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宫墙(203)

作者: 李藻之 阅读记录

更令人厌烦的是一直在耳边飞来飞去, “嗡嗡”地叫着的虫子。

“你还是要执迷不悟吗?若是坦诚将背后的人说出, 将陛下救回,你便可戴罪立功。”宋意冷漠地看着地上穿着破烂衣服的男人冷声道。

那王料抓着牢门, 不停地摇头, 脸上和衣服上是泪水和汗液混杂着灰尘或泥土的污渍。

他嘴巴张得很大,发出“呜呜”的叫声。

如果这时仔细地去看, 就能发现他的嘴里少了东西——少了能让他发出声音的东西。

不过,没人会去看他。

没人会去看一个肮脏的, 罪不可赦的犯人。

宋意想靠得近些, 又被周晏拉着,不让她过去。

她回眸看向周晏, 似是在说安心。

这个罪人最终还是不愿将背后之人供出。

离开地牢后宋意吃扶着一旁得墙开始干呕。

无论如何, 一个从小养在宫里的公主终究还是见不得这些恶心的地方。

周晏心疼地帮她顺着背, 嘴上是停不下的唠叨。

“其实这种事让我一人来就好的……”

她心疼极了, 但宋意向来比她有主见,比她又比她聪明,所以宋意要做的事情,她不能阻止。

“无碍,如果这都不能忍受,以后我该如何同驸马一起上阵杀敌?”宋意用手帕擦了擦嘴角,而后道。

其实周晏去不去倒是其次,她身为长公主,身为皇帝的长姐,为了表示对皇帝被掳的忧虑,为了让这出戏更加真实……

无论如何,都是要她亲自走一趟才算好的。

况且周晏的心思太过单纯,哪怕那人已经被拔去舌根,她也怕周晏会办的不好。

周晏关于纯白的性子正是她当时看中,而如今又忧心的地方。

而且周晏自己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

王料被抓到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幽州府。

李婉是高兴的,她立即下令要将人压过来,想询问她那小皇帝的情况。

可李婉刚将这个提议告知许裕籍,想让她起草文书却被她给拦了下来。

“殿下无需着急,在长公主的管制下,那人定会将知道的都吐出来。”许裕籍尝试着说服李婉。

又将她的注意引到银两上。

“皇后可安排好人手将银子运过去了?”她故作忧心,实则是在心底盘算。

李婉颔首,想到银子她又忍不住痛骂那些匈奴人。

“如此好胃口,定是身后是有人指点,将来大齐定会让他们一分不落地吐出来!”

都怪他们害得皇帝被掳,害得她们分开……

127   回来

宋意离开后宋祈安又恢复了往常那样, 三天两头在天门关城内四处溜达的日子。

左右没事,在房内也是闲着也是闲着, 出去溜达溜达,全当锻炼身体了。

不过每次在朵莱纳来看她时,她就会询问过来那上次那件被她偶然听到的事。

朵莱纳那次的失口她也耿耿于怀,她又不是傻的,怎么会不知这人是话里有话?

于是乎,她总会在朵莱纳来看自己时,询问这件事。

宋祈安知道朵莱纳不可能轻易地说出来, 于是她也会先说起朵莱纳感兴趣的话题。

比如这次。

宋祈安殷勤地为来看她的朵莱纳搬着椅子。

朵莱纳一见她这副架势屋子都不敢进了, 站在门口招手道:“该走了。”

这个通知并不算突如其来,朵莱纳上次来的时候已经预先说过了。

只不过宋祈安没想到会那么着急,连坐下歇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好在她也没什么需要收拾的东西, 甚至不用换回被掳走时的那身衣服, 拿上个布袋,空着手就跟着朵莱纳走了。

见她走得干脆, 就连朵莱纳都忍不住回头问她有没有要带的东西。

宋祈安露出一副了然的神情, 拍拍自己腰上的布袋道:“放心吧,都在这里呢。”

怕朵莱纳不信, 宋祈安还将东西一个个拿出来。

“需要转交给大姐的狼牙、给两个姐姐准备的哨子,还有……”宋祈安翻着东西, 还拿出来给朵莱纳看。

朵莱纳没说什么, 只是嘱咐她让她装得像一些。

离开天门关宋祈安没有独自骑马,而是由朵莱纳带着她。

见到玉城外城的城门时宋祈安的眼眶也很配合地逐渐湿润起来。

城门口几百将士前立着身披战甲, 为了表示大齐的诚意, 来的人并没有佩有武器。

周晏领兵立在最前面, 一旁还有牵着马匹的宋意。

身为帝王, 宋祈安眼角蓄满的泪水最终还是没有滴下。

宋祈安的这副模样落在众将士眼中则成了他们的帝王隐忍不屈。

宋意牵着马匹上前接应她的小妹,而周晏在皇帝跨上马背后重重地单膝跪地,喊道:

“罪人王料勾结外族,坑害陛下,幸陛下为神佑者,得单于相助免于此祸!”

有周晏的带头,将士们也有样学样,在中间让出一条过道后全部单膝跪地,恭迎他们的帝王。

朵莱纳身为“功臣”自然也受邀进了玉城。

夹道的将士不少都参与过天门关的那场战争,他们认出了朵莱纳,但碍于自己将军的表现,哪怕心有不满也只能忍下。

宋意很满意他们的表现,贼船好上但可不好下,今日只要朵莱纳顶着这个名头进去了这些将士和她们就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了。

边境的事宫里的人怎么可能知道得详细,届时只要她们的嘴一开一合……

皇帝被南匈奴部落救下的消息飞快地传回到幽州府和燕京城中。

宋祈安也没在玉城久留而是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幽州府。