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何日还乡(149)
忽然,只听龙舟之上众人大喊“转舵!转舵!”,鼓手急敲,“咚咚咚”的鼓声催命也似的,惹得离岸边远些的人都不由相互询问:“怎么了?怎么了?”
不单单龙舟上的人焦急,岸边观看者亦俱哗然——
只见一艘巨大的楼船缓缓顺流而下,与那龙舟相向而行。
此时,二船相距十余丈,但根据水流的速度,不消片刻便会相撞!而那龙舟之后还有其他龙舟,根本不可能调头后退。
龙舟上有一人嘶声高呼道:“兀那舵工!快快将船靠岸!好叫我们先行!”
而那楼船上无人应答。
忽然,有人眼尖,指着那楼船颤声道:“你们看!船上,是不是没有人!”
一石惊起千层浪,河上岸边又是一阵喧哗。
有人附和道:“不错!确实没有人!”
有人质疑道:“没有人,船怎么开的?单靠水流做不到这般速度罢?”
亦有人道:“这、这……不会是鬼船罢?”
“不是鬼船!”有人惊讶地道,“你们仔细看,那船楼上,是不是有一块匾,上面有字,写的好像是……”
“摘星楼!”
“不错,写的就是摘星楼!”
“这摘星楼不是被火烧了吗?掌柜的也在被大理寺调查,我听说他根本没钱东山再起,哪里来的钱买楼船?”
“等等!这船上的楼不是二层楼!”
“最底层和最顶层的出檐最长,将中间几层的屋檐遮挡了!”
“一、二、三、四、五!中间还有五层檐!是七层楼!”
“七层楼?摘星楼也是七层。”
“中间的恐怕是假檐,否则这每一层不足一尺,如何能叫人通行?”
“难道……那楼不是给人在其中行走的?”
“……你们有没有听过,那个传说?”
“哪个传说?”
“啊,是那个传说……”
“嘘,别说了,我听说若是被他们听到了,是会被拉去当替死鬼的……”
“究竟是甚么传说啊?!”
“别问了,别问了——啊啊啊啊啊啊!火!火!来了,来了,鬼来了!”
忽然之间,无人见到火是如何起的,但它一起便是熊熊烈火,吞噬了整个楼船,不但七层的船楼被席卷,连船身都裹上了火焰。那楼船巨大,本就几乎占据了整个河面,此时一烧起来,岸边近处的人纷纷后退——他们也被火势灼热所逼。
青天白日,火焰冲天而起,木体的楼船“噼啪”作响,烧脱的木板坠落河中,溅起水花。
对面的龙舟早已停了划桨,一众龙舟顺流而下,避其锋芒。
岸边有人纳闷道:“这楼船好端端的,怎会自燃起来?”
“楼船上有人!”
这一声恰似晴天霹雳,众人皆忙忙往被火焰包裹的楼船上看去,火焰烟气之中,有一个身影分开烈火,缓缓移至了甲板船头。
那火焰好似也为她让开一条道路,竟然叫她周身一点火也不沾。
众人定睛看去,只见那人身穿华服,端坐在一架轮椅之上,面容俊朗含笑。
整个楼船仿若一架炽热火炉,而那人稳坐其中,泰然自若。
继而,那人提起一只蘸墨巨笔,临空而书。笔上的墨挥洒在空中,却未曾四处落下,反而是在空中凝成了两行字!
那人开口,声音恰似地府狱火中爬出的厉鬼:“魂归旧地,血债血偿!”
这八个字正是她写在空中的那两行字!
穿京河内外,霎时炸开了锅。
有人饱含恐惧地道:“我就说是她!是她回来了!”
“肯定是她!是鬼!否则怎么会有人不惧火烧,还能凭空写字?!”
“那个传言,难道是真的?!”
“宁可信其有……快走罢,这里待不得了。”
“你们到底在说甚么?!”
便是眨眼之间,那两行墨字也被火焰吞噬,火势更烈,裹挟着整个船体,连其上坐着轮椅的人也瞧不见了。
楼船散架,梁柱倒倾,火焰渐渐隐入河水之中,只余满河烧焦黑木,无声漂浮。
谢文琼是第二日才知晓此事。端阳当日,她托言身体不适,并未参与皇家端阳宴,也不曾上街上闲游,莲平庵的众尼也不是理会闲言之人,她自然不晓得京城中竟然出了这样的大事。
恰是谢文琼第二日轮值采买食材,在街市闻听议论,觉察出蹊跷,方细问了一卖菜老妪,弄清了来龙去脉。
但谢文琼有一事不明,问道:“不知您说的传闻是甚么?”
那老妪左右四顾,神神秘秘地道:“你听没听过‘北斗灭,姻缘断。恭悌破,凶煞生’?”
“这是何意?”谢文琼不解道。
那老妪低声道:“这句话老婆子我也是半个月前听闻的,原本还不晓得是甚么意思,昨天见穿京河上火烧楼船,才全都明白了。都说啊,这明珠公主的驸马被烧死在摘星楼,冤魂不散,昨天是从阴曹地府爬上来要报仇嘞!你想啊,这北斗是帝车,驸马掌副马车驾,这‘北斗灭’,不就是说驸马身死一事么?”
老妪道:“这‘姻缘断’,想必就是指明珠公主丧了夫婿,皈依佛门,自然断了姻缘。至于这‘恭悌破’么,老婆子不敢乱说,只知道‘凶煞生’多半是指昨日驸马亡魂归来报仇了。你不知道,惨啊——”
谢文琼听得不对劲,问道:“甚么惨啊?”
“人头啊,挂在大皇子府门口,京城都传遍了!”那老妪道,“我听说一早被人发现的时候还滴着血呢!大门上还用血写了八个字,你猜猜是哪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