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亲(171)
“县主,听闻当日贤妃办百花宴,你也在场。”
正自想着,皇后便问起了当日情形。
卫时雨一愣,随机便道:“正是。”
“不知那花府景致,比起这里如何?”
卫时雨看向眼前这小小的御花园,在心底叹了口气,也就是个小破花园而已,还赶不上现代的口袋公园,又如何能跟花府相比。
她想了想,终归违心道:“娘娘,花府以卖花为生,自然是各色花皆有,不过都是山林之花,远不能和此处的名贵品种相比。”
皇后笑了笑,“若是往后我生了孩子,也要去花府瞧瞧。县主,你和贤贵妃似乎很投脾气。”
卫时雨心道,原来这这里等着她呢。这小姑娘天天揣度这些无聊之事,怪不得会产中抑郁。
她正在思忖怎么应付,却见那张宝英带着两个小太监急匆匆赶来。
“给皇后娘娘请安,请郡主安!”
皇后看见他极是高兴,“可是陛下回来了。”
“正是!娘娘,陛下送了元帅出城,又和诸位大臣们议事去了,吩咐奴才来跟娘娘说一声,晚上要过来的晚些,太后娘娘病了,陛下晚些时候还要去朝天宫。”
皇后皱眉道:“太后病了?可请太医诊治过了?”
“已经瞧过了,说是忧思过度,又食不下咽,伤了脾胃。”
皇后颔首,“本宫知道了。”
“陛下还说,娘娘近日睡得不好,这是南方新进的上好甜香,最能助眠,又不伤身,便都给娘娘送来了。”
皇后立时喜上眉梢,笑道:“难为陛下想着,有劳你们了。”
张宝英连道不敢,将那甜香交给茯苓,便带人退下了。
皇后叹道:“如今太后也病了,怕是见那道观要建好,知道没指望了,这才急病了。”
卫时雨奇道:“道观怎么建的如此之快?”
她其实想问的是,难道隆庆帝真要把如意公主送到道观里去修行吗?
道观偏远,若是那赵家人想动动手脚,只怕这位公主很快就会香消玉殒。
谁知皇后冷笑道:“找个破道观,随意修缮一番,能住人也就是了,难道还要修的如安乐宫那般繁华不成。”
从前皇后对这位小姑子如何讨好,卫时雨是见过的,当时若非为了给太后侍疾,她也不会小产后不能受孕,如今孟太后病了,她不过说一句知道了便可,可见如今宫中形势早已颠倒。
时移世易,皇后这才算真正做了后宫的主人,卫时雨心中诸多感慨,沉默不语。
皇后心思却不在这母女身上,转而又担心起征北元帅了,“也不知我阿兄此番出征,胜算几何?”
卫时雨听过这位崔元帅的名头,皇后的这位长兄天赋异禀,是个武学奇才,听闻他三岁开蒙,五岁便能读兵书,九岁随母归宁,便指挥家丁打败了拦路抢劫的山贼。
此后这位崔将军随父亲在军中历练多年,和旁的权贵子弟不同,他是靠着军功一步步获封武显将军,此番临危受命,更是众望所归。
若非牵扯朝堂争斗,前两日便他便该领命出征了。
卫时雨最是佩服这种有真才实干之人,兼之她又是个运动白痴,因此对这位崔将军极是崇敬。
“皇后娘娘宽心,我朝若有人能击溃那些边境军,此人必然是崔将军无疑。”
皇后不免有些得意,“正是,我阿兄打小就喜欢舞刀弄枪,如今也算是得偿所愿,只盼他能在战场杀敌,为陛下守护江山。”
待回到朝阳宫,又说了会话,皇后便去小憩,卫时雨本想告辞,却被茯苓留住了,说是怕娘娘醒来再有不适。
卫时雨不好推辞,便应下了。
茯苓连忙吩咐人去收拾偏殿,请卫时雨先去歇息。
卫时雨本不想睡,谁知一躺到床榻上,只觉困倦,很快便睡着了。
待醒来时已是傍晚,皇后请她去用膳,说起自己担忧,盼着卫时雨能小住两日。
卫时雨却道:“娘娘,我若今日不归,那些侯府的禁军们就要啰嗦了。”
“我看他们谁敢?”
皇后想了想,又道:“县主也该好好劝劝停云,朝堂之上,公然和陛下作对,叫其他大臣们笑话。”
卫时雨只嗯了一声。
皇后又说起孕中趣事,这一餐饭直吃到天色大黑,隆庆帝也没有过来。
她正要派茯苓去打探一二,却见一个小内监由百合引进来,跪下行礼。
卫时雨认得他是白日跟着那张宝英的小内侍,果然听皇后问道:“陛下不来了吗?”
“回禀娘娘,陛下在朝天宫,说是公主不好了。”
众人皆是一惊,皇后当先问道:“怎么不好?不是说太后病了吗?”
这小内监颇为机灵,恭声道:“太医说公主前两日便水米未尽,今日人已经开始说胡话了,刚才已经抬到朝天宫去了,陛下说,请娘娘也去瞧瞧。”
皇后哎呀一声,她虽讨厌如意,但听说她命在旦夕,不由得又有些难过。
茯苓却道:“娘娘,您眼下是双身子,若是公主当真不治,岂非太不吉利。”
皇后摇首,“本宫是后宫之主,当为六宫表率,何况陛下也叫我过去,你去传我旨意,叫贤贵妃她们都去送送公主。”
卫时雨只好又陪着皇后去了朝天宫。
皇后有了身子,是坐着步撵来的,待进了朝天宫,她便扶着宫人下撵。
谁知迎面却碰上了隆庆帝。
皇后行礼,“陛下怎么出来了?”
隆庆帝亲自搀起皇后,“朕才过来,天已经黑了,皇后怎么也来朝天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