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黑后,她回乡下养老了(460)+番外
大家还要互相比,谁跳的楼梯更多几层。
她弟就这样,摔断了手,自己一路哭着回来。被她爸妈骂了一顿,送去医院,先治好手,打了绑带,然后屁股遭了一顿毒打。
那会儿还没有概念,说什么要去找学校的麻烦。
毕竟,学生那么多,又是调皮的年纪,老师哪儿能管得过来。
大多是孩子不听话,爸妈就打一顿,怎么都怪不到老师头上。
如今一楼的教室房门半掩,里头堆着不知道谁家的稻谷包。
她用手机拍下老旧的教室,分享给霍封衍。
照片中的老教室,同记忆中干净整洁的教室已然不同。
还记得那时每周三都是大扫除的时候,大理石的地板会被用拖把擦的蹭亮。起初老师为了维持干净,让大家脱了鞋子进去,只是到底年纪小,这门口堆一堆的鞋子,挤在门口,穿个鞋都老半天。
没几天,这个规定就没了。
木头框子,玻璃窗户,竖着的铁杆杆上面的黄漆已经斑驳的看不见先前的痕迹,只露出铁锈的本貌。
教室后面的黑板报还能模糊看见些许痕迹,已经不知道是第几届留下的,但一定是这个学校最后的学生痕迹。
一阵冷风吹来,许轻知恍惚听见,教室里有熟悉的老师声音喊着:“一二三。”
稚嫩的童音们总异口同声的拖着调子,回应老师:“请坐好。”
小身板挺得笔直,两只手交叉迭放在木课桌上。
这是那个新来的年轻女老师,教的规矩。
她想起那个冬天,天边下着大雪,她爸妈怕她冷,让她拎着家里的火炉子去学校。
班上有好几个人带火炉子,其他同学没带的,下完课就聚在有火炉的同学那取暖。
那时的冬天真的好冷,好像比近几年都冷得多。
最开始她还带着家里的竹制火炉,上课的时候可以把脚搭在上面贼暖和,后来有一次下坡的时候,她被雪滑到了,一屁股摔在地上,把火炉摔坏了。
她爸就用别家用完的漆桶,两边烧个洞,去汽修店要一截厚实铁丝,勾过洞缠紧了当把手,就成了一个火炉。
许轻知可喜欢这个火炉了。
里面的木炭烧的不旺了,拿个木棍翻一翻,把下面没烧过的黑炭翻上去,想要快速引燃它的办法很简单。
直接拎着这火炉,手臂得伸的直直的,画大圈,里头黄色的火呼啦啦的烧的极旺,肉眼可见那黄色的火在黑炭上一点一点如同脉络班蔓延。
冬天的时候,她和同学们还总要比,今天谁穿的衣服多,裤子多。
她裤子最少都要穿三条,一条里裤,中间一条毛线裤,外面一条加绒的黑裤子。
黑裤子耐脏,一个星期才洗一个澡,要穿一个礼拜。
衣服要穿四五件。
一件里衣,两件毛线衣,一个外套不是紫红色就是大红色。
毛线衣不是买的,要么哪个姨婆打的,要不然就是哪个亲戚打的送的。
有时候没比赢,回到家她就要跟她妈告状,说哪个哪个同学穿的比她多,她明天要多穿两件衣服。
她妈也随她来,她要加衣服,她妈真就给她穿。
印象中的冬天,她总是裹的跟个圆圆乎乎的小胖墩一样。
当然,在这种『互相攀比』的风气里,同学们无一例外都是这种形象。
明明都过去了那么多年,这些记忆在脑子里无比清晰。
小学的时候,关于学习的记忆很少,大多是和同学大课间的时候扮演玉帝王母疯玩,要么就是捏着学校花坛里的黄土,和着水摔土玩,要摔打成那种四四方方的正方体,互相比谁摔的土更方正。
甚至连学校旁边有条小河,河边的矮土坡,也成了大家玩土的地方。
上下掏个洞,在折一根木棍插在洞里面,把松散的泥土从上面灌上去,反复筛选后,就能得到特别细软的黄泥土。
就连这个都要比,看谁能筛出最细的黄泥。
现在想想,这么玩,有什么意思啊?
可那时候,就是觉得可好玩了。
两毛钱就能买到一张的西游记画片,用剪刀细心的挨个剪下来。
分明一套才两毛钱,但在同学之间仿佛是硬流通货币的存在,顾自定了一套规则。
哪怕是放假的时候,那会儿压根在家里待不住,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乖乖在家。
吃完了饭,就能跑去同学家,到处串门,或者约着出去哪儿玩。
而地点大多不是哪座山,就是哪个水沟。
第431章 彩礼嫁妆
许轻知跟霍封衍分享了好多学校照片。
“这是我以前读书的小学,感觉明明是那么遥远的事情了,但都还记得好清楚。我从六岁就开始上学了,一年会有寒假和暑假,寒假就是过年这会儿放一个月多,暑假是夏天能放两个月,一直上学到21岁不到才毕业。”
“我小的时候,不像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手机都不普遍。那会儿总是和小伙伴一块出去玩,抓石子跳皮筋啊,好多玩的。”
“你呢?”
她几乎从来没有听他说起过他小时候的事情。
认识他的时候,他就已经让修仙界闻风丧胆的大反派了。
从会议室出来,霍封衍掏出手机看着她分享来的照片,还有小时候的事,以及最后那两个字:你呢?
他眸光晦暗,而后嘴角一勾回了句:“等我下次过来,也想去看看。”
闭口不提,自己小时候的事情。
许轻知恰好接了电话,她妈叫她们回去吃饭了,她回了句:“好啊。”就把手机揣回兜里,回小姑家吃午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