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头顶有词条,康熙激动晕了(18)
决定了,以后十四就是他造句的“小明”了。
不知道为什么,十四觉得小鹌鹑一样坐在四哥背后的十五,身上突然涌出一股令人可怕的气息。
此时已经到了大理寺正门,四爷先下马,然后伸手递给小十五,照顾得真叫一个密不透风,早就到了的直郡王都维持不下去脸上的严肃。
直郡王也被点名来审理张明德案。
看了眼十三,低声说道:“到底是亲兄弟啊。”
十三意外,没想到在他印象中一直都是勇猛无敌威严如山的大哥,竟然也有挑拨离间的时候。
“唉,十五可人疼,以前在外面也没少受苦,我都想多照顾他一些。”十三双臂换在胸前,看着小十五一脸喜欢。
直郡王:---
他没有说十五不好啊,不说别的,只看十五脑袋上那个东西,他也想有这么个弟弟疼。
可惜,他一个同胞的亲兄弟都没有。
就,挺嫉妒。
“大哥。”
这兄弟仨过来说话。
直郡王点点头。
“十三弟。”四爷说道,“咱们先进去吧。”
大理寺前面还是亮堂堂的,到后面关押犯人的地方立即变了风格,明亮的太阳光一点都无法穿透厚厚的墙壁照射进来。
窗子更是只有高高的小小的一口,一点天光射入,更觉得这里面黑暗,小小的屋子里点着几个火盆。
火光跳跃,一张简单的椅子靠墙而放,一个头戴道士纱帽的脸色黝黑的中年人无神地坐着,听到一串脚步声,道人垂着的脑袋才缓缓抬起。
进来就看见一个形如槁木的脸,胤祝一抖。
四爷扭头问旁边的大理寺卿许明川:“用刑了?”
许明川正在一眼又一眼的观察胤祝,听见四贝勒询问,即刻上前回禀:“只是用温和的手段问了问。”
事关八贝勒,那个人敢对重要人证用刑?
四爷请大哥直郡王坐在书案后的主位上,自己在旁边坐下,这才对左右已经到齐的官员道:“开始吧。”
直郡王说道:“我没有四弟缜密,还是你主要来问话吧。”
四爷没说什么,拿起主簿递来的审讯簿看了看,小小的审讯间坐着有十几个人,但此刻只闻纸张窸窣翻动的声音以及火盆里的炭火噼啪声。
胤祝是第一次看到大理寺的审问场景,特别有兴趣,十三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都能感觉到这个弟弟的闹腾。
胤祝的手被拍了拍,“嗯?”他疑惑地看去,十三抬手挡着嘴唇低声道:“老实点。”
胤祝点头。
兄弟俩的动静很小,但许明川一直关注着跟好几个阿哥爷们同来的这位,忍不住扭头看了眼,没想到十三爷对这个小学生竟如此亲近。
对,就是小学生。
康熙四十二年之时,许明川曾任江苏巡按,考到娄县的时候,有个学生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个学生,他前面的县试府试试卷极为优秀,院试题前面的答得也很好,但后面的策论简直是狗屁不通。
许明川想把他低低的进了都说不过去,后来还曾怀疑这个人是不是前面的两级考试作弊了,亲自调阅过他的试卷。
发现字迹行文还真是同一个人的。
许明川觉得这是个人才,虽然黜落了他的卷子,但把人叫来见了见,没想到学生才十三四岁的模样。
许明川就想,此子大有可为啊,对他鼓励了一番,当时说的话他还记得清清楚楚。
他让这个学生多看科举程文,平日经常去集市看看,还说他文章火候快到了,早晚有一天能进学。(1)
后来他回京,也是关注过这个学生的,跟江苏那边的朋友写信打听,却听说对方仍旧在院试打转。
许明川只好放弃了这么个学生苗子。
但是,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许明川又看了胤祝一眼。
十三早就察觉到这家伙鬼鬼祟祟的,这一眼看来时,温和又威严地对之笑了笑,提醒道:“许大人,您不专心问案,只看我们兄弟做什么?”
兄弟?
许明川差点把手里的案卷扔了,起身道歉:“十三爷,下官知错。”
十三摆了摆手,让他坐回去。
胤祝看了这个人一眼,觉得有点眼熟,只是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人罢了。
这时,四爷低沉的声音在小小的审讯室响起:“张明德,先说说你的来历吧。”
第12章 狂风吹
张明德苦笑一声:“贫道只是隐居龙虎山上的一个小道士而已,进京之前根本不认识八爷。”
直郡王也看了眼手边的案卷,这些都是之前许明川审问过的,他们相当于走个过场,后面审问老九老十老十四才是重点。
毕竟是皇子阿哥,底下的官员也不敢审问这一个个爷。
四爷又问:“你不认识八爷,又如何能走到八爷府去给他相面?”
这些张明德也回答过,此时都回答出一种机械性的感觉,道:“贫道与顺承郡王府的长史是好友,听他说到郡王对算命感兴趣,那日便请了贫道一席酒,请贫道给他们展示推算之术。当时席上个普奇小爷,席散之后跟贫道说请贫道去给一位贵人算算命,看何时该当有子嗣。”
口供跟前面的都对得上,但也增加了一些内容,比如是普奇请张明德给老八算子嗣。
四爷面上的表情一直都不曾变过,此时连一向以严肃面貌示人的直郡王都忍不住动了动眉毛。
“你说那日,是哪日?”四爷问道。
张明德回想了一会儿才说道:“是九月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