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庶女宅斗日常(135)
信中内容直指娴贵妃与左都尉贾忠有不正当关系,并暗示淮南王并非皇室血脉。
宴会上的气氛瞬间凝固,此刻在宴会上的贾忠头皮发麻,浑身发抖。
景文帝怒不可遏,他一把夺过密信,快速浏览了一遍,双眼仿佛要喷出火来。他怒视着娴贵妃,声音颤抖地质问道:“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娴贵妃早已泪流满面,她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陛下,臣妾是冤枉的,这封信是伪造的!臣妾与贾忠并无私情,淮南王更是陛下的亲生骨肉啊!”
淮南王也跪了下来,神色坚定:“父皇,儿臣愿以性命担保,儿臣绝对是皇室血脉,求父皇明察!”
宴会上的众人面面相觑,议论纷纷。一些与淮南王交好的朝臣纷纷站出来为他求情,而另一些则暗自揣测这场宫廷风暴的最终走向。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王公公突然站了出来,他走到景文帝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景文帝的脸色微微一变,随后他挥了挥手,示意侍卫将娴贵妃、淮南王以及贾忠等人暂时押下,待查明真相后再做定夺。
宴会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而压抑。宾客们纷纷猜测着接下来的走向,而姜怀书和谢澜庭则默默地坐在角落,观察着这一切。
宴会最终在一片混乱中结束。宾客们纷纷离去,而景文帝则带着一脸阴沉回到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景文帝独自坐在龙椅上,手中紧握着那封密信,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在思考,在权衡。
接下来的日子里,宫廷中流传着各种关于这场风暴的猜测和谣言。有人说娴贵妃是无辜的,是被人陷害的;也有人说淮南王确实并非皇室血脉,是有人为了争夺皇位而故意制造的谣言。
然而没过几日,这些谣言便不再传出,三日后,宫中传来消息,娴贵妃身染重病薨了。
贾忠因贪污罪而被斩首示众,贾府无人生还,淮南王被圈禁。姜家岌岌可危。
姜老太太病重,请求见她最后一面,姜怀书回到姜府见了老太太最后一面。
姜老太太这一生过的顺遂,临死之际挂念的是她那二儿子姜律。
姜老太太有些不甘心,姜家这一代没能立起来,姜老太太的目光落在姜怀书身上。
“六丫头,你自小便聪慧过人,谋略,都不输男儿,祖母虽不是你亲祖母,但祖母这一生没求过人,今日祖母想求你,帮帮姜家。”
姜怀书应下,她也不是什么铁石心肠的人,只是因为姜老太太对她很好,也处处护着她,她才能在姜府活下来。
姜老太太的丧事一切从简,三日后姜老太太下葬,姜怀书回了承恩侯府。
乾元二十四年,惊蛰。
第一场雪下的比往年更早些,姜怀书畏冷,早早的吩咐人点上炭火。
姜怀书得到一则消息,景文帝病重,太子齐秉锡监国。
淮南王党羽在燕州拥兵谋反,边境蠢蠢欲动,
景文帝看着满朝文武,发现竟无武将可用,如今边境要攻打大盛,淮南王那些党羽更是攻占了燕州。
太子请命出征,景文帝驳回。
如今太子监国,若是太子出征,谁来监国。
谢澜庭与太子自幼交好,请命出征。
景文帝封谢澜庭为一品镇国将军,太傅何行晏随谢澜庭出征。
谢澜庭出征那日,姜怀书替他收拾包裹,心里止不住的担忧。
谢澜庭握着她的手已示安慰,“娘子别担心,为夫定会凯旋归来。”
姜怀书忍不住落泪,轻轻的圈着谢澜庭的腰,她知道战场刀剑无眼,谢澜庭没上过战场,如何带兵打仗。
“你没带过兵,如何上战场,陛下为何派你去平战乱,难道朝中无人了吗?”
谢澜庭扭了扭她气呼呼的小脸,笑道,“娘子莫怕,是为夫亲自请命平定战乱的。”
“我自小跟随父王学武,也随父王上过战场,我自知战场刀剑无眼,但你且相信你为夫,好吗?”
姜怀书点点头,“好。”
谢澜庭出征的第一个月,传来捷报,边境那些突厥被打的节节败退,不日便能平定战乱。
淮南王那些党羽也被宁瑾带领的军队一一剿灭。
与此同时,宫中传来消息,淮南王在狱中自尽,姜如喜听闻消息后便想回姜家寻求庇护。
但很不幸的是,姜家与淮南王府来往密切,淮南王一死,姜家也大限将至。
景文帝下令将姜家抄家流放。
消息传到姜怀书那里时,她想求情都来不及了。
与此同时,姜怀书也得到了一个消息。
她是宁瑾的亲生女儿。
这是从钱氏那里得来的消息。
姜玄的奶娘钱氏。
这个都快被姜怀书遗忘的老妇人。
钱氏知道当年叶卿卿与宁瑾的所有事。
叶卿卿从姜玄手下逃走那日,在一个破庙里遇到一群乞丐流氓,那群乞丐流氓意图侵犯叶卿卿。
被回京的宁瑾所救。
叶卿卿做出这等事,盛京谣言四起,她一心求死,宁瑾日日守在她身旁照顾她,直到某天,宁瑾身受重伤回来,叶卿卿照顾他一夜。
宁瑾伤好后,便向叶卿卿表明心意,两这些日子以来叶卿卿逐渐对宁瑾动了心,后来叶卿卿怀有身孕,宁瑾奉命镇守边境,期间他派人回京打听才知道叶卿卿失踪了,生死不明,而他还记挂着叶卿卿,终身未娶。
姜怀书只觉得造化弄人,她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姜玄的孩子,但没想到她的亲生父亲竟然是宁瑾。
姜怀书去看被流放的李氏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