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种田小农女(111)

作者: 胭脂醉鱼 阅读记录

村子里的儿郎们长大了,很多需要娶媳妇,本地的女儿不够分,外地的姑娘嫁进来不少,家里有外地媳妇的老人家,在这件事上就不方便发表看法。

“也不能这么说,外地人帮我们干活,地里的收成才能保证”

“对啊,要是没有这些外地人,家里的地就荒废了”

“自家儿子和儿媳都去了县里的工坊上班,家里的地指望你们几个老家伙吗?”

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摩擦,本质还是资源分配的问题。

本地人天然占据土地、房屋、山林、河流等自然资源,外地人来这里只能向本地人租种或者雇佣,但是这中间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定去制定薪酬制度。

而且,还有一点很不好,本地喜欢拉帮结派,抱团欺负外地人。

外地人孤身一人在外谋生,大多都是忍气吞声,也有忍不下去的,和在本地的同村或者同宗的人抱团一起抵抗本地人,冲突就这么来了。

村长想的是找个中间人去协调,去帮着解决这个矛盾,但是李春花觉得这个不可行。

“村长,这不是说几句好话就能解决的,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且,本地的村民们也不愿意和外地人共享劳动成果”

“我的建议是组织工会,找人专项管理这些外地人,也约束本地人”

村长听得云里雾里,张口结舌:“那这个,不还是找中间人吗?”

李春花摇摇头,表示这不一样。

中间人只是一个和两边都不搭边的人,他干的事情就是各打五十大板,然后把事情压下去,收钱走路。

工会则是一个组织,两边都可以派人占据话语权,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它不仅针对外地人,也针对本地人,谁也别想欺负谁。

至于资源分配问题,现在的小河村,需要往外扩建。

“你的意思,是开荒?”

“咱们祖祖辈辈就是这些地,还要往外开?”

“隔壁就是邻村的地,人家愿意?”

……

议论声更大了,大家觉得李春花这不是在解决问题,这是在激化矛盾,异想天开。

村子里最重要的就是土地,一块良田能换一个新媳妇,村子里的地早就被开完了,每个犄角旮旯都是有主的。

如果想要往外开荒,必须侵占邻村的土地和山脉,那时候就不是简单的械斗而是大规模的斗争了。

村长也觉得李春花有些年轻了,有想法是好事,但是过于天真。

李春花知道这些人没胆子,但是她早就做好了准备。

玛瑙工坊建设初期,老石头就说了,这条河不是小河村独有的,它沿途流经三四个自然村落,他们只能在属于小河村这一段开采。

这显然满足不了李春花的预期,她是想在小河村建设整个大梁最大的玛瑙加工工坊,一条河都不一定够用,何况小小的一段。

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合作开发。

这个和今天村长的议题不谋而合,外地人苦于本地的压榨,才奋起反抗,如果能让他们分田分地呢?

相信没有哪个外地人会拒绝这个诱惑。

“我已经和隔壁杏花村的村长通过气,两个村中间的一座山,准备两村一起开发”

“推平之后开发出来的山地,一分为二”

“我希望这批新的地,可以让有意在小河村落户的外地人参与分配”

这几句话一出,满室俱静,大家都张大了嘴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什么叫共同开发,什么叫外地人参与分配?

自古以来,开荒的地,都是各自开发各自得,大家都是自己东一锄头西一榔头开出来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荒地普遍肥力不足,根本没有办法种庄稼。

看他们的表情,李春花就知道这群人的想法,她清了清嗓子,再度语出惊人:“我正在研究沤肥技术和肥料,到时候,贫瘠的土地也会变成良田,陡峭的山地也能种满庄稼”

“如果大家还有顾虑,可以派人去问问那些闹事的外地人,听听他们的想法”

第 56 章

本地和外地的冲突已经白热化,一场械斗中,外地人死了两个,本地人伤了十几个。

两边都是不死不休,都想给对方一个教训。

死人的家属抬着棺材,横在村子广场要说法。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很快小广场就站满了人。

中央摆着两幅棺材,还有几个披麻戴孝的家人跪在一边哭嚎。

在本地工作的外地人纷纷丢下手上的活计,跑来广场看热闹。

本地人也不好过,他们现在有钱了,很多事情都依赖家里雇佣的长工或者短工,如今这些人停摆,家里的活计堆了一堆。

一时间,小广场人山人海。

村长领着一众族老坐在旁边的大树下,对场中的乱象纷纷摇头。

年轻的后生们经不住激,两边剑拔弩张,差不多要打起来。

谢良才接到消息,带着衙役们赶到了小河村,直接召开了一场宣讲会。

双方都派出代表,和平解决冲突,并且当场签订契约。

如有违背,县衙可以直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