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三慢(51)

作者: 纾听 阅读记录

“这是我爸。”闻漫边跟田知意介绍,边帮她把行李箱搬上车。

田知意立即叫人:“闻叔叔好。”

“哎!”闻父笑着应了,“苏城的乖小囡长得可真标致。”

“乖小囡“和”标致“有几分吴语的腔调,听起来有几分亲切。

田知意红着脸应了,不知该如何作答。

还是闻漫出声阻止:“爸,知意胆子小,你别吓到她。”

他拉了下自动门把手,等车门缓缓打开,示意田知意上车。

车的中间排是两个单独的座位,田知意靠里面坐了,闻漫坐在外侧,等门自动关上。

闻父回头看了眼闻漫,笑着嗔怪道:“啧啧啧,这就护上了。”

随后他拿起手机,用方言说了句什么,一脚油门出发了。

田知意低声问闻漫:“叔叔刚刚说了什么?”

闻漫转过头,勾勾手示意她靠近。

田知意顺从的凑过来,只听到他在她耳边低语:

“我们回家啦。”

唇边的热气落在她耳畔,仿佛一石投入湖心,掀起涟漪千层。

他们出发时便不早,此时更是临近午夜。

田知意啃着面包喝着牛奶,看向黢黑一片的窗外。

外面一丝灯光也无,全凭车灯照亮。路旁植被层层迭迭,仿佛暗夜里涌动巨浪。

玻璃外风声阴惨惨好似鬼哭,听着就令人胆寒。

好在车内空调开得很足,即便是手脚一贯冰凉的田知意,也略微有了些热气。

闻父一边开车一边听书,田知意专心听了会儿,发现是十分恐怖又极有意思的灵异惊悚小说《鬼术士》。

“爸,大半夜听这种书你也不嫌瘆得慌。”

“你懂什么,听这个开车不会睡觉。”闻父笑着回怼他。

闻漫揉揉眼睛,又打了个呵欠:“谁说的,我都听困了。”

“你不一样,成天看杀人小说的,听这种就面不改色。”

“那是推理小说,不是杀人小说。档次都被你说没了。”

“文好不在分类,档次哪是说没就没的。”

“……”

听他们父子俩聊得有来有回的,田知意只觉得十分新奇。她和父母也不是没有过闲聊的时候,但无外乎分数、钞票和健康,关于听书看书之类兴趣爱好的讨论,一次都没有。

甚至读到高二之后,“看闲书“都是种罪过。

……还好现在不用面对这些。

田知意有些累了,她将自己陷在柔软的座椅里,把闻父和闻漫的闲聊当背景白噪音,沉沉地睡着了。

梦成

车在围墙外的水泥空地上停了下来。

夜已深,路的一旁是黢黑的田野,一旁是熄了灯的民居。放眼望去,只有隐隐戳戳的光亮从面前敞着的大门处透出来。

……来到乡村了呀。

田知意揉了揉双眼。

她还沉浸在小睡过后的困倦里,看什么都像隔了层雾,连带眼前的那片亮光也沾了些朦胧的梦幻,仿佛是童话故事里主角闯入密林时仅见的木屋灯火。

每次故事到进行到此处,就意味着主角将经历一场奇遇。

……我也会有一场奇遇吗?

田知意迷迷糊糊地想。

……我也能当童话里的主角吗?

车门打开,外面的冷风倒灌进来,猛地袭向田知意的脸与脖颈。她一个激灵,不再瞎想,跟着闻漫下了车。

闻漫帮她搬下车后的行李,田知意背着书包,将双手藏在兜里,听着行李箱在水泥地上摩擦的声响,感觉自己像是风雪之夜的赶路人,好不容易找到好心人家借宿。

……这个时候应该说些什么呢?

田知意正斟酌着用词,抬头却见一个四十余岁的女人快步迎了过来。

她身穿青色夹袄,下着深蓝长棉裤,趿着双钩针厚底棉鞋,如云的长发拢成了蓬松的髻子,只用一个长扁夹子固定,仿佛是民国宅院里走出的人物。

她对着闻漫用方言说了句什么,很快便看到了跟在他身后田知意,连忙换成普通话:“你就是田知意吧?来来来,进屋,屋里暖和。”

在路上的时候闻漫已经跟她简单地介绍了他家里的情况,提到他的母亲姓章,名成绢,是村里读过些书的老人帮取的,取自戴复古的“春蚕成丝复成绢”。

“谢谢阿姨,这么晚打扰你们了。”

“不碍事。”章成绢很自然地伸手去接田知意的书包,“很重吧,我帮你拿。”

田知意吓了一跳,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可以的。”

“也好。”章成绢手心手背反复搓了搓,“乡下可比城里冷多了,你还习惯吗?”

田知意的脸早被猝不及防的冷风吹得有些僵了,此时木木的倒也感觉不出冷暖来:“还……可以。”

可惜她颤抖的发音方式听起来全然不是还可以的样子。

“看来是冻坏了。”章成绢笑着安慰她,“外面风大,进屋就好了。”

说着,章成绢示意闻漫将大门锁好,自己带着田知意先进了堂屋。

堂屋不大,最先印入眼帘的是幅顶天的工笔福禄寿图,用笔很细腻,泛黄的纸张透着古韵。

图边贴着副对子: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看墨迹是幅有些日子的老作品。

图前摆着张长供桌,摆着两只烛台,烛泪长长地垂下来,应是在祭祖时燃了许久。

田知意看到墙上挂着的黑白遗像,是位面目慈善的长者,眉眼间与闻父、闻漫都有些相似,想来许是闻漫的爷爷。

堂屋正中摆着张方桌,桌上的大碗里正冒着腾腾的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