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亲(147)
她本不该走的,留在这里,惹那公主发疯,早晚闹得家宅不宁,太后和赵沛泽反目才好。
可是卫时雨听戏听累了,唱戏也唱累了,有这功夫,还不如回府看两本医书,陪陪小河,再给无恙姐姐诊个脉。
“不等了,等够了,我们自己走吧。”
卫时雨坐上马车,又看了眼这喧闹鼎沸的王府,放下车帘道:“回府!”
赵夫人怒气冲冲的回府,一坐下便开始唉声叹气。
“夫人莫恼,气坏了身子不值得!”
她身旁的彩凤边打扇子边劝。
赵夫人如今正是围绝经期,这一生气,又出了一身汗,她摇晃着手绢叹息,“真是命啊,当真可怜了我儿。”
她生了会闷气便问:“今日郎君去了哪里?”
彩凤斜昵了一眼正在倒茶的小丫头。
这小丫头忙道:“夫人,小公爷和几个朋友出去了,说是有外地来的读书人,正好聚一聚,喝一杯。”
“小公爷!”赵夫人缴着帕子咬牙,“往后不许叫小公爷!”
这小丫头忙应声道是。
赵夫人想了想,又道:“近日别叫楚河去公主府了,让阿瑶多陪着他!”
“哦,是。”小丫头突然一阵慌乱。
“怎么了?”赵夫人瞥了她一眼。
“没,没事。”
这小丫头越发慌张,手都抖起来,险些摔了茶盏。
赵夫人看了彩凤一眼,她立时上前揪住这小丫头耳朵,厉声喝问:“夫人面前,还敢不说实话,快说!”
这小丫头立时跪倒在地,哭着求饶,“夫人饶命,不是奴婢的错。”
“到底怎么回事,如实招来!”
“阿瑶,阿瑶姐姐只怕不成了!”
赵夫人怒道:“什么叫不成了?她又病了?没请郎中来吗?”
阿瑶打小便是伺候赵楚河的,她性情温顺,细心体贴,阖府上下都喜欢她,赵楚河更是常将她带在身边,又教她读书识字,可算得上青梅竹马了。
赵夫人本是打算将阿瑶留给儿子做姨娘的,谁知赵楚河突然被赐婚公主。
夏朝尚公主前是要散走姬妾的,赵楚河之前并无妾室通房,但抬举阿瑶做姨娘这事便也耽搁下来。
因此赵夫人一听阿瑶不成了,不免惊怒,赵楚河近日烦恼,多亏了阿瑶还能从一旁劝解。
“不是病了,是被公主打的!”小丫头抽抽噎噎的哭个不停。
赵夫人豁然起身,“公主怎么能识得阿瑶?”
阿瑶一直待在赵府,从未在公主府里露过面。
“奴婢不知,求夫人饶了我吧。”
彩凤便道:“夫人且宽坐,瞧来这小丫头也说不清楚,我先去外面打听一二。”
“快去快去!”
不一时彩凤带了赵楚河身旁伺候的九琴过来,她素日和阿瑶交好,进门便跪在地上大哭。
“夫人,求您救救阿瑶。”
“到底是怎么回事?没请郎中吗?”
彩凤眼中含泪,“夫人,郎中看过了,说是不成了。”
“拿老爷的帖子去宫里请御医。”赵夫人起身,“随我去看看阿瑶。”
九琴从地上爬起来,应声道是。
一路上九琴哭着说了事情经过。
“今日一大早,公主便带人来了。说是要见见阿瑶。奴婢们也觉得奇怪,但公主召见,谁敢不从,阿瑶才回了两句话,公主便命人堵上嘴打死!”
赵夫人气道:“如此蛮横!”
“奴婢们求情,都挨了打。公主恼了,故意折磨了阿瑶好久,不叫速死。姑娘在后院听了动静,也来劝过,公主连姑娘也骂了。后来有人送进话,说是靖国公去了王府贺寿,公主听了,听了便急着去王府,这才给阿瑶姐姐留了口气,姑娘忙命人去请郎中,那郎中看了,只说不中用了!”
说话间已到了阿瑶的住处,赵夫人的女儿熹微正站在外面,看见母亲过来,扑过来哭道:“母亲,你快救救阿瑶姐姐,她太可怜了。”
“不哭,乖儿。九琴,你带姑娘回去。”
熹微被带着走了。
赵夫人叹道:“彩凤,你随我进去瞧瞧。”
一进卧房,便是满屋子血腥味。
阿瑶躺在塌上,盖着的被子也渗出血,她披头散发的躺在那里,闭着眼,面色发青,眼见只有出气了。
彩凤拉着赵夫人,“夫人,出去吧,阿瑶眼看着不成了。”
赵夫人又叹了口气,扶着彩凤出门,“怎么公主会找到阿瑶?”
彩凤道:“我听这些丫头们说,说是公主有一日在街上撞见了郎君和阿瑶,心生怨恨。”
“这公主好生欺人,她既对我儿无意,为何又生嫉妒,真是。”
“夫人,小心隔墙有耳!”彩凤小声劝道。
赵夫人看了看左近,对守在门口的两个小丫头道:“你们且进去守着。”
“是!”
“彩凤,你去拿些银子,好好准备阿瑶的后事,她也算跟了楚河一场。再拿些银钱给她家里人。”
“是,夫人如此善心,阿瑶,阿瑶也能闭上眼了。”
赵夫人想了想,又道:“这些事悄悄地办,万不可叫楚河知晓。”
“奴婢晓得。”
赵楚河是性情中人,又和阿瑶从小一起长大,若是得知她被公主打死,还不知要闹出什么乱子来。
赵夫人心乱如麻,又看了眼房中的阿瑶,唉声叹气的去了。
直到傍晚时分,御医才赶到赵府,那阿瑶早就咽了气,身子都凉了。
赵老夫人听见动静,着人来问了赵夫人,听闻后也不免唏嘘,又赏赐了些银两给阿瑶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