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养熊猫日常(432)
程穗没认出他是谁,不过还是躬着身礼貌地回应道:“您好您好!”
后来听王新军和他们聊天,程穗才知道他们是科学院的人,能一眼就认出自己,一是因为之前在电视节目里看到过,二是因为最近这段时间经常听到她的名字。
“不列国那边已经开始拟定合同了!”
“是吗?那太好了!”
见他们聊得兴起,程穗试探地问了一句:“不列国?”
那人答道:“就是基因研究的项目,基本已经定下来了。”
对大熊猫进行研究不是双方简单定下来就行了,是牵扯到了先进的科技和技术就是国家层面的问题。
经由梁雪云牵头后,不列国那边也有想要合作的想法,于是便向华国主动发出邀约的申请,愿意用自己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用来交换。
因为涉及的领域比较多,一层层讨论和研究下来,终于在五月份双方才都给出了肯定的结果,只要签完友好合作的合同,便会我方就能去深入学习基因方面的技术了。
程穗的功劳当然不是养了几只大熊猫,而是促进了科技方面的进步。
这次合作的意义重大,她这项建议的提出,可以更好地拉近两国之间的关系,因此,那些大人物对她的态度才会格外地好。
“确实是好消息!”程穗跟着关心道,“那这次合作,不列国那边有提出什么条件吗?会不会要花很多的钱啊。”
“不用,只需要借送过去一只大熊猫,双方共同进行为期十年的研究和观察就好。”
用一只大熊猫十年的时间,交换可以造福千万只大熊猫的技术,这确实是一笔很划算的合作,而且只是租赁,到期后还是会回来的,有华国的人同去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嗯,那我一定挑选一只健康强壮的大熊猫来完成这次合作的。”
男人摆摆手,“不用挑,他们已经选好了。”
“啊?”
他们都不知道基地有哪些大熊猫,怎么选?
“就是上过好几次电视的那一只,叫团团。”
第135章
程穗以为是自己听错了,笑容僵在脸上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在听到那人说出团团的名字时,王新军也跟着表示震惊,但很快就将情绪转换过来,替程穗问道:“你说谁?团,团团?”
“是啊,不列国那边的代表点名要它。”
“为什么是团团?”程穗不解地再次追问道。
男人:“为了给不列国的那只大熊猫相亲。”
几年前,程穗和团团上过好几次电视,国内的民众或许都不记得她们的名字了,只记得有一只很聪明的大熊猫,打击过拐卖团伙,还像猫猫狗狗那样被养在村子里。
但关于大熊猫的新闻,远在万里之外的不列国却有一批人在时刻留意着。
八十年代初,曾经有两只大熊猫以“友好大使”的身份前往不列国。
公的叫和和,母的叫平平,寓意着两国的友谊能够天长地久,未来继续和平相处。
八八年的时候,和和平平有了第一个孩子,是只公熊猫名字叫华宁,这也是它们唯一的一个孩子。
和和平平刚满三岁就去了不列国,在九零年的夏季,陪伴了平平十年的和和因为突发心脏病而去世,遥远的异国他乡便只有平平和华宁母子俩相依为命。
如今华宁的年龄大了,不列国一直希望能给它找个对象,所以但凡华国有什么关于大熊猫的消息,他们都会格外关注。
当初团团第一次在电视上露面,他们便看中它了。
长得漂亮、智商还高,这样才貌双全的女孩子生下来的后代一定优秀!
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留意着团团的成长情况,可苦于没有合适的契机,就没有主动开口。
几个月之前,当华国的某个企业托人来问询基因检测技术时,他们知道机会来了,于是趁着这个机会,希望团团能够嫁到不列国来,和华宁组成幸福的家庭……
见程穗沉默良久,男人这才意识到她的情绪不对,顿然收敛了几分笑意。
站在公民的角度,国家要是能够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大熊猫能够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十年后携子而归能够红遍全国,可以说是三赢的好事。
站在饲养员的角度,饲养的大熊猫能够出国,自己也能跟着沾光,说不定还能借此机会平步青云拿到更高的工资和待遇。
可,站在母亲的角度呢?
没有一个母亲愿意自己的女儿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待遇再好、生活再好又怎么样?没有自己在身边照顾,心里总是不放心的。
假如女儿真的受了委屈,那谁来给它撑腰?
就像当年被送出国的和和平平一样,大家只看到了不列国给它们准备了一顶一的场地,精心准备的食物,还有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照顾。
可谁又知道它们会不会受过什么委屈呢?
说得难听一点,和和为什么会死于心脏病,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娘家人们”怕是也不知道,其中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原因吧……
但是,没有人会在意一个母亲的想法的。
一切以大局为重,跟科技进步的成果比起来,一只大熊猫的份量简直是微不足道。
就像古代被送去和亲的公主一样,任凭她们的母亲再怎么不舍,也拦不住推着她们离开的那双手。
团团,是非走不可的,没有任何挽回或更改的余地。
“那个,我还有事,先走了。”男人很有眼色,主动同他们告别道。
“好,那你路上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