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里的他(111)
拉好钩,放下手,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回到相遇的最开始。
不同的是,他和她有了新的未来。
那就约定好,我们考同一所大学,永远永远地在一起。
未完
如肖寄云所言,万千家庭盼来的高三的确是一场硬仗。
高三的那段日子,每位学生的脸上都带着看不见尽头的沉重,再没人提议翘课、举行课外活动,恨不得时间过得慢一些,能记得知识更多一些;每天度过的再不是在校园如何混日子、与老师斗智斗勇、找乐子的生活,而是被无边的题海与压抑的气氛淹没,连抬头看一眼窗外的景色已是奢侈之事。
迷茫与困顿同样交杂其中,高三上半年还以为高考只是说说而已,在承载希望的寒假里并没有努力多少就迎来了属于高考的盛夏。
那些才回过味的学生这才觉得大难临头,可没人能在此挺身而出解决困难,这是独属于自己的旅程,唯剩自己,只需自己。
高三,是一个人的炼狱。
高考,是高中三年的终点。
说起高三,单瑶变化最大的就是不再因往事对物理避而不谈,她的物理成绩越来越稳定,往日的折磨与苦恼也随之消逝。
与之挂钩的,还有对待于香芝的态度。
她长大了,心性更加成熟,这次并不是勉强和解,是已经能做到战胜阴影的地步了。
其实没什么法宝,她用到的是:时间。
苦难都是靠自己度过的,包括痊愈前和痊愈后。
她用了一年半忘记,又用了一年半重新忘记。
她做到了。
高三的寒假,林晏星发给了单瑶一条视频,是高一那年,江宣在一中参加辩论赛的比赛视频。
时隔两年,她听到了江宣说的那些话。
只有她明白,他在说给谁听。
在这之前,她早就释怀,但她和江宣的态度不谋而合。
他们的不和解不是因为痛苦无能狂怒,不是厌恶他人报复社会。
他们所求的不和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和解”。
是另一种不原谅。
是亲自战胜阴影,然后对阴影不再恐惧,是再回望致使自己痛苦的源头时,心如止水,不屑一笑。
让阴影于眼前下跪,让黑暗在烈日下求饶。
我们战胜了它。
我们不服输,我们做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和解”。
那就是让阴影主动求我们和解。
而我们拒绝,然后期待明天。
这段漫长的旅程在百日誓师的到来下达到高潮,一百天,三个月,离高考越来越近了。
百日誓师的那天,一中高三部的全体学生身着陪伴三年的校服,不知是不是错觉,那天的校服更为青春无瑕,学生脸上既有笑容,更多的是僵硬呆板,也许他们还在想难解的习题、还在苦恼未来的志愿、还在忐忑父母的期望,但都化为吶喊,化成振奋的激励语,一同汇聚在礼堂下。
前方的讲台上,百日誓师已经到了校长讲话的环节,一中校长信步走上讲台,开始演讲。
江宣和单瑶站在台下,他们的身边围绕着很多学生,每位学生的旁边都站着各自的父母。
只有江宣和单瑶的身边空空如也。
“江宣,好无聊啊。”
“还有半小时就结束了。”
“誓师结束后,我要去超市给手机充电,昨天跟你视频,我好像睡着了,忘记充电了。”
江宣点头,不忘调侃,“嗯,你睡得像猪,叫都叫不醒。”
自从高三后,两人每天晚上都会视频一起学习,靠着每夜的陪伴,高三好像并没有那么难熬。
单瑶悄悄努嘴,明明知道自己睡着还不挂电话,连自己的呼吸声都不放过。
这人,喜欢起人来简直要命。
要命的黏人。
这时誓师又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互动环节,前方的主持人说着,“备考的不止有学生还有家长,借此机会,请各位学生和家长尽情诉说曾经有口难言的心里话。”
话筒声一停,礼堂大厅中央的学生和家长一一展开动作,有的立即抱作一团抒发心中所想、有的家长安静地看着孩子的手写信,时不时与孩子相视一眼、有的像刚重逢的故人,尴尬地面面相觑。
江宣早就习惯了一个人的滋味,但他不希望委屈单瑶。
他侧头想假借问题的由头分散单瑶因家长缺席的失望之情,正张口想问,却迎来一记结实的拥抱。
有了江宣,填补了很多因父母忙碌不能到场参加学校活动的心灵空缺,她早已不计较,同样的,她也担心江宣会触景生情,毕竟,她的父母是不能来,而江宣的父母是已不在。
“江宣同学,我们继续加油,熬过一百天。”单瑶在他怀里笑着祝贺。
众人顾不上两人在人群里的突兀,江宣把头埋得更深,鼻尖萦绕着少女香甜的味道,笑着回答,“单瑶,加油。”
“你怎么说得这么干巴巴。”单瑶又开始调皮,“江宣,你应该说我们一起加油。”
他还是不会说漂亮话,这种时候也不会乖乖照做,只是用那张很少绽放笑容的嘴唇轻碰单瑶的耳后肌肤,幅度之小令人难以察觉,然而单瑶作为当事人却丝毫不差地领会到。
她能感受到江宣薄薄的唇瓣在她薄弱的肌肤上摩挲造作,薄与薄相碰,是噬人的痒,她应该躲开,可又被江宣的反差撩拨不浅。
极度克制与不易而来的欲望,江宣都有。
这致命的反差,勾魂摄魄。
互动环节结束,两人的拥抱顺势散开。
各位家长和学生在互动环节里走走停停,位置都被打乱,过了好一会儿才一同站好,江宣和单瑶两个没有家长陪同的人却也需要调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