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后哥哥的好兄弟成了我夫君(138)

作者: 横笛仙音 阅读记录

皇子,也不好一直流落在外。

因此,景德帝下了圣旨,召三皇子李若安回宫。

此消息一出,立马传到了京城各处。

瑾王府自然也先得到了消息。

李诚昭并不记得李若安这号人物,毕竟当初李若安离宫的时候他也没多大。

他稍加打听便知道了李若安的生母是一个江南平民女子,是父皇早年间微服私访结下的情缘。

李诚昭召集了他的谋士们探讨。

“殿下,这李若安没有母族撑着,想来对殿下并没什么威胁,殿下不必忧虑。”其中一人道。

李诚昭思索他说的话,的确,李若安身后没什么势力,对他不造成威胁。

可是为什么偏偏这个时间节回宫。

李诚昭有点不安。

“殿下,属下以为,三皇子应是有备而来。他流落在外一直没回宫,偏偏殿下势头正足的时候回来,不仅转移了注意力成为了京城焦点,而且声势浩大,民间不少传言说这些年李若安一直在坊间隐藏身份行善,呼声极高,像是有人专门在为他造势一样。”另一个谋士道。

“当真有此传闻?”李诚昭猛然抬头,扫过众人。

“是,殿下,但是光有民心根本掀不起来什么风浪,毕竟他离京多年。”

第120章 分忧

“光有民心确实不行,但你也不想想,这巨大的声势背后必有人推波助澜,那也就意味着他早就在这上京城种下自己的势力了!”李诚昭道。

看来这位三皇兄,不简单啊。

承乾殿内。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若安郑重的给景德帝行了个叩拜大礼。

“快起来若安,让父皇看看你。”儿子多年未在身边,说不想念是假的。

李若安不动声色的站了起来,应声来到景德帝面前。

“像,真像啊,你这双眼睛真是像极了你娘。”

李若安一回来,勾起了景德帝不少的回忆。

“娘在天之灵若知道父皇还念着她一定会很开心的。”李若安浅笑。

心里却是冷笑,真是辛苦他还能记得他娘的模样。

如果可以,他宁愿风小琴从来都没有遇见过景德帝,尽管这样他不会出生。

人人都称赞景德帝是一个明君,可在李若安心里这个好皇帝是他娘悲催后半生的罪魁祸首。

“儿臣想要上禀一事。”李若安拱手。

“但说无妨。”景德帝笑道。

“儿臣游历江南一方的时候发现每次天灾之时江南一带都会发大水,虽然每年都修建巩固了堤坝,可要是水稍微大一些就又变得不堪一击。快要入夏了,南方多有大雨,儿臣这些年通过实地勘察设计了一个堤坝筑修图纸,或许能让堤坝更牢固一些。”李若安声音不疾不徐,从怀里拿出了一张图纸。

景德帝接了过去,仔细浏览了一番。

半晌,喜笑颜开。

“这些是你想的?”景德帝惊喜的笑道。

他懂一些工程建筑的知识,李若安设计的巧妙,从图上看确实有利于民。

“这样,若安,明日早朝朕将图纸给工部看看,若是可行你可是立了大功。”

景德帝记得李若安从小就聪明,却没想到他能想到这么好的法子。

“不敢居功,能为父皇分忧是若安的幸事。”李若安十分谦虚。

不知道是太长时间没见过儿子的原因还是李若安的出现让景德帝想起了江南和风小琴的过往,景德帝看李若安越看越顺心。

景德帝心里有了新的想法。

“若安,明天开始你也跟着上朝吧,你从小便聪明,想来应该能帮父皇解决不少麻烦事。”

“儿臣遵命。”

翌日,不少官员各怀心思,大多都是好奇这个三皇子的。

到了殿上,各自站到自己应站的位子上。

皇子席上,多了一个皇子。

众人的目光极其统一的往李若安身上瞟。

李成言被禁足半年,不得上朝。

李若安和李诚昭站在一起,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相似。

温润如玉,亭亭君子。

二人见面之时还互相行了个礼,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

苏青之因着女儿的话多瞄了李若安好几眼,又默默收回了视线。

景德帝缓缓而来,笑容满面,看起来心情极好。

“相必诸位爱卿都听说了三皇子回宫一事,这就给你们介绍一下,朕的儿子李若安,七日后朕要给若安办接风宴,若安多年不在朕身边,要大办!”景德帝笑的爽朗豪放,看样子是真的很高兴。

大办接风宴是皇后提出来的。

如今她的儿子正在被禁足,正好这个三皇子突然出现,想来不是个善茬,林皇后是想让三皇子和瑾王争斗,借此给他们争取时间培养势力,坐收渔翁之利。

“儿臣多谢父皇恩典!”李若安行礼道谢。

“若安这些年在外面学了不少本事,昨日给朕一张堤坝工图,辛尚书,你来看看是否可行。”景德帝嗓音浸染着笑意,全是自豪之感。

辛尚书闻言心中忐忑,但还是面不改色的接下了工图,偷瞄了一眼李诚昭。

只见李诚昭并未看他,只是淡笑。

辛尚书看了图纸好一会,“陛下,三殿下这图纸确实看起来能造福于民,可谓说是少年英才。但是殿下应该是并未实施过,这样的设计,若是有一点纰漏,恐怕会更加棘手,到时候一个不小心害了百姓可是罪过了。”

话里话外就是李若安是在纸上谈兵。

辛尚书能明显的感受到头上帝王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