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哥哥的好兄弟成了我夫君(43)
所以小七他们的先生必须要从年轻的学子之中选。
苏明月仔细看着名单。
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名字。
吴听竹。
苏明月对这人有印象,此人学富五车,饱读诗书,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未放弃过读书,从未放弃过科考。
只不过一直未中。
话说这还跟他们苏家有点关系,吴听竹这么多年科举未中全都是拜她那二婶娘家所赐。
吴听竹第一年科考时和她二婶吕氏的亲侄子吕玉树是一期学子。
不知吕家用了什么法子打点了监考官,将两人的卷子对调,景德帝惜才,吴听竹的文章脱颖而出,却被吕玉树领了成绩。
景德帝当时还夸赞吕家不愧是书香世家,吕家因此威风了好一阵。
殊不知所谓的书香世家却目目无法纪,徇私作弊。
而之后吕家害怕事情败露,便暗中使手脚将吴听竹的试卷调出来。
可怜吴听竹此人,明明一身学问本领,却连卷子都无法受到审判。
后来景德帝驾崩,李诚昭上位吕氏便更加肆无忌惮,丝毫不担心事情败露。
吴听竹一生也没得到过公平的对待。
上一世苏明月总是因此心中愧疚不安。
她有一次跟苏蓉去吕家的时候撞见过他们的密谋,却因为苏蓉和吕氏的花言巧语没有揭发他们的罪行。
她对吴听竹,是有些愧疚的。
回想上一世的自己,真是是非不变,真假不分。
真正高才蒙尘市井,鱼目在朝堂阿谀逢迎。
今年吴听竹三十二岁,已经参与了五次科考。
吕家也靠着别人的文章享受五年好日子。
有些债,也该还了。
苏明月手指点了两下吴听竹的名字,若有所思。
“春雨,吩咐下去查一下这个学子的住址,明天我要亲自拜访。”
春雨诧异了一下,但最终没说什么,吩咐下去了。
第二日天明,阴雨绵绵,一辆马车从苏尚书府驶出,穿过繁华的街道,来到西边的巷子,在一个看起来十分贫寒简陋的人家门口停了下来。
春雨前去叩门,来人看起来应该就是吴听竹本人,大约二十岁出头的样子,容貌清秀,一身书卷气,身着一身灰色直襟长袍,长袍上又两个补丁,看起来日子过得并不太好,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拮据。
吴听竹看见面前的女子,心头涌起一份诧异。
这姑娘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自己并没有机会结识过这样人家。
“姑娘,你找谁?”吴听竹礼貌问道。
“阁下可是吴听竹吴学子?”苏明月轻声问道。
吴听竹更诧异了,“在下正是,不知姑娘找我有何事?”吴听竹语气不卑不亢。
“早就听闻吴先生才华过人,学富五车,我是苏尚书府上的女儿苏明月,我想请吴先生帮个忙,帮忙给”西郊一位妇人收养的一群孩子做夫子,传授他们知识。”
吴听竹听到苏明月的这一番话,诧异万分。
尚书府的小姐怎么找到他了?
只要她想她这个背景的姑娘 想请谁授课不行?
怎么偏偏找到他了?
苏明月看出了他眼中的疑问。
“我曾看过吴公子的文章,吴公子是有真才实学的,令我等钦佩。”
吴听竹面上一热,苏明月这样直白的夸赞让他有点不好意思。
他刚科考的时候不少文人学子都曾经夸赞过他的文章,认为他一定能够脱颖而出,与他主动结交。
但后来因为连续好几次科考未中,很多以前与他结交的学子都疏远他,甚至还冷嘲热讽。
说他没有能中的命,甚至觉得他晦气,有一身才学却名落孙山,身上应是沾了什么脏东西。
饶是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苏明月的一番话更是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毕竟这两年已经没多少人支持他了。
“寒舍简陋,还望苏小姐不弃。”吴听竹伸手比了一个‘请’的手势。
苏明月和侍女跟着他进了院子。
吴听竹家院子里有一只黄狗在石凳旁拴着,看见苏明月的时候还冲她叫了两声。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听到狗吠声出了屋子。
吴听竹连忙介绍道:“这是家母 。”
“夫人好。”苏明月礼貌地给老人行了个礼。
“这可使不得啊。”老人连忙扶起苏明月。“你们去应该是有什么要事吧,去忙吧,正好我出去买点菜。”
苏明月心里涌起一丝酸涩,吴听竹的母亲最多也不过四十出头,却已经白发苍苍,看起来年过半百。
应是没少为儿子操劳。
苏明月跟吴听竹进厅说正事。
第38章 嬷嬷
苏明月告诉吴听竹春莺夫人的地址,并许诺每月给十两的月钱。
“姑娘,使不得这么多的银子。”吴听竹推拒道。
寻常夫子只不过才六两月钱,吴听竹每月在钱掌柜那做工才三两银子。
苏家小姐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吴公子不必推拒,你的学识能力不是用银子能够衡量的,你值这个价。”苏明月对上他的眼神,语气极其坚定。
吴听竹没再推拒,只一脸感激的看向苏明月:“那多谢姑娘了。”
苏明月看着自己面前的书生,为人正直,不卑不亢。
沉默了一会儿,苏明月开口道:“吴公子才华横溢,却听说吴公子五次科考未中?”
吴听竹露出一抹苦笑:“是啊,可能运气不太好吧。”
“当今圣上惜才,吴先生的文章拿到圣上面前一定会大放异彩。”苏明月的语气有着十成十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