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夫人边关纪事(194)
如何能消散呢,这可是无数条人命,这可是最残酷的战争。
她一个在和平社会长大的人,如今却要直面战场,心理上这一关,却是一直都未能跨过去。
然而,眼下形势严峻,并没有充足的时间任她忧虑。李风出去后,紧接着便是将领们过来议事。
打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且不说正面的战场之事,光是后勤准备,便已经是极其庞大而繁琐的事务。
赵婉作为关键性的后勤人员,自然是在要在这方面大下功夫。
粮草,马匹,刀兵,医护,抚恤……凡此种种,皆需要极大的精力去核算与安排。
好在云家军中有能之人甚多,一切的安排都尚算稳妥,并未出什么大乱子。但尽管如此,赵婉也每日都疲累不已,有些时候回到营房后都顾不得洗漱,与下面的兵丁一样,不拘小节地倒头便睡。
是了,如今这境地,哪还有心思去过精致的生活呢。她在这里,是军师,是幕僚,不是侯夫人。
好在,前方的消息目前而言都还是好的,周修墨那边也不辱使命,成功地收割下不少高兹的人头。
他战胜归来禀告详细战况之时,好几次都对分配下来的望远镜与连弩赞不绝口。
若非有了此极其好用的神器,他们也不能在遥远的地方便能窥见高兹的布兵情况。而一旦弄清楚了高兹人的队伍是如何行进的,使计从中切断联系,围剿其中一部分人,便不再是太过麻烦之事。
周修墨靠着这等方式,陆陆续续起码干掉了近万人,算得上是开门红了,给全军上下都树立了极其重要的信心。
随着高兹的逐渐靠近,远远近近的百姓都已经知晓了战争即将到来。
赵婉回临州府上办事之时,一路上便已见着街道上几乎无甚人在走动。以往热热闹闹做生意的地方,如今摆上摊子的都寥寥无几。
有条件的家户,便携家带口地往南边投靠亲属去了,而剩下的百姓,则大多是家门紧闭,唯恐有朝一日城破敌入,拿他们开刀。
没了人气,秋意便显得愈加萧瑟了。
冷风一吹,卷着路旁几片枯叶,旋转着四处窜去,像极了茫然而无助的百姓,在这个时节中心有戚戚。
回到边军营,赵婉便再没笑过了。
她脑海中不断地萦绕着偶见的行人面上那凄惶的表情,怎么也无法劝慰自己有一个轻松的心情。
而在一个大雨磅礴的日子,高兹的军队,终于还是来了。
“报!高兹预备在二十里地处扎营!”有探子来报,语气沉着,并不慌乱。
堂上坐着云家军的所有将领,皆面色严肃,对高兹的到来严阵以待。
“不能等高兹缓过气来。”云舒环顾一圈,道。
这一路以来,云家军已经派出了好几拨人对高兹军队进行袭扰,想必这些人一直处在高压的警惕当中,加上连日赶路,此时已经身心俱疲,正是云家军正式出击的好时候。
“各营,准备了好了吗?”他问道。
声音不大,但落在众将领的耳中,却振聋发聩,充满了势在必得的力量。
“赤火营已做好准备!”
“青金营已做好准备!”
……
云舒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他知道,如唐曲这等天性不服输的人,早便带着全大营做好了一切准备,只需一个命令,便能立即出发。
而其他将领亦做得很好,毕竟谁都知道,恶战在所难免,要保存更多人手与战力,每一个方面的准备都不能小觑。
夜袭高兹,定要刮下对方一层血肉来。
赵婉目送几位将军坚定的背影大步离去,心中默默祝愿,望云家军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尽管四处都在集结军队,但赵婉侧耳隔着墙壁,侧耳听去,却觉得此夜如同往常任何一个夜晚一般,充满着无言的寂静。
她没有出去,该做好的,前面这段时日都已做好,如今暂且用不上自己。
一个人坐在营房中,赵婉呆呆地盯着那一豆烛火,心跳如雷,整个心神都如同一张绷得死紧的弦。
尽管连日轴转得十分疲累,但今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赵婉便生生地坐在椅子上,睁眼到天明。
瓢泼大雨依旧没能停止,将整个边关都洗刷得愈发冷了起来。
赵婉就着晨光,举着一把竹骨伞,登上了城墙。
此处望不到高兹军落脚之处,但赵婉总觉得脚下的砖墙都在隐隐震颤,是成千上万匹马的马蹄砸在地上、是无数刀兵互相碰撞、是血液浸染在地里造成的。
云家军这辆战车,已经趁夜驶向了高兹。
直到秋雨停下,厚实而乌沉的云层在天上迅速飘荡,云家军方鸣金收兵,傲然回城。
不用说,是一个大胜仗。
是正式开战之前的最后一场,完胜的偷袭。
饭食热气腾腾,等着凯旋的兵丁含笑而归。热气蒸腾起来,淹没了他们疲累的眼睛,而脏兮兮湿润的袍服,已迅速被赵婉安排的后勤人员辅助换下。
再没有比此刻更宁静的时分了。
有人喝了口汤润了润喉,凝神聚气唱起了军歌。
几乎是立时,便有无数张嘴一同张开,将共同的歌声拧成了一条坚固无比的绳索,环绕着整个边军营,在上空坚毅地飘荡。
赵婉正带着医学生们在早早便布置好的伤兵营忙碌,听到不远处出来的震耳欲聋的歌声,不由得与学生们、伤兵们都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