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最初你安好(292)
那倒不至于,你厉害着呢。瞅瞅这能干的,洗屎戒子都不敢伸手进去,冲几盘水了?一口水井里的水都怕不够用。
“说句难听的,狗肉粘不到羊身上,亲的就是亲的。您就是把您这条命给他们,他们都会记得您是后娘。”
就你天天不忘后娘这两字!
“不说别的,我就说每年大年三十儿和清明好了,他们是不是一个个都不避着您让他们孩子拜祭他们亲娘?”
徐老太白了眼又倒水的孙女。
“当然,没说他们错了,这很正常,人之常情。可要说我瞅见了心里就没一点想法,不可能的事情。
就像他们拜祭他们的,我就从不掺和。我就记得我爷是亲的,但让我给他们奶磕头?不可能的事情。”
没人让你磕头。
“我奶还在,我嗑哪门子的头,您又不是抢了他们亲爹亲爷。没您,有没有他们都不知道,养恩就大于天。
换成讲究人,他都没脸不避着您,就是您让他拜祭,他都得要先给您磕三个响头,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徐老太暗叹:“怪不了你大爷他们。你大爷打小起,你太奶奶就教他带你二大爷和你姑给他们亲娘烧纸。”
“所以您图啥?”
“图个心安。”
徐长青竖起大拇指:“您是这个!”
“……”徐老太伸手拍掉,“没大没小,笑话起你亲、奶来了。人要学会睁一眼闭一眼,不然累得只有你自个儿。”
“学不会。”
“学不会也得学,不然苦得只有你自个儿。谁不是当姑娘时受不了一点子委屈,等经的事儿多了……”
徐老太话到一半立即回醒,她和孩子说这些干么。“行了,早就冲干净了,赶紧的搓两下晾起来。
让我来洗又不干,赶紧的带上工分本去分粮。今儿奶在家里不出门了,分到了先甭急着拉回来,你娘晚点就到。”
“好,不急,来得及。”
第264章 分粮(上)
徐长青是真不着急。去的早根本就没用,不是去的早就能早点分到手,还能多分些粮食,还能早点事了。
又不像其他人家一样还担心还队里算了错帐,还得提前去打听打听,核计核计。她家工分本上如今就她娘和她一对母女大名,工分还少得可怜。队里要是连这么简单的帐都能算错,那会计是真不用干了。
何况如今他们队分粮按照“人七劳三”。所谓的“人七劳三”就是指基本口粮占可分配粮食的七成,工分粮占三。
其中占了七成的基本口粮就是按人口分的,也就是说她一对弟弟妹妹这回就能分到他们的基本口粮。
再按队里年龄区别,十四岁到八岁,按照成人的八成;八岁到三岁的按照成人的六成,三岁以下的则是一半。
也就是说除了她娘和她都能领成人粮,加上一对弟妹,这回就几乎相当于能领三人份的成年人口粮。
采用此分法,对她家这种劳力少孩子多,还有人吃商品粮的家庭就相当有利。至于年终分红分不到钱可能还亏空?
和她爹工资比起来,这点钱真算不了什么。说实话,便宜占大了。那么早过去干嘛,还怕人忘了您老儿子家?
洗好屎戒子尿戒子晾晒上,见天色不像是有下雨的迹象,徐长青就先将该要晾晒的东西全给搬到院子。
前后院的挂好,铺好,再进屋瞅了瞅一对弟妹安好,她这才出来带上装口粮的箩筐麻袋布袋的出了家门。
此时,和她一样纷纷走出家门的人不少。自然,在队院前面,就是屯子打场的一片平整空地上的人更多。
大钟还未敲响,大队会计出纳就已经坐在两张长桌后面,前面就围满了人,早就将边上的那把老秤给挤跑了。
而其他队干/部身后则是码得齐整的麻袋,以及成山般堆着的地瓜、土豆、白菜、萝卜,这边就不准人靠近半步。
徐长青见状就拉着白成刚站在外面,也不让他往前凑。反正队里分粮,肯定是算好了的,基本口粮就跑不了。
没瞧场上大队长和小队长一个个就在忙着扯开嗓门吆喝别挤了。徐长青就见她大舅白新生吆喝着靠后!
就您这声音哑的。
往常她大舅娘还会来给她娘搭把手,但最近她大舅娘就是来了,她也不敢留,就因她大舅最近忙着开会交粮。
他是天天守着队里要不就在公社,家里面的事情根本顾不上,也就饿了才到家,等到家还没放下筷子就有人来喊他。
用她大舅娘的话来说,她大舅还不如她爹。她爹就是上班离家远,她爹还能隔断时间回家给她娘搭把手。
她大舅忙起来就啥啥都指望不上。这样的舅,她怎么还好意思让他媳妇百忙之中还挤出时间给她家搭把手。
白成刚是极为赞同这话,暗道他大娘幸亏会生儿子,一生就是五个儿子,一个大了跑了,还有接着下一个。
这时候儿子多的好处来了,干活就不怕没人搭把手,不然靠他大爷还真靠不住,就家里活,累都能累死他大娘。
只不过此时不适合批评他大爷不顾家,毕竟他大爷也不是闲得玩,一切为了大队,声音就哑得都快喊不出声来。
白成刚的胳膊肘拐了下徐长青,示意她先跟自己去前面排队,老这么在外面站着也不对,排在前面总要快些。
不是很想凑到前面的徐长青调侃道:“不等你新兄弟了?”这段时间她刚子哥和新兄弟的关系就可火热了,几乎要孟不离焦。
听这话,白成刚乐的。“啥新兄弟,旧兄弟,你还是我亲弟弟。他(苏兆安)倒是说要给咱俩搭把手,是我没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