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最初你安好(567)
“梦”了一场,一年多的缓和期也过去了,她是该要再捡起她爹所言的为人处世格局要大,手段可狠,心胸却要放宽。
就如白成胜,他并无义务就必须要如同刚子哥一般站在她这边。好不好的,心里有数就行,何必过于纠结。
徐长青自认她见到白成胜之后有些事情是想开了。至于是不是确实如此,不好说,反正她拿起行李物品就一起走了。
再到白子沟,徐长青也没束手旁观。虽说过两天婚礼上该准备的都准备的差不多,但要说没什么可帮是不可能的。
不比外界如今举行婚礼来个座谈会似的分几块糖抓一把瓜子就是普遍现象,白子沟要是举行婚礼还是很传统的。
有条件没条件的人家都会摆上两桌席面待客,条件好些出手又大方的人家就多准备些有油水的席面加上地瓜酒。
而家境一般的人家,或者说贫困的人家,儿子成亲了,当天就是没法准备主食和酒水,就清水煮白菜也要整两桌。
何况这时节正是明儿就是大年三十儿,再穷的人家也有队里养殖场分的两斤肉,在举行婚礼上就比外界要隆重。
白新生和何大花夫妇俩不是小气的人,家境也可以,徐长青到的时候就见她大舅娘不单准备好了肉,连鱼也有。
以她看来,她大舅娘对几个儿子还就没偏心,对二儿子婚礼就相当重视。兴许就是因大舅娘这点,到老了儿孙还很孝顺。
这不,大儿子一家子虽然没法赶回来参加二儿子婚礼,但还是寄来不少东西,说是他如今有能力,不该再让父母操心。
多好的长子,为弟弟娶妻又是出钱又是出物的,她也想要这么一个亲哥。可惜,她那个亲姐就是不做人!
是她爹娘教育失败吗?
非也!
罪魁祸首来了!
白秀莲那娘们可来了!
第513章 有一句话
有一句话叫知道你过得不好,我就开心。见白秀莲再无往常矫情一副样儿,徐长青的心情就不是一般的好。
这货许是已经悟了再如何折腾也赶不上她娘,嫉妒不来了,尽管没搭把手洗菜,但也没敢充当大小姐来着了。
可老实了。
徐长青见白秀莲识趣,又不往自己前面凑,她乐得自在。在这热热闹闹办喜事的氛围里,有何仇都可放下。
她这心情一好,就连对沈卫民以他们俩人名义这次给白成胜送了贺礼、走了人情的此事也大方地一笑而之。
反正自从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起,他们俩人收的礼多,请客的多,又不好空手,这一类的事情都是由他来处理。
好比如说各自收到省城两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沈卫安和杨晓琳,之前他们两口子摆了两桌家宴致谢长辈同辈帮忙。
这种场合,她就不知当她要带何礼物上门,这些人情就是由沈卫民来决定,根本无须她再去找大嫂许小敏商量。
就是后来去参加丁家,以及老何家庆祝宴,他们都没有邀请沈卫安和杨晓琳他们两口子,这事也是沈卫民来处理。
用他的话来说,明面上她还是当未过门的小媳妇儿不好插手他们俩人这个小家庭对外一切的人情往来更妙。
有失误,也是他没注意到位。
就如此时老何家在两个外甥被录取一事上,他们只是让来一趟老家道贺的许小敏带给沈卫安和杨晓琳礼物一样。
倒不是老何家此事干得差,居然还搞特殊对待,而是人心肉长的,两个外甥对外家做法各有不同,自然有所偏颇。
像何二姥爷老俩口,不说他们儿女多孝顺,就是他们老俩口自己都有退休工资,哪是当真在意外孙礼物价值几许。
他们更看重的是晚辈有没有心抽空去探望他们,就是空手去也行,他们老俩口就从未让哪一个晚辈吃亏过。
但沈卫安据说就是参加工作之后,除了当年要结婚了带杨晓琳去一趟省城就从未登门何二姥爷那儿。
问题是沈卫安才那次带未婚妻登门之后并不是至今都没去过一趟省城,据说沈卫安后来就有一个人去过两趟。
第一趟兴许是当真有去的时候,何二姥爷老俩口并不在家,但第一趟说是还要赶路回老家就有些说不过去。
毕竟以何老舅身为上万人机械厂运输队副队长的人脉来说,他外甥就是连夜想赶回来老家,不是没货车可蹭。
要知道他们公社可不是白子沟就处山脚下,甚至可以说他们公社地理位置相当好,再过去就有一个地级市。
他们这边人是习惯了有事儿跑县城,要不就是跑省城,但不代表来往的货车就少,有心的话还是能蹭到车。
何况当时还是何老舅亲口让外甥不用急着下午就回去,等晚上再走也是一样,反正赶路回老家不就是怕媳妇担心。
许是何老舅这位舅舅给沈卫安的印象太好说话,当外甥就有些肆无忌惮,当天中午就二话不说跑出坐客车回去了。
为此事,徐长青就亲耳听到何老舅对此不满。何老舅就觉得从这个外甥好几次的表现来看就没将外家放在心上。
有句难听的,何老舅要不是个讲究人,简直就是在明说沈卫安那个外甥就和无事不登三宝殿的白眼狼没什么两样。
因而怪不了老何家在这个外甥身上走人情时走的还就一般人家外甥的礼,当长辈的礼数到位就能让人无话可说。
正如沈卫民所言,她就是再不喜谁谁,她要是明知她大舅家的儿子结婚,在去年走了二舅家的礼走后,这边不走?
那她在舅家人的眼里无疑就是第二个沈卫安,要不就从来都不随礼,要不就老老实实地看着舅妈的份上也要走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