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登基那天我跑路了(195)
“怎么就换了这么一点粮食,还是放蛀虫了的,哪一点比得上大庆米啊!”
“这还算不错了,你是没瞧见那粮价涨的要人命啊,一壶三十文啊,还在上涨。
明儿说不定就破五十文了,再不赶紧买一点存起来,后头真要饿肚皮活不下去了!”
老两口苦哈哈的脸,心疼自家儿子挣的辛苦钱。
一家四口,还有个大姐已经嫁出去了,嫁得是个杂货郎。
之前进货的大庆商品,销路紧俏都能卖出去,眼下却是不成了。
老百姓们紧着吃饱肚皮,额外的精神享受就被摈弃掉了。
杂货郎个把月都走不出货挣不上钱,但要养家啊,妻儿老小一家子六口难啊。
小儿子呢机灵拜了个好门路,在清河县驿站里当个跑堂的,钱挣得不多,但好歹有口剩饭吃,有时候来运气了,遇上哪个大户心情好还有打赏。
前天,在县里的小儿子匆匆跑回来,塞给了两老一颗琉璃珠子,是不是很眼熟,陈先霸说那是我赏的。
“爹娘,赶紧拿上家里的钱,兑开这颗珠子全用来买粮食!”
老夫妻俩还是很听家里头最出息的小儿子,一百多文加上这颗琉璃珠子统共也就能买五斤装的两袋子,十斤粮食被老汉哼哧哼哧的埋在床板底下藏好了。
还是老婆子再三踌躇不定,一口话憋着最后说出来了。
“老头子啊,闺女婆家光景不好,前头有来过一趟,闺女那瘦的我心疼啊,一来抱住了我就哭。
哭三娃娃见天的饿要吃的,最小的更可怜,闺女吃不饱不产奶水,饿得跟个刚出来的小老鼠大小,红通通的。
眼瞅着再这么下去活不久,就来问我有没有米面借上一些,熬煮米糊糊吊命啊!
你看能不能给闺女家里,给咱们外孙那里送一些粮食过去救个急--”
第114章 经济战下的溃败……
闺女家在县城里,叫做布衣巷,别看不起城外的泥腿子,好歹人家有地有山有水,真到了没粮食的地步还有山水可以找食。
不像住县城里的,所要的花费也多,就算是生火做饭的柴火都要用钱买,为了省钱一些人是会自己进山林子砍柴的。
杂货郎又出去卖货了,即使担货架上空置了很多,只有陈年旧货,不时兴,很少的商品也得出去卖,万一呢,哪怕一个铜板也能救命啊。
“娘~我饿!”
二儿子可怜巴巴的小脸耷拉下来,靠在妇人的腿上轻飘飘的喊。
妇人背着个更小的襁褓,舀起一瓢水凑到二儿嘴边。
“喝吧,饿了就喝水,涨满了就不饿了!”
喝水是会涨满,但肚子会圆鼓鼓的,人脸还会不健康的水肿,至少二儿已经有这个现象了,再喝下去非得水中毒不可。
“桂花,在家不?”
很熟悉的一对老夫妻徘徊在门口,桂花见着亲人有一种要哭的冲动。
“爹啊,娘啊--”
哪一个为人母的之前不是小娃娃,渴望父母疼爱,有大树可依,永远不想长大。
“多大的人了,三个孩子的娘了还哭呢,赶紧把门关起来,看看爹娘带来什么!”
半袋子的陈米,黄黄的还有一股刺鼻的味道,但对于山穷水尽的桂花来说这无疑是救命良药。
“爹娘~这……”
无语凝咽,桂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爹娘都知道你带着三娃,家里不容易,这点粮食不多,你可得把控好了。
缺了大人也不能缺这三娃子一口,权当咱们做姥爷姥姥的心疼外孙。
还有你弟弟,这可都是他挣下来的钱换的!”
桂花内心感动,紧紧抱着粮袋,任谁来抢都不会松手,哪怕公婆说要也不成。
“对了,怎么不见来娣!”
说起桂花的大闺女,桂花脸上一阵不好看,几次想张口又忍下了。
突然砰砰砰的撞击声从柴火棚里传来,老夫妻俩自然要问一句。
“什么动静?那棚里难不成有什么活物关起来了!”
“呃……爹娘啊就是一条疯狗,突然发疯要咬人!就关起来了。”
桂花眼神躲闪,神色很奇怪。
“人都吃不饱了还养什么狗,这疯狗指定有病会咬人。
可不能叫娃子们接触啊,要是被咬上一口传染了疯病,咋办!”
呵呵,真是疯狗吗?
棚子里撞击声停了下来,光线透过缝隙可以隐约照见一个人影,tຊ在听到屋外的话后愣住了。
那道人影的眼睛黑漆漆的,盛满了泪水顺流而下,浸湿了绑住嘴巴的破布条。
不光她的嘴被束缚着不能说话,就是手脚也被麻绳绑得紧紧的。
她一挣扎摩破手腕脚踝就会带出血色,很疼,但都比不上血肉至亲要将她卖人换钱来的痛苦。
外面说着疯狗的是生育她的母亲,来娣不明白同为女人,为什么还要眼看着她卖给一个脑满肠肥长满老年斑,可以当她爷爷的男人。
是的,因为挣不到钱,再加上疯涨的粮价,一家子饿了几顿熬不下去了,就想到卖了来娣,给一个有钱的老爷子当妾侍,换钱买粮食活命。
要说桂花他们有错吗,其实对错的界限很模糊,毕竟在这个人吃人的古代,人牙子的人口市场可是非常红火的。
一个活字就难倒了多少老百姓,挂花不爱来娣吗,自己十月怀胎嗷嗷痛苦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怎么可能没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