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哥哥的好兄弟成了我夫君(125)
不少世家子弟在这场叛乱中受了重伤,刘松年刘大夫痛骂贼子,被叛军杀害。
景德帝惋惜不已,升其子接任他的位置。
南安王之乱彻底被平息,京城依旧是一副繁荣的景象,似乎没什么影响。
但只有身在其中的人知道,上京,要变天了。
翌日,雨过天晴,风光正好,京城一片祥和。
朝堂之上,却是让人胆战心惊。
“陛下,南安王狼子野心,起兵叛乱,臣记得京都守备与太子私交甚密,却在叛军来袭时大开城门。且出事当天朝中众臣家中均遭贼人来犯,唯独相府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臣怀疑朝中有人与叛军勾结,请陛下明察!”高阳王字字铿锵,立于殿前。
“臣附议!”
“臣附议!”
朝中不少大臣赞同,包括一些没站队的官员。
林相立马上前,跪于殿前。
“陛下,这是栽赃啊陛下。微臣与南安王并无私交,臣忠于陛下,忠于大夏,绝对没有勾结叛军!”林相泫泪欲泣,像是受了极大的冤情。
“陛下,贼人此举确有栽赃之意啊。”有两个太子门下的官员大胆进言。
景德帝目光锋利,扫过殿下的众人。
在林相的头顶多停留了片刻,似是探究他话里的真假,又看向李成言,“太子,解释解释吧。”
李成言“噗通”一下跪在了殿前,“父皇,那京都守备确实是和儿臣交好,可儿臣真的不知道他会叛乱啊,儿臣交友不慎,但儿臣绝无叛乱之心,儿臣也没有理由背叛父皇叛乱啊,请父皇明察!”
李成言恐惧极了,明明他就没干过这事,怎么就这么一大顶帽子扣他身上了?!
“老五,你怎么看此事啊。”景德帝喜怒不辨。
李诚昭拱手向前,“父皇,南安王叛乱如此顺利进京,京城内一定有高官与其里应外合,只是是否是太子殿下还需要查证,毕竟皇兄着实没有什么理由做出此等事来。”
“但荆州安州让叛军如此顺利的入京,该究其责!”李诚昭一副淡然自若的模样。
景德帝点了点头,“朕已经宣他们入宫了,等着便是。”
“各位爱卿不必如此紧张,朕只处理有罪之人,不会伤及无辜。”景德帝嘴角浮起一抹浅笑,“爱卿们无罪,朕自不会拿各位如何。”
话虽是这么说,但为官多年,谁都知道景德帝向来喜怒不形于色,越是如此淡定,越是危险。
尤其是那些站队太子的官员此刻心中更是忐忑,生怕被牵连。
“诸位对此事可还有什么见解?”
一时间,殿内鸦雀无声。
苏青之安静的站在下面,低着头,不想卷入纷争。
“臣大理寺卿白荆伦请见陛下。”一声高扬清脆的声响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这道声响将殿内众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宣。”景德帝沉声。
“陛下,南安王不忍酷刑,没怎么审就招供了,这是其供词。”白荆伦将口供递给曹公公。
曹公公又递给了景德帝。
供词上的确写的详尽,提到了王阳明,将王阳明所说的太子要求写的十分详尽,也写了自己如何后悔,写了跟景德帝的幼时情谊,妄想景德帝饶他一命。
景德帝固然珍惜亲情,但不是个傻的,顶多让他死的痛快些。
“罪臣请见陛下!”两道凄厉的声音传来。
“宣。”
荆州安州节度使跪在了殿前,“陛下,臣有罪,南安王有陛下亲赐的玉佩,臣又收到了太子的信件以为这是陛下的暗旨这才没加以阻拦,要是知道南安王有此等野心,臣就算豁了命也不会让他如此顺利入京啊陛下!”
“你们在诬告!我何时给你们写信了?!”李成言音量拔高。
第109章 废黜
“信上有太子私印,岂能有假?”荆州节度使声泪俱下,“陛下,微臣对大夏和陛下忠心耿耿,您是了解臣的为人的啊,还请陛下明鉴!”
景德帝沉思。
他的确了解荆州安州两位节度使的为人,年少时他曾亲自领兵征战过,这二人那时便忠心跟随,甚至荆州节度使傅峰九还给他挡过一次箭。
正因为如此,他才将其任命其要职。
只是当年一心为国,血战沙场,有马革裹尸犹不悔的血性。
现在安的是什么心思就尚未可知了。
傅峰九跪的笔直,心中确实忐忑至极。
当时南安王入关时,他其实有所怀疑,但南安王手持着陛下的玉佩,又有太子的信件,饶是他有所怀疑也自欺欺人的放行了。
荆州不比边关州郡,有数万兵马坐镇,只是个近京的普通州郡罢了,撑死也只能凑出一万士兵。
而且那些士兵多年没上过战场,怎么能抵挡过青州军。
数年的富贵生活让他变得越来越散漫随性,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那腔孤勇,只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有太子的信件当做借口。
“傅节度使真的给自己的不作为找了个好借口啊。”景德帝笑出了声。
笑的人胆战心惊。
“臣有罪!”傅峰九双手伏地,又是一个叩首。
景德帝眼神复杂的扫过不断磕头认罪的傅峰九。
什么时候那个在战场上一腔热血满腔忠勇的少年变成了如今这副模样。
怕是年少的他自己都会不齿现在的做派吧。
这些年变了太多人和事了。
景德帝无言片刻,“诸位爱卿觉得朕该如何处置?”
“陛下,傅节度使和辛节度使有失察之嫌,但事出有因应还请陛下从轻发落,但太子殿下身为储君却联合叛军谋逆,实属大罪,还请陛下处置!”兵部侍郎肖大人跳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