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里二丫鲨疯了(417)+番外
“附近找块地方。”闻酌吩咐张泽,“建个托儿所,厂里三岁以下的孩子都能送来。”
张泽点头:“是。”
张泽办事不拖沓,很快就物色好场地,原先是个小学。早些年上学的人少,位置又挨着郊区,很快就废弃了。
花了点钱买下来,小钟跟阿伟用不了半月就给改造了下。没敢太上颜料,墙上的装扮好多都是找的手艺人剪彩做好的。
闻酌全程盯着,老师都是从市区请的,还有个小老外。他手底下虽然有两个厂子,但适龄的孩子并不多,手底下的兄弟基本都是刚结婚或者打光棍的年纪。
满打满算,一个班也才四个人。
张泽听闻酌意思又问了问周边的几个村子以及紧挨着的城郊人家,管吃管看头一年还不要钱,还真有几个心动的,勉勉强凑够了十个人,其中两还是他们所聘来的后厨和清扫阿姨家的孩子。
多数都还在观望。
现在计划生育管得严,家里孩子都珍贵。哪怕是农村,都不敢太明显的多要孩子。谁也不可能随便就把孩子放个刚建成的托儿所,有备案都不行。
闻酌不强求:“可以了。”
他空了一天,跟顾明月一起带着小家伙熟悉着里面。
小家伙跟着亲爹早出晚归,见的同龄孩子少,能自己撒腿走的地方也少,多是趴在亲爹腿上、当个摆件坐在办公桌上或者躺在办公室的小床上睡觉觉,睁眼闭眼都是四四方方的屋子。
这次是刚放出来就撒了欢。
“布置的好漂亮,建的也板正,比朵朵去的那家看着都要漂亮。”顾明月很捧场,“老公,你也太有心了吧?能给你当孩子,齐齐命也太好了。”
小家伙年纪小,送去市区里条件差一点的托儿所,家里人都不放心。可条件但凡好一点儿的,时间就宽松,早上九、十点在开始入园。他跟自家媳妇谁都来不及送他。
毕竟是在市区,离他们住的别墅也远,少不了要开车接送,但坏就坏在家里阿姨跟彭姨都不会开车。所以,一旦选在了那里,多半就是顾明月辛苦了。
闻酌不乐意,索性自己办了个。又不学什么东西,全当玩了。
顾明月含笑看小家伙摇摇晃晃地奔着小木马奔去,左右转着,赞不绝口。
“里面玩具多样,设施也丰富,够他玩好久的了。”
“两点一餐,中午还管个觉。”闻酌看着一砖一瓦建起来的,相当熟悉,“我跟老师说过了,不必拘着他们。”
他既没想着让小家伙那么早地开始学知识,也没想着让底下弟兄的孩子去哄“太子”读书。一帮子平均年龄都不到两岁半的孩子,就是自己叫什么都不呛能记住,更别说是家里人安排了什么。
打也好,闹也罢,都是成长的一部分。
闻酌挺放心的。
“papa!”小家伙突然回头,抱着个小球朝闻酌扔过来。
闻酌蹲下来,看小球没了助力,依照惯性速度减低,越滚越慢,干脆长臂一伸,给他推了回去。他的手劲儿可比小家伙的重多了,小球很快偏转方向,是他们平日里在办公室里常玩的推球游戏。
小家伙欢快地追起来,跟个看见了骨头的小奶狗一样,哒哒地跑着。
闻酌远远地看着:“等他能上幼儿园了,我再看看能不能把这改成个公益小学。”
附近上不起学的人家还挺多的。
张泽之前按他要求做过走访,附近几个村家里人口都多,不缺照顾孩子的。孩子嘛,都好打发,随便拉扯一把都能长大。可上学却不是,缺老师、缺地方、也缺钱。
顾明月对钱向来敏感,稍微一算就能知道这里面的进项有多大。
“这可不是笔小钱。”
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按着闻酌那性子,铁定奔着三五十年走的。而且,基本也没什么赞助,捞不到什么油水。
“嗯。”
他手底也养着一帮算账的,怎么可能不知道。
“papa!”
小家伙的球又滚过来,闻酌用手提前接着,握在手里,并没有往前推,也没站起来。他听着小家伙着急奔来的脚步声,却转过头,抬着头看自家媳妇,眉目张扬。
“当还愿了。”
顾明月:“...你到底许了几个愿?”
闻酌一心二用,拎起摇晃着差点摔倒的小家伙,半真半假:“太多了。”
愿望只有一个,可想要的却是太多了。
要安稳、也要长久。
小家伙进托儿所的那年冬天,江市经省里批准,承建了两条直达或途径省城的高速公路。小钟跟着闻酌熬了三个月,勉强搭了个顺风车。
拿到合同的那天,小钟跟阿伟两个人围着张泽办公桌走了三圈,就差身后插个尾巴,翘上了天。
“...知道你们高兴,差不多得了。”
阿伟不见外,一撑手坐到了他桌子上:“泽哥,话可不能这么说。之前闻哥带你做细煤灰生意的时候,您可就差敲锣打鼓的宣传了,我们这才哪儿到哪儿。”
“滚犊子。”张泽坚决不承认,“你以为我是你们啊,眼皮子就那么一点。”
“是是是,您跟我们不一样。”阿伟没心没肺,嘴上也不饶人,“那时候只要是个会喘气的来,您都得拍拍桌子,感叹自己时间紧,煤灰生意离不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