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亲(105)
卫时雨坐在那里,看的颇为感动。
卫忠兴亲自扶起刘彦,“你们二人的身契,早已撕掉了,待收拾停当,便可出发赴任。不过,我本事有限,只能为你谋得这个差事。”
刘彦忙道:“老爷,这已是刘彦做梦也不敢想的事了。”
卫忠兴却道:“不然,小公爷。”他看向夏停云,“不知你可有更好的去处?”
夏停云似是早有预料,“岳父大人,渭阳县已算是个好去处,不过以刘管家之才,确实委屈了。”
刘彦一惊,没想到还有后文,卫时雨也才醒悟过来,原来饺子不是白吃的,父亲约他们来,想是早就有了打算。
夏停云不愧是混迹官场的,也早早就看清了卫忠兴的意图,这才一直不插言。
刘彦道:“不敢!刘彦已然心满意足。”
夏停云却道:“此间并无外人,刘管家若有想去的地方,但说无妨,我虽不敢保荐你入朝,但别的官职,都可说来听听。”
夏朝尚未行科举制度,官员上任,每因举荐而成,夏停云身居高位,保荐一个官员,倒也不是难事。
“刘管家,不必客气,不如就六部之中挑一个如何,也好继续留在京师,我可舍不得豆豆。”
“姑娘,我并不想留在京师。”刘彦直言。
卫时雨不解,“为何?”
夏停云叹道:“你没听过有句话叫,京官难做吗?”
“不说旁人,就是我,官至公侯,依然不能随心所欲做点事。”
“小公爷所言极是,京官,京官手上并无实权,且掣肘过度,人情往来极让人头疼。”
卫时雨笑道:“我以为刘管家最擅长与人交道。”
刘彦叹道:“其实我也不喜。”
“那不知你想去哪里为官?”
“江北!”刘彦朗声道!
卫时雨吃了一惊,就连夏停云也颇觉意外,“江北虽富庶,但吏治败坏,如今又是多事之地,你为何要去那里?”
刘彦道:“既要为官,自然当为朝廷分忧,江北虽乱,总是率土之滨,刘彦不求高官,微末官职便可,求小公爷成全。”
夏停云为他真心所感,当即道:“好,刘管家,不,是刘大人,夏某定不负所托!”
几个男人喝了酒,兴致来了,天南海北的总要吹一吹。
卫时雨听的无聊,便和母亲去帮着薛姨娘收拾行装。
此去江北路遥,卫时雨倒真是担忧他们一家子,不由得嘱咐母亲要多给些银两傍身才是。
卫夫人却道:“你阿爹早就想好了,有几处田地和铺子,都准备交给刘管家。”
“不,还要给些护卫才成,江北那个地方,实在太乱了。”
“夫人,姑娘!”薛姨娘又是难过又是感动,眼泪汪汪的抱着卫时雨,“我舍不得你们。”
“我也舍不得。”卫时雨叹道:“不过以刘大人的本事,回京师指日可待,到时候咱们再相聚。豆豆,你那时候还记得我不?”
豆豆乐呵呵的点头,“记得!”
从卫府回来,卫时雨便忙着收拾些路上要用的物事,眼见夏停云在房中踱步,便问道:“我阿爹又同你说什么?”
夏停云摇头道:“没有。”
但看他心事重重的模样,肯定是说了什么,卫时雨没有再追问,只小声说了句,“嘴硬!”
“刘管家这人,到底怎样?”夏停云突然问道。
卫时雨脑子都没过,直接道:“我阿爹常说他能为官坐宰。”
“当真?”
“自然。”卫时雨放下手边的油纸伞,“我阿爹生意众多,素日都是刘管家打理的,从没出过什么岔子。卫府上下这么多人,也没出过偷盗的丑事。”
她突然记起一事,“陛下又派了谁去江北?”
“王晋。”
“那是谁?”
“原江北长史。”夏停云叹道:“朝上争了许久,也没定论,最终擢升长史王晋为刺史。”
卫时雨道:“原来如此。小公爷宽心,我相信,只要刘管家去了江北,江北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夏停云却不信,“就凭他一人?”
他也知刘彦学识渊博,但仅靠一人之力,如何撼动整个江北?
“小公爷不妨瞧瞧,他日便知我所言非虚。”
“可是,刘彦也不是陛下的人。”夏停云有些担忧。
卫时雨摇头道:“小公爷太瞧不起人了,刘管家可不是个贪财好色之人,我阿爹这两年给他的银钱,比之做官,不知多了多少。何况,官员只需心怀黎民,尽忠朝廷,岂非就是为陛下效力。”
“有道理。”
“自然有理!”卫时雨笑道:“其实若要为陛下培植亲信,但靠那些孩子定是不成的,小公爷可奏请陛下广开恩科,大兴科举,为朝廷选才就是。”
“恩科?科举?那是什么?”
卫时雨赶紧捂嘴,糟了,又说多了,她本想随意说两句敷衍过去,夏停云却跑过来坐在她面前,“快说,那是什么?”
“那小公爷先告诉我,我阿爹同你说了什么?”
西城铺子
隔了三日,刘彦便携妻儿出城,去江北赴任。
夏停云直接保举刘彦做了江北少尹,官居五品,兼管府学。
卫忠兴夫妇并未出城,卫时雨跟着夏停云将几人送出城去。
人走了没多久,天上便淅淅沥沥下起小雨。
卫时雨正要感慨离别伤感,却见两边草丛中突然窜出十多个黑衣人。
她正骑着马,立时抓紧了缰绳,靠近夏停云,小声问道:“是不是你的人?”
夏停云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