,自己则继续梳理剩余的流放犯。

有了祖家人的例子在先,贺兰定“捡宝”的热情越发高涨。可惜,接下来的一众流放者都不是什么好鸟。

有偷鸡摸狗之徒,有逞凶斗狠之辈。这些人被发配边疆后一般都会被充作戍兵。无战事时,在军营的最底层做苦力;战时则会被当做炮灰消耗。

如今这些人都被塞进了贺兰部落,贺兰定还真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他们——让这些人给自己当守卫,那自己是真的要睁着眼睛睡觉了。

“将他们分流开来,从同一个地方过来的,分配到不同的地方。”一时半会儿贺兰定也想不到适合的处理办法,只能先保证这些犯人无法抱团起来闹事。

八十二个流放犯处理得七七八八,贺兰定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应对舅舅专门留给自己的“好东西”。

“名字?”贺兰定问眼前的女子。啊不,准确说是小女孩儿。

小女孩儿看起来十四五岁的模样,放到后世就是初中生的年纪。

和北方女孩子的明艳不同,这个女孩儿身上像是笼着一股烟雨江南的雾气,整个人都湿朦朦的。

“阿兄,她真好看。”一旁负责登记的阿昭与贺兰定低声咬耳朵。

在阿昭的眼中,眼前的小姐姐就像被晨露沾湿的小白花,柔弱可爱让人忍不住怜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