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最初你安好(679)
“不信。”他三哥三嫂拿出手的就没啥不是好东西。何况是今天,差一点的,他三哥都不稀得扛肩上。
“就数你最聪明了。”徐长青好笑拍了拍推了推她胳膊的沈小四,“这两天不是就咱们家帮的最少嘛。
那咱们是不是要好好感谢大伯二伯他们?给钱,他们肯定不收,所以你哥就准备了一家一个小小的收音机。”
“收音机?”
“嘘,小声点,不是新的,就是从石爷爷上班的废品站寻摸来的,再买了些配件修好当礼物送给大伯二伯他们。
这也算是借花献佛,这东西拿出去咱们石爷爷也有面子不是?石爷爷和咱们亲,他和大伯二伯又不一样的。”
“那也……”沈小四嘀咕一声,想想还是没说也相当贵重了。别人不知,他是知道他三嫂到底有多厉害。
他三嫂就不单上学成绩出了名的好,还会开车、会修手表,会修电器,听他三哥说他三嫂会的还不止这些。
徐长青笑笑,伸手搭在他另一侧肩膀揽过就加快脚步,“因为是大伯二伯他们先对咱们家好,可明白?”
沈小四点头,“懂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伯二伯他们确实很好,他们家的哥哥嫂嫂也好。”
对啊,这是沈家之幸。他们不是就因为一根藤结出来的瓜,同祖父同祖母还不同爹娘呢,但人家就很讲究。
就是你和你二哥前世再怎么作,也没有……唉,不想了,过年就该开开心心的。刚刚还没细看,现在一路走来?
家家户户就都贴上了春联福字,还有那些五彩缤纷的彩纸,院子里也竖起了长木杆挂上一个个大红的灯笼。
这一天的上瓦房村和白子沟一样,白雪中这灿烂绚丽的红色就份外耀眼夺目,无一不洋溢着过年的气氛。
此时的沈明强家也是热闹非凡,牛月娥三妯娌带着儿媳从早忙到现在,这一顿年终岁尾的大餐也精心准备好了。
他们这一带的团年饭说讲究很讲究,但也有特殊情况的。有在外地能回家的,一般都在除夕之前都会赶回吃饭,所以这顿饭也叫“团圆饭”。
如此一来,团年饭一般在下午一点到五点之间,但如有实在不能回来的,家里也会留个位子,留副碗筷,以示团聚。
除此之外,还有家中有上班晚归成员的家庭就会特意等到下午五点以后吃团年饭,一直到辞旧迎新吃“更岁饺子”。
唯一一点就是没法改变的则是吃团年饭之前要供奉族谱祖宗了,就是前几年风声最紧的时候都没破除此习俗。
用老百姓的话来着这就不是什么封建迷信,谁家不是一代传一代,不供奉族谱祖宗追思祭祖就是忘了祖宗。
徐长青到的时候,沈家大房正房东西屋就已经摆好桌子,几张合并一起的炕桌和炕下八仙桌上就摆满了菜色。
显然,这边都要开始上桌就代表已经供奉族谱祖宗,吃完了这一顿团年饭以后接下来才是各家午夜请神。
老沈家今年的团年饭很丰盛,不提比不可少的四大件——鸡、鱼、排骨和肘子,连大龙虾和海参等稀罕货都上了。
加上今天是大年三十儿,北方女人都能整两口酒,喝的酒水也是早早就烫上了果酒,连孩子的汽水也放热水里温着。
美酒佳肴在前,儿孙齐聚又个个皆有出息,石老也替沈老太太高兴地不得了,这一刻更理解老大姐为何宁愿继续姓李。
老程家就是泥坑,有那么一门亲戚还不如没有。既然来吃团年饭了,石老也没客气,在老大哥让他讲几句话时就点头了。
他很高兴,也很欣慰,不是程家人的程老弟就是和他一样没个后,当年他们这一代人舍生忘死的价值不就有了。
那些先倒在他们前面的同志们在天有灵的话,时至今日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他们都该安息了。
“我很高兴……”石老看了一圈,目光还扫过掀起门帘子的房门外面另一个方向西屋,“老子是真高兴,动筷子!”
“好嘞~”
一时之间,掌声一片,连几个还正牙牙学语的奶娃娃也在拍起了小胖手,欢笑连连中大家拿起了筷子。
第614章 想回家了
说说笑笑地用完一顿边吃边谈边敬着酒的团年饭,此时家家户户院子里竖起的长木杆上大红灯笼也亮了。
男的刚吃完大餐,肚子里的食物还没消化就围着极能解腻又能解酒的一盘冻梨和一盘冻柿子继续唠嗑来着。
要不就老人拿起烟斗上烟叶点上吧嗒着听孩子们刚吃完又讨论起晚点的年夜饺子和明天上祠堂又能分到什么。
而女人则收拾清洗起碗筷,务必争取在短短时间内拾掇好这边接着带上早已包好冻在外面的饺子各回各小家。
接下来,如徐长青就要事先和几位已经分家另过的嫂子回她们各自小家准备起午夜发纸钱接神等物。
要是家里供祖宗牌位还要接祖先到家,没有供祖宗牌位就接财神,他们祖辈父辈在,孙辈小家就还没供祖宗牌位。
不过还是要事先准备好供品香烛,到时辰摆好供品,点上三支香,点起两支红烛,煮好饺子就可以鞭炮请神了。
过年这些繁琐仪式就多的很,尤其是从去年开始上面查得不严了,乡下人家就更怕之前冒犯了先人和神仙。
如此一来就大有好好弥补之意,老沈家族老就早早派发了纸钱,正确来说是连老白家和老徐家也是如此。
去年徐长青在自家过大年三十儿并没赶下场来这边就是沈卫民一个人忙里忙外,忙到初一下午才眯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