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破屋,位及首辅/全家穿越后我爹逆袭成首辅(392)
宋映姝行了个福礼转身走了,沈彦青望着她的背影,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她唤崔庭澜为阿圆,却称呼自己沈公子,亲疏立现。
崔庭澜只当没看见沈彦青难看的脸色,揽住他的肩膀,“沈兄出来可是要去方便,需要我带路吗?”
沈彦青突然露出嘲讽的笑来,“怎么,阿圆现在就开始宣誓主权了?”
崔庭澜一脸无辜,“宣誓什么主权,先生家的净房?”
沈彦青:“……”
沈彦青目光锐利的看着崔庭澜,“你明知道我……”
崔庭澜却突然打断他,笑道:“对了沈兄,听沈伯父说你在京城定亲了,我还没恭喜你呢。只可惜你要在京城成亲,不然我还能去讨一杯喜酒喝。”
这是崔庭澜在席间听沈明远说的,对方是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孙女。
沈彦青听了这话,却像是泄了气的球一样,挥了下手道:“算了,回去吧。”
看着走在前面的沈彦青,崔庭澜的唇角勾起一个愉悦的弧度。他知道沈彦青喜欢宋映姝,他也喜欢。他从来没有这样喜欢过一个人。两人是好朋友,若是别的他不介意让一让,可对于唯一喜欢的人,他是一定不会相让的。
阿姝说过,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看似手足比衣裳重要,可大街上有断手断脚的,却没有不穿衣裳果奔的。结论:衣裳比手足重要。他觉得这话可太有道理了。
听说沈彦青定亲了,崔庭澜着实松了一口气,不然他还真怕争不过沈彦青。正好翰林掌院与沈家家世相当,而沈彦青合该娶书香世家的姑娘,才不负他探花郞的身份。崔庭澜真心替沈彦青高兴,如果可以,他恨不得对方能娶公主,才能稍减他内心的愧疚。
崔庭澜并不觉得自己抢了沈彦青的心上人,所以他心里的愧疚也没多少。感情的事讲究两情相悦,沈彦青或许喜欢宋映姝,但是宋映姝对他肯定没有那方面的意思。
两人一起进来并没有引起旁人的注意,只有沈明远一直关注着儿子,见他进来时脸色沉郁,不由得在心里叹了口气。
沈明远也没想到儿子能跟翰林掌院家结亲。本来他是想着,等儿子中了进士,宋长泽看到自家儿子如此出息,肯定就愿意嫁女儿了。试问,除了他家彦青,宋长泽上哪儿给他闺女找个这么好的夫婿?
至于崔庭澜,沈明远并不觉得他是个威胁。崔庭澜跟他父亲多年没有联系,就相当于无父无母。崔知县对外甥再好,也不可能将家产分给他。宋长泽那么疼女儿,总不会挑这样一个除了容貌其他啥都没有的女婿。而崔庭澜又绝无可能入赘。
正因为沈明远对自己儿子足够自信,加上宋长泽说过18岁前绝不嫁女,所以他才不着急。可谁知自家儿子竟然能被翰林掌院看上,主动跟他爹提亲。对于这样好的亲事,沈修当然不会拒绝,根本没跟儿子提就应下了。
跟宋家相比,沈明远当然更中意翰林掌院家。他无法给儿子助力,而将来儿子的仕途少不得要靠岳家帮衬。
而且,他心里还有那么一点点赌气的成分在里面。谁叫他提了几次,宋长泽都不肯应呢。现在他儿子有了更好的亲事,看宋长泽后不后悔?
沈家人对于沈彦青能结上这门好亲都十分高兴。柳氏更不必说,她本就不想跟宋家结亲,而翰林掌院比她娘家更是高了一等,以至于自打定亲后,柳氏走路都带风。
只可惜所有人都很高兴,只有沈彦青在震惊过后彻底陷入痛苦之中。可亲事已经定下,沈彦青便是想反对都不行,不然就不是结亲而是结仇了。本来就话少且一向严肃的沈彦青在定亲之后就更沉默了,有时候一天都不说一句话,只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沈修不明所以,明明他给孙子定下一门顶好的亲事,为啥他会不愿意呢。沈明远只好跟他爹说儿子有了喜欢的姑娘。
沈修本想说那就纳进来做个妾室,随即想到那是宋长泽的闺女,且宋长泽是在梁帝跟前挂了号的。若能取得功名,宋长泽未来的前程还真不好说,怎么也不可能让女儿给人做妾,况且他还只一个闺女。
不过沈修觉得不是什么大事,谁年轻的时候没喜欢过一两个姑娘呢?等成了亲,体会到妻子的好,自然就将那些青涩的感情抛开了。且婚姻大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能由着孩子乱来呢。
沈明远有些心疼儿子,便安慰他若是不喜妻子,将来还可纳妾。要是跟宋家结亲,以宋姑娘的性子,怕是他这辈子只能守着她一个。可沈彦青宁愿只娶自己喜欢的姑娘,也不想三妻四妾。
怕儿子乱来,沈明远才会在席间说他定亲的事。也是提醒儿子,都定亲了,再去纠缠宋家姑娘就不大好了。
说的时候,沈明远还特意看了看宋长泽的反应。结果,宋长泽似乎还挺高兴,完全没有一点儿失落。沈明远有些憋气,心说他倒要看看,宋长泽是不是真能给他闺女找一个比他儿子还好的夫婿。
宋长泽是真心替沈彦青高兴能结一门好亲,不然他都不好意思面对沈明远了。他对沈彦青没有任何意见,甚至很看好他。但他娘柳氏不是个好相与的,现代婆媳关系都难相处,更何况古代还有诸如立规矩等陋习磋磨儿媳,这让他如何敢将闺女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