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桃花不曾见白衣(63)

作者: 竹南星 阅读记录

李长安松开他的时候,他手指似乎是弹了一下。

为什么呢?

他那个瞬间,其实是想拽住他的么?

褚裕感觉谢夭脸色不对,不是他之前见过的任何一种情绪,像是发愁,又像是在疑惑。他道:“谷主,你怎么啦?你怎么还愁上了?我还没愁呢。”

“你有什么好愁的?”谢夭看他一眼,淡淡笑道。

褚裕道:“我发愁怎么才能人杀了啊。”

“赶紧把你手上那玩意儿给我扔了。”谢夭嫌弃道。

褚裕嘿嘿一笑,把玩地更起劲了。

谢夭想了一会儿,又缓缓开口,“褚裕,你说,我们一直在归云山庄住下去,是不是也不错?”

此话出口,谢夭猛地一怔,他这时才发觉他真正所想。

他本以为了却桃花谷旧案,就是他此生中最后一件事了,干完这件事,他就可以安心地两腿一蹬去下黄泉。但此时此刻,忽然就生出了一点遗憾,一点不合时宜的愿望来,几乎是制也制不住的往外冒。

他终于明白,他所念所求,不过一个长长久久。

褚裕却惊道:“谷主,你疯了!”

谢夭摆摆手,仰躺到床上,哈哈笑道:“疯点好。下辈子当个疯子,想干什么干什么。”

本来褚裕以为无论谢夭干出什么事情来,他都不会再惊讶了。毕竟没人能看透他们谷主,也不会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上一秒还可以笑嘻嘻地跟人说笑,下一秒就可能冷着脸杀人。

这些年来,他有过许多身份,上到天潢贵胄,下到贩夫走卒,不论遇到的是谁,他都能跟人攀谈两句。

看到谢夭躺在床上,哈哈笑着说话,褚裕更觉得自己看不懂他了。

半晌,谢夭忽然坐起来,道:“也不是不行,是么?”

如今全天下都认为桃花仙死了,他的身份是安全的。只有宋明赫那里稍微有一点麻烦,但……万一呢?

他忽然想起来,除了身份,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悬而未决,那就是他还能活多久。

长长久久,若是只剩三五载,就算这三五载里全在归云山庄里待着,也不算长长久久。

褚裕更加震惊地看着他,道:“谷主,你到底怎么啦?”

谢夭摆摆手,当晚拿了纸笔,给江问鹤去了一封信。

第二日谢夭早早来了校场,意外的是,他没在校场看见李长安。鬼使神差地,他去了剑归墟。

剑归墟没了昨日的人声,只有幽深的蓝色湖水,像一面镜子。剑归墟能听见两三声鸟鸣声,还有细微的什么东西沸腾的声音。那是剑心冢里永远沸腾着的岩浆。

地上还有残留的来不及清扫的白色纸钱,暗示着这里昨天发生过什么,但是谢白衣的衣冠早就沉到看不见的地方去了。

剑归墟旁站着一人,黑发束着,两臂交叉怀里抱着剑,斜斜地靠着一棵树,眸光垂下,黑且长的睫毛在他眼底投落一片阴影。他就那么沉沉地盯着归墟,不知道在想什么。

谢夭站定脚步,并没有走过去,而是沉沉地看着李长安。他想,如果是他一个人去祭奠什么人,必定是不希望被别人打扰的。

说也奇怪,他已认识李长安认识了许多年,甚至重逢之后的岁月也不算短,但他好像突然不认识他似的,静静地看了他许久。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好好看过他了,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

李长安长高了很多,也瘦了很多,就是脸还是一样冷。在李长安小的时候,谢夭还能看出来李长安为什么不高兴,轻轻松松地就能把人哄好。如今人长大了,他却很难再看出李长安在想什么了。

他不喊谢白衣师父,不留谢白衣的任何东西,但在桃花仙将死之际,又抓着桃花仙的领子问谢白衣。

“你还打算看多久?”就在谢夭转身要走的时候,李长安忽然开口说话了,却是连头也没偏,依旧看着那深蓝的湖水,道:“既然来了,怎么不过来?”

谢夭一笑,走过去。

李长安道:“你怎么知道我在这?”

谢夭反问道:“你既知道我来了,又为什么不叫我?”

两个人对视一眼,莫名笑起来。

“我不知道你在这,我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谢夭道,“不过想想的话,你也应该在这。一个人越是逃避什么东西,就越是会偷偷一个人回来看的。”

“幸好你不是瞎猫,”李长安笑道,“不然我可不愿意做死耗子。”

谢夭看到他笑,心情忽然好了起来。其实李长安笑起来很好看,是那种忍到最后忍不住的低笑,因为他总是冷着脸,显得这点笑意更珍贵了。

谢夭拉着他离开剑归墟,笑道:“李长安,你都在这看了多久了。再看也不过是件衣服而已,再说都沉了。”

李长安任由他拉着,道:“都说了我跟谢白衣不熟。”

谢夭道:“好好好,你跟他不熟。”

李长安道:“你要拉着我干嘛去?”

谢夭回头疑惑地看他,道:“练剑啊。我归云十六剑谱没练完呢。你不想活我还想活。”

他拉着李长安到了校场,拿起归云山庄弟子才会用的软剑,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忽然拿起剑指着李长安,冲他一挑眉道:“要不跟我打一把?”

李长安瞥他一眼,道:“别了吧。我害怕打到一半你往地上一躺。”

谢夭笑了,也提了把软剑扔给他,笑道:“放心,不骗你钱。”

李长安接过软剑,看了一会儿。

与其说是对打,不如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训练。师父教徒弟都是这样的,先是让徒弟一个人练剑谱,等剑谱练得差不多了,师父和徒弟再进行对打。

上一篇: 小哥儿才不凶 下一篇: 销百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