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养熊猫日常(3)
那几个穿着白衣服的应该是城里餐馆的厨子,另外那几个衣服上打补丁的,听口音像是附近村子里的人。
意识到有人在往自己的方向看,男人们也不避讳,只是扯了扯盖在三轮车笼子上的那块黑布。
笼子里都是他们从山上抓的野味,遮着光可以避免它们吵闹折腾。
买了一只鸡、几只兔子和一筐牛蛙后,男人便心满意足地走了。
这时候程穗才发现,原来村里来的不止有两个男的,还有一个一直坐在前面,只是被笼子挡住了。
“拉了,它拉了!”
男人慌忙甩了甩手,一个激灵,差点从车座上跳起来。
“哎呦!我去!”
两人躲闪不及,衣服上、裤子上都粘了他怀里那只小兽的粑粑。
咦……?
程穗以为自己看错了,于是又往前走了几步,仔细瞧了眼他们身上的粑粑颜色。
竟然真的是绿色的?!
什么动物的粑粑这么多,而且还是绿色的啊?
那小兽不安分地在怀里折腾,把男人气得够呛,直接抬手在它身上重重地拍了几巴掌。
离得太远,程穗没看清楚,只听到了男人的巴掌落在厚厚的软毛上时,发出的一声声闷响。
奋力地蹬着两条小粗腿,那小兽一边扒拉着男人的衣裳,一边不服气地发出了几声倔强的哼叫。
“嗯!嗯嗯!”
程穗:???
不止是粑粑的颜色没见过,这叫声听着也好陌生……
它到底是什么动物?
第2章
“爹,什么动物的屎是绿色的?而且还会‘嗯嗯’叫?”回去的路上,程穗向程老三问道。
程老三没多想,随口回答道:“牛?羊?只要是吃草的崽儿拉的都是绿色的,也都是哼着叫。”
程老三举得例子没错,但程穗总觉得不是他说的这些动物。
如果是牛羊的话,怎么可能会是抱着的?而且叫声也不太像……
算了,不管是什么动物,总之绝对不可能是家养的,一定是从山上抓来的就对了。
现在可不像早几年那样没人管了,要是抓了不该抓的,就等着被警察抓去蹲笆篱子吧!
十几里的山路父女俩走了两个小时,到家的时候,王冬梅已经把饭做好了。
一个炒青菜、一个炒蘑菇,再把程穗带回来的那半个肉包子拌拌,饭桌上也算是有了荤腥。
吃饭时,程老三把今天买东西剩下的钱都交给了王冬梅,嘱咐道:“明天买二两肉,再去山上挖几个笋,快过年了,桌子上也得有点肉才行。”
“哎。”
接过厚厚的一沓票子,王冬梅忙不迭地收进了自己的布包里。
村里人人都说她命苦,生了个干不了活的病秧子,可王冬梅却不这么觉得。女儿的手艺好,编几个竹筐、做点城里人不常见的小玩意儿去卖,赚得也不比种地少。
说出去,好歹也是门手艺呢。
不过说到赚钱……
“对了,穗儿,这几天你可不敢自己往山上跑。”
王冬梅一边说一边给程穗加了一块肉末,“我听说现在城里人好吃野味,隔壁村的不少人都往山上放了家伙事,你仔细点,可别叫伤着你。”
程穗刚穿来不久,最近闲来无事就在村子里走动,熟悉着周围的生活环境。
她正想着明天去山上转转呢,听娘这么一说,立刻收回了上山的念头。
“哼,他们这么做都丧良心!”
程老三忿忿地扒拉着碗里的饭,骂道:“抓点野鸡野兔去卖就算了,连狐狸穿山甲都不放过,是真不怕遭报应!”
都是靠山吃山、靠田种地的庄稼人,老一辈的村民对养育他们长大的土地充满了敬畏。
近些年国家发展得快,越来越多踏实肯干的年轻人选择去城里赚大钱,可那些巴望着不劳而获的二流子却想投机倒把,赚点丧良心的脏钱。
他们可不懂得尊重大自然,在他们眼里,山上的一切都能拿去换钱,无非是价值不同而已。
既然放几个陷阱就能赚到钱,又何必老老实实种地呢?
被他们这么一带,越来越多的人都想着抓动物去城里卖,曾经附近还能见到不少猴子和狐狸,如今山上静悄悄的没个生气儿。
程老三坚信,再这么下去,他们这群人的报应迟早会落到头上!
“哦对,明天记得带个布条去,”程老三叮嘱道,“要是山神仙不让挖,就赶紧回来。”
老一辈人上山挖笋都会带个红布条,挖之前往竹枝上抛一下,如果挂在竹枝上便能挖笋,如果掉下来就是山神仙不允许挖,就要回家。
村子里不少年轻人都觉得这是迷信,但老一辈的人每次上山都还是会遵循这个规矩。
王冬梅:“知道了,放心吧。”
……
第二天,王冬梅背起竹筐准备上山时,程穗也要求跟她一起。
自从程穗能下床后,程老三总担心她哪天会再犯病,不让她出去乱跑。
王冬梅就不一样了,她支持女儿多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多锻炼身体才能更健康。
来到村子后面的山上,王冬梅拿起布条在竹枝上试了一下。
见布条稳稳地挂在枝条上,这才放心从竹筐里掏出了一柄锄头。
川省的冬天并不算寒冷,尤其是在绵延的群山里。
虽然有些高耸的山峰已经被白雪覆盖,但有些山峰却还是绿树成片。
清河村就位于这样的几座群山之中,不仅附近的山上太多的积雪,竹林也十分茂盛。
“哎,这些年山上的动物是越来越少了,”走在前面,环顾着周围清冷的环境,王冬梅不禁感叹道,“像你小时候那会,我和你爹上山的时候还能碰到大熊猫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