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存记[穿越](265)
王铁匠建议,“听闻高昌国北山有一个部落,其族人擅长打铁制造兵器。贺兰首领不若将其收入麾下。”
“行。”贺兰定记下此事。令人到仓库取了四匹绢布送给王铁匠。
王铁匠推拒,贺兰定不许,只道,“给二郎置办新铺子需得不少钱财。”
送走王铁匠,贺兰定又欣赏了一会儿银亮的宝刀,才回到桌案前开始梳理部落生产计划。
产业方面:
一、传统产业
所谓传统产业,就是贺兰部落起家且已经发展成熟的产业,分别是:豆制品、羊毛制品、肥皂和乳液制品。这几桩生意因着去岁寒潮受挫,虽然收益大跌,但是一切还运转正常,无需投入太多精力。
二、新建产业
新建产业主要包括:糖盐生意、黑炭糕生意、玻璃生意
1、细盐和晶糖生意正红火,利润丰厚,一跃成为贺兰部落的主要收益来源。目前有三个主要客源,分别是:刘记商行、雍州童长史、东清河崔家。
然而,眼下甜菜产量不足,细盐的原材料需要从旁初采购。两样的出产量都收受原材料影响。而且,大批量的商品涌进市场,还会造成商品跌价不值钱。因此,贺兰定不打算提升产量,只细水长流地经营。
2、黑炭糕,也就是蜂窝煤生意,并无太多收益。其主要作用是兑换其他家族和牧民手中的牛粪,做肥田之用,为农业生产打基础、做铺垫。
3、玻璃生意。在去年,贺兰定早就提前建好了烧制玻璃的窑炉,在煤矿石到位后,窑炉就投入生产。
目前已经成功用沙子和石灰石混合煅烧出了透明玻璃水,但是其净度还有待提升,吹制玻璃的技术也不成熟。想要产出售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军备产业
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强大贺兰部落武装力量而建立的产业。分为进攻性装备和后勤保障装备。
进攻性装备:冶铁、□□及其他武器改良。
1、冶铁。目前已经可以小规模锻造新武器,想要大规模生产还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人员不足。王铁匠已经给出建议,高昌国附近的北山有一个擅长打铁的部落,可以派人过去寻访、接洽。
二是原材料不足。煤矿有了,但是铁矿石还没有着落。单纯通过王铁匠的路子采购来的铁矿无法满足贺兰定的需求。
眼下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通过路子广、背景厚的刘记商行采购铁矿。但存在难度,刘掌柜已经拒绝过贺兰定一回。除非能够拿出令人心动的交换物。
二是从郑枢、郦道元那边探听铁矿石的位置,自己开采。但是,郦道元一心向朝廷,郑枢为郦道元马首是瞻,想从他们口中得到铁矿的位置,很难。
综上,铁矿石的来源还需要多多琢磨。一旦人员到位,原料充足,贺兰部落装备全体换新,战斗力将会再提升一个档次。
2、□□。目前存在威力不足、投放不便的缺点。需要继续改进。
3、其他武器改良。部落招揽的工匠们因着胡汉之仇不愿为贺兰家改良武器,因此武器改良一事迟迟没有进展。贺兰定必须要从其他地方挖掘机械人才。
综上,贺兰部落在武器装备上还需多多下功夫。
后勤保障装备则主要是酒精、药品和医疗人才。
1、酒精。蒸馏设备已经到位,目前产量可供贺兰部落自给自足。
2、药品。极度短缺。就连最基础的金疮药都无法保障人手一瓶。
3、医疗人才。极度短缺。既无能够看病问诊的良医,也无擅长伤口包扎护理的急救人员。
写到这儿,贺兰定忍不住画下一个重重的感叹号——提升怀朔医疗水平迫在眉睫!
说来说去还是人才短缺。贺兰定扒着指头列数自己需要的人才:打铁的、武器改造的、治病的、救护的.....
提起医疗人员,贺兰定不禁想起自己高烧昏迷那会儿舅舅送来的“神药”,也不知道是什么成分.....
正想着,书房的门帘掀起,一个纤细的身影出现在门外,脆生生道,“阿兄,你该休息一会儿啦。”正是“人形闹钟”阿昭。
自打贺兰定生病倒下,阿昭就化身为“定时闹钟”。贺兰定没按时吃饭、工作坐久了,“小闹钟”就要来响一下,提醒贺兰定身体要紧。
“阿兄,咱们一起出去走一走吧,别把眼睛给看坏了。”阿昭强拉贺兰定出门。
怀朔清冷的空气窜进鼻腔,贺兰定觉得自己的脑子都清明了不少。
“阿兄.....”阿昭突然低唤一声。
“嗯?”贺兰定低头去看,正对上阿昭一双复杂的眼睛。
“出了什么事了?!”贺兰定着急询问。
“阿兄.....”阿昭犹豫着,缓缓开口,“我想去洛阳。”
闻言,贺兰定心里一松,还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儿呢。
贺兰定揉揉小姑娘脑袋,笑道,“等明年开春了,阿兄带你们去洛阳玩儿!”
“不是的.....阿兄....”阿昭神色凝重,忽得瞥开眼不去看贺兰定,“我是说,我想去洛阳考女官。”
【作者有话说】
阿昭:我要考编!
第一百四十七章
女官制度是孝文帝汉化改革中的一部分。孝文帝根据《周礼》, 参照秦汉时期的女官设立情况,正式确立了与后妃分离的女官制度,形成独立女官体系。
在熙正元年之前, 大魏女官主要负责后宫事务管理, 她们拥有一定的官职品秩, 可以领取俸禄。
而随着新帝登基, 太后临朝称制, 代为行使皇帝的权利。身为女性统治者的她,无疑需要更多的女性官员来为自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