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哥哥的好兄弟成了我夫君(79)
“若家中真出现了此等祸国之事,还请陛下严惩不贷,微臣尽听陛下行事。”苏青之跪在殿前,十分诚恳。
景德帝跟苏青之认识三十余载,当然知道苏青之的品行了。
况且他那个儿子是武将,没走文官的路子。
这怎么罚也不能罚到苏青之头上。
但他们家那个二房夫人,应该是真有问题。
“好,那就让你们吕家一家人整整齐齐的下天牢吧。”景德帝淡淡开口。
“陛下,您不能这样,苏家也有问题!若不是他苏家重权在握我们又怎么会进行的那么顺利?”吕茂才吼道。
景德帝蹙眉,这吕茂才是要逼着他给苏家定罪?
这是暗指他偏袒苏家了呗。
“陛下,草民是因为苏小姐才有机会得知事情真相的,苏小姐知道这等不平事后也全力支持我的所作所为。苏小姐乃是世间真正维护公理正义之人,草民不相信这样人的父母手足会以公谋私。”
“如果真是那样,苏小姐大有一百种方式不让我将此事公之于众,可是她没有,这也恰恰证明了苏尚书并没有利用职务之便做祸国殃民之事。反倒是有人借着苏尚书的名义狐假虎威,到头来还泼一盆脏水。”
吴听竹有理有据,分析得当。
景德帝欣慰的点点头,“说的不错,吕茂才,这个时候你不将与你合谋之人说出来反倒污垢苏家?你是嫌你命太长了是吗?”
景德帝平淡的语气带着寒意,又看向下面的两个皇子。
“老二,老五,你们是不是得给朕一个说法?朕让你们负责科考,你们就是这样负责的吗?”景德帝拔高音量。
第69章 挺不容易
两人跪了下来。
当时两人都心照不宣的想塞人入朝,但对方的眼线一定会盯得很紧。
所以两人十分罕见的达成了共识,在科举一事上各凭手段,谁也不能去告发对方。
两败俱伤不如合作共赢。
否则朝中都是像苏家叶家冯家这种又臭又硬的时候到时候谁也不好过。
谁知事情败露。
竟然在一个这么小的角色上出了纰漏。
太子李成言不禁开始有点讨厌苏明月了。
好好一个美人非要多管闲事。
但他也不是特别担心,反正这次他和李诚昭都有错。
就算损失两个人都得损失。
所以当下最重要的事就是认错,让父皇消气。
他得敢在李诚昭前面承认错误,让父皇看到他的诚意。
李成言立刻道:“父皇,儿臣知错,儿臣监管不力,恳请父皇责罚。”
李成言还在暗喜,这些年来他就没有自己主动领过罚,想来父皇应该能看到他是诚心认错的。
林相在大殿另一侧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只听李诚昭开口:“父皇,此事属实是儿臣的疏忽,儿臣愿协助大理寺卿一同调查此事,定还天下学子一个公正。”
景德帝的神情明显松了几分。
“准了,定要将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景德帝道,“另任吴听竹为刑部侍郎,一同协助大理寺调查此事。”
在场的众人皆惊。
直接升任四品侍郎,官职未免太高了。
谏议大夫刘松年站了出来。
“陛下,吴听竹就算是中了科举的学子也不能直接升任刑部侍郎,况且吴听竹敲响登闻鼓,按照规矩无论是否冤情,都要受五十杖刑。五十杖刑之下,能否有性命都未可知。”刘松年提醒道。
景德帝无可奈何的揉了揉眉。
不错,当时登闻鼓是他设立的,五十杖刑是文武百官为了防止有人惊扰圣驾而设的规矩。
可他刚刚看过了吴听竹的文章,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且与他治国的理念非常一致。
他不想让大夏失去这个人才。
刘松年这个老头又是个顽固的,不会让任何人破坏规矩。
沉思一会,景德帝道,“吴听竹的第一篇应举文章相必大家都看过,朕仔细读了他其他的文章,确实当的起年少英才这四字。然正如刘大夫所说,规矩不能废。”
“若吴听竹受过五十杖刑还能有一口气在,便破格提拔为刑部侍郎,众卿可有异议?”
“全听陛下安排。”众人异口同声。
这一次,就连一向坚持的刘松年都松了口。
毕竟陛下都已经做出让步,他若是再咄咄逼人,便是挑战天威了。
吴听竹就在殿外行刑,景德帝给了曹公公一个眼神,曹公公就明白了什么意思。
曹公公走到大殿外,背着大臣给了侍卫一个手势,
随后尖锐的嗓音响起,“行刑——”
吴听竹趴在长板凳之上,一仗接着一仗的下来。
木杖看起来吓人,可并没有想象的那般疼痛。
吴听竹即刻就明白了这是皇上的意思。
心中不免更加敬重圣上。
吴听竹配合的哀嚎了两声。
杖刑结束,吴听竹顺利成了刑部侍郎。
这一切,跟做梦一般。
吴听竹被带到了太医院疗伤,处理完伤口之后便被叫去了御书房。
书房里只有圣上和曹公公,吴听竹一见到圣上立马跪了下来,“臣多谢圣上。”
接着他朝着圣上磕了个头。
“不必多礼。朕很欣赏你的才学品行,朝堂上波谲云诡,希望你能坚守初心,别让我失望。”
“臣经历过不公的待遇,今后立足朝堂定会坚守初心,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只忠于圣上一人。”吴听竹的眼神坚定。
“很好,下去吧。”景德帝满意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