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回最初你安好(1104)

作者:红烧豆腐干 阅读记录

不提之前享有独一份的待遇,今儿欢迎他家一一回姥家的隆重仪式,老徐家也给了他媳妇儿一份姑奶奶最高体面。

“对,是有这个可能。”沈卫民再次打量了下徐长青神情,确定她离开白子沟不吭声不是心里不痛快,这就足矣。

刚才在路上可吓坏他了,心不在蔫的一会儿出神一会儿摇头的,还好、还好,不是在牛角尖!“那我去冲澡了?”

徐长青比了一个“OK”的手势,指了指炕上摆好的换洗衣物示意他带进去,随后出房间上自家后院找她家一一去。

她家如今的后院热闹程度就不是前院可比,说起来她家占老大便宜了,原先她家后门和集市之间还隔了一排院子。

如今集市扩建后,这一排院子就拆迁搬移到了大马路边,因而她家后院一排面朝集市的平房倒成了门面房。

不过,就是门面房,她家这口子也没有租出去,而是改成了老爷子和老太太招待老兄弟和老姐妹的娱乐场所。

她瞅了,这一排平房里面还整得挺好的。冬有大锅炉,有暖气管;夏有吊扇,可惜如今的电力还带不动空调。

好在屋顶有加高做了隔热层,等到三伏天敞开门窗开着风扇,老爷子和老太太们在此休息应该也不会过于闷热。

再有一左一右两铺南北大炕的屋子,还各摆着一台随老太太和老爷子个人喜好挑电视节目和录像带电影的电视机。

剩下的还有戏匝子(收音机),带有棋盘的炕桌什么的应有具有,可以说她家一一爸爸这回是真考虑的面面俱到了。

他这回就干了一件非常值得表扬的一桩事!自从有了这一排娱乐场所,老爷子和老太太也不会再动不动的不住她家这边了。

九姑在老家终于可以安心拿工资照顾沈爷爷和沈奶奶,更为关键的是她爷爷也无须老担忧老姐姐天天一个人闷在家里不好。

徐长青到的时候,她家一一正和他的小叔叔小哥哥们一起坐在院子一张小床上听他太爷爷几人讲古唠嗑的听得咯咯直笑。

老爷子们在这边讲古唠嗑,以沈老太太为首的老太太们也热闹得很,沈家六叔婆就扯开老嗓子在唱她家有数不清的表哥。

徐长青乐得够呛,见她家一一没想喊她抱抱,她将端着的两个果盘一个放在老爷子这边,再端着剩下的一个果盘去往老太太那。

端着一个果盘快要走近老太太她们这边时,正好六叔婆唱的停了一下,她捉狭地放下果盘就接过六叔婆的下一句唱上了。

沈老太太乐得哈哈直笑,再看徐长青又非常周到的拎起水壶给周围老姐妹们添水,她很谦虚的表示大家孩子都很孝顺。

而事实也是如此,有个好榜样的力量很强大,如今她家小九这对小两口就已经成为族里小一辈们学习的好榜样。

最明显的是人岁数大了,手脚不便利了,以往也就天气好的时候,家有孝顺的儿子儿媳背呀扶着的去临近几家串串门,可如今就完全不一样了,各家孙子和孙媳妇都爱抢着让自家爷奶串门唠嗑热闹热闹。

虽然这份孝顺,它多少带有一些好好表现能让她和老头子在大孙子和小九前面多夸两句的功利心,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个的都懂事了,不会有了小家只管埋头顾自个小家,别说又隔了一辈的爷奶,连父母都爱答不理的。

这就是一种好现象,不管是父母和子女,还是祖孙之间,人与人多接触了,自然感情就深了,感情深了才家和万事兴。

像她家小七(沈卫安)那孩子就是一贯不爱与人多接触,不爱听长辈啰嗦,可不就离得越来越远,想拉都拉不拢了。

“是的,差不多还要三四年才上完学。等毕业回来就方便了,我和卫民哥就是不回县城上班来回也方便。

待在国外想回来一趟还要这个证明那个手续啥的,老麻烦了,哪比得上在家。可不,还没咱向阳大队热闹呢……”

听徐长青提到国外不如老家热闹,沈老太太又乐得和老姐妹一起大笑:听听,谁说她家启光的长青是个闷葫芦了?

第1000章 有好东西

徐长青自认她说的确实有些夸张,但向阳大队确实非常热闹,一大早醒来外面就有叫卖声,还是卖什么的都有。

如早餐,馒头、包子、煎饼果子,豆浆豆腐花,还有面条饺子啥啥的就都有,用完早餐还能顺道带些肉菜回家。

粮票和肉票还有用的,却也不是非要票劵不可,就是一个加价的问题,但,加价了还是好便宜,又极为便利。

总的来说住在向阳大队并不输于省城,买东西方便,想清静就待屋里,想热闹了去后院还能陪老太太们唠唠嗑。

唯一的缺点就是少了爹娘和弟弟妹妹同住,但时隔一周以后,随着华姐归来也带回了她正式放暑假的弟弟和妹妹。

而她爹娘,她就是守着在省城也就下班时间能一家人聚一聚、唠一唠,这期间还要她娘少了同事和姐妹上门串门,她爹也无须加班开会下基层,否则想在家清静的好好陪陪爹娘唠唠嗑也是机会有限得很。

这一点不得不是说颇为遗憾,却只能在“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之间不得不带孩子多待段时间老家。

就如她爹所言,随着年迈的沈爷爷和沈奶奶岁数一天比一天大了,被偏疼的她家三口能守在二老身边的时间只会更少了。

如今是能挤出时间就尽量在老家多陪陪他们二老,说句晦气话,免得等二老哪一天不在了,悔之已晚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