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登基那天我跑路了(199)
第116章 姑娘家tຊ不差,窝心……
“宗主崔彦已死,崔氏分崩离析,清河县已属大庆疆土,投降者不杀!”
黄盘那边随着崔氏的覆灭,崔氏军再战斗下去没必要了。
“回来了,还好吗--”
亓桉踏进院子,就见着窗户口一人站起来,迎着月色,笑容晏晏无边温情,让冰冷的心身瞬间有一把火烧起来。
“主子,属下请罚!”
因为亓桉,顾斐改变了对崔氏的一些处置,虽然大差不差,但作为一柄屠刀向执刀者索要要求,这就是犯了大忌。
“你还要为我做事,罚了你,谁去执行渤海方面的渗透!”
渤海县类比江东,东面就是内环海,一个C字形的天然海岸线。
位置靠北,气候已经冷的很快,地里已经不适合播种豆椒,庄稼汉们可以歇息的同时意味着没有了进项。
生活两字,拆分开来一个生下来,一个活下去就变得很艰难了。
可税收依然要交啊,除了季节性的粮税除外,至少人头税摊丁税还是要交的,钱没有就用粮食凑。
“不行,交完了粮食,咱们一家子喝西北风啊--”
“臭婆娘,难不成你想让你男人蹲大狱,赶紧的松手!”
一对夫妻争执着,妇孺保护着粮食有错吗,没有,男人要去拿粮食抵税,有错吗,也没有。
娃娃们被爹娘的争吵吓到了就哭。
媳妇抢不过,索性瘫坐在冰凉的地面上那个嚎叫啊。
“哎呦喂,大家都别活了,我这就带着孩子们跳海去!”
如同这般也只是一个缩影。
“大老爷,买了我家闺女吧,只要一袋豆子,瞧瞧这手就是干活的好手,给她一口饭吃就行!”
随着匈奴人的入侵,渤海县的位置就微妙了,三面失陷在匈奴人手里,唯一的一面出口还是靠海,大海的危险可不低。
渤海县的老百姓们逃不出去了。
家家户户都想着法子逃出这个囚笼,大人不成,就硬塞自家的男丁,一定要留个血脉。
乱世中,还活跃在大众眼里的唯有商队了,而糜诸与糜家所培养出来的大庆商队更是厉害。
他们不光是商队还是眼睛,必要时还可以成为一支作战队伍。
糜诸知道顾婓接下来的作战计划,便已经早早布局在渤海县中。
他以一个外来富户的名义包下了渤海湾整片海岸线,然后贴出告示。
“老大哥,这上头写了啥?”
识字的眼神一闪,打哈哈的没有搭理,脚步却是飞快得跑向渤海湾。
不跑不行啊,上头写着要招工,名额有限,这么大一城人能进的进不来,想出去的出不去。
资源都是自我消耗中,哪怕是有钱人家都在紧巴巴的过日子,为什么?
各商铺的存货被抢空了,但是又补不上货源。
关门的商铺越多,意味着可找的活计越少,这大冷天的,没活计没进项,没粮食进肚皮怎么活!
眼下突然有个大富户说要开发渤海湾,建造码头和规划一片商铺区,需要近万人的招工,看看是挺多。
但放在有着几十万人的县城里,还不包含城外的,那就是毛毛雨啊。
这识字的老大哥当然要禁闭口风,越少人知道,他才能赶紧头一批去报名,可有一家子要养活呀。
“如果我给你一份活计,这闺女还卖吗?”
妇孺开始还寻不着喊话的人,直到一颗花生米从高处砸到她近前。
抬头一看,对面的酒肆二楼,窗口有着一个髯须男子朝她招手。
随后就有个跑堂的过来,带妇孺跟小姑娘去问话。
“那可是金贵的老爷,你这妇人是踩了狗屎运啊,待会儿仔细着些,别冲撞了贵客!”
妇孺被敲打一番自然唯唯诺诺,乖顺的不得了。
“小姑娘,要不要吃颗糖。”
屡试不爽,一颗糖果就能得小娃娃们亲近的糜诸啊又露出怪叔叔的亲和笑容。
小姑娘缩回头颅,全躲在阿娘身后,小小的人儿其实很沧桑的成熟了。
家里要卖了她换吃的,小姑娘就不埋怨吗,要说一点没有不可能。
她当姐姐的时候,大人们就会说,要让着弟弟,以后家里的一切都是弟弟的。
包括她出嫁了,也需要有娘家的弟弟依靠,所以弟弟要活,她得为了他们的生命付出。
卖了她是最好的结果,家里养不起了,卖了她得了粮食,弟弟不用饿肚子,她也能有口饭吃。
道理她都懂,可就是委屈啊,轻易就是父母第一个舍弃的,小姑娘还是很伤心的。
“集市口贴了告示,渤海湾建设要招很多工人,像你这般的妇人给工友们做个饭没问题吧。”
妇孺猛点头,做饭她会的。
“那就好,带着孩子去报名吧,提一嘴就说姓糜的介绍,保管录用。”
妇孺立即拉着小姑娘跪下来,砰砰砰磕头。
“还有啊,姑娘家不差,好好养着,比臭小子窝心多了。
小姑娘啊,叔叔来的地方有不少像你这般年纪的姑娘家读书写字,靠着读书就能挣上奖学金,那就是钱。
姑娘家还可以做生意,还可以入官衙任公职,做官也行啊。
所以好好的活着,只有活下去,未来什么都会有。
不要沉溺在眼下的黑暗,暗的另一面就是明,光明总会照耀到你身上,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